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南京有仨“濮阳”村
http://www.hnta.cn 2010-9-19 来源:濮阳日报 点击: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距离南京100公里处的高淳县有三个村庄1000余人都复姓濮阳,而在我市却没有一个人姓濮阳。濮阳人没有姓濮阳的,南京却有个“濮阳”村。地名濮阳,复姓濮阳,是偶然巧合,还是历史使然。4月14日,记者赶赴南京,试图揭开谜底。  
    胥水南岸的濮阳姓氏村落江苏,南京。美丽富饶的高淳县境内有条历史悠久的人工运河—— — 胥河,清澈而缠绵的胥水已经静静地流淌了几千年。古老的胥水河岸边,樟木树吐着绿芽,蚕豆苗盛开着淡紫色的花朵,漫坡遍野的油菜花香气扑鼻。河面上不时漂过带着白帆的船只,几个妇女在河边挥动着棒槌洗衣。  
    在胥河的南岸,中村濮家、河沿濮家、楼下濮家三个诗情画意的村庄坐落在此。这三个村庄中的300余户1000余人皆复姓濮阳。4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高淳县东坝镇的河沿濮家。村里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灰瓦白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挎着竹篮、担着扁担的村民不时出现。
    在河沿濮家16号,记者见到了主人濮阳侯庭。濮阳侯庭是个很热情的78岁老人,看到记者到来,停下手中的活儿,赶忙给记者让烟。“我们已经是第三十七世了。只知道自己是从山东濮州(今河南濮阳,记者注)迁来,具体什么原因,我们都不知道,不过据说是因为逃荒来的。”濮阳侯庭说,目前在东坝镇有三个自然村的村民都是复姓濮阳,大概有300余户1000余人。三个村子连在一起,村民依傍胥河而居。
    由于是复姓,在日常生活中,濮阳姓人觉得十分麻烦。“我们填表办手续的时候,别人都问,你们是哪里人啊?别人的姓都是一个字,你们怎么是两个字啊?”濮阳侯庭苦笑着说。为图方便,濮阳姓人一度将姓氏简化为“濮”字。解放后,随着行政管理的人性化,濮阳姓人才恢复到现在的复姓“濮阳”。
    听说记者来采访,许多复姓濮阳的村民都围了过来。记者被围在中间,听到的全是叽里呱啦的高淳话,就像听外语一样。若不是当地向导的“翻译”,记者还真不知道如何完成采访。 
    68岁的濮阳用宾说,他们几百年前就居住在此,现在婚丧嫁娶等生活习俗已经跟当地没有任何的差别。“我们的祖宗来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是我们把这个地方建设得这么漂亮,我们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是外地人,我们本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濮阳用宾说。开着踏板摩托车的濮阳康才告诉记者,以前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河南濮阳市的时候,他专门在地图上找过,觉得自己跟这个与自己姓氏一个名字的城市之间必定有渊源,很想到濮阳看看,但是由于没有人组织,这个计划被搁浅了。
    修缮十余次的濮阳姓氏族谱濮阳康京,南京市高淳县历史文物研究专家,退休前是高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对濮阳姓氏颇有研究。他手头上保存着十余本濮阳姓氏的族谱。
    濮阳康京说,濮阳姓氏自宋孝宗时开始建祠堂修族谱,以后每60年修缮一次。记者看到,濮阳氏族谱从南宋淳熙己酉年(1189年)开始第一次修订,到民国己未年(1919年)最后一次修订,共修订了11次。关于濮阳姓氏的由来以及其迁徙过程,族谱中都有记载。  
    濮阳康京说,太平天国时期大部分族谱被烧毁,民国时期重新整理,到文革期间又被毁掉,他现在手头存放的族谱是从距离东坝镇35公里的砖墙镇濮阳侯川老人手中得到的。“濮阳姓氏一祖六宗,砖墙镇濮阳姓是其中的一宗。这些族谱是侯川老人偷偷保留下来的。”濮阳康京说,族谱目前只修缮到民国时期,近期有再修缮族谱的打算,但由于经济原因一直没有完成。
    据《濮阳姓氏族谱》记载,高淳县东坝镇是濮阳姓氏的聚集地。明朝时期,有一支迁到安徽广德县,清末时候开始繁盛,素有“广德濮半洲”之称。
    濮阳姓氏一祖六宗,各散于常州、溧水、桐川以及太平、芜湖、当涂、宣城、广德等地。时至今日,春节期间濮阳姓氏兴龙舞龙时,其灯笼上还印有“濮阳”、“博陵郡”等字样,以表明姓氏之来源。   在《濮阳姓氏族谱》上,记者看到了正宗的濮阳姓氏辈分。濮阳康京说,濮阳姓氏辈分来自于山东曲阜孔庙,自清代起为二十八世,至今已有三十七世。分别是观、国、尚、嘉、师、康、侯、用、锡、辰。目前,三十八世还没有出生,但是辈分已经排好,往后依次是南、征、永、吉、德、辅、泰、以、安、民。 姓氏族谱道出复姓濮阳源自我市翻着厚厚的濮阳姓氏族谱,记者宛如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    《三修濮阳氏族谱序》所载:“濮阳氏江左巨族也,初卫大夫宁世家,食采于濮水之阳,子孙世著国以为姓。三国时吴丞相兴苗裔滋盛,徙居淮东。”此序道出,濮阳姓氏是长江东岸的大姓,最初的时候是卫国大夫宁的世家,封邑在濮水的北岸,后来,子孙以封地为姓。三国的时候,吴国丞相濮阳兴的后代兴旺,遂迁徙到淮东(江苏淮河一带)。 
    从此序可以看出,濮阳姓氏得姓于濮水之阳,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濮阳。三国时期吴国丞相濮阳兴将后代迁徙到现在的江苏淮河一带。可是,淮东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淮河一带属于江北地区,而胥河则地处长江南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两者之间隔着一条长江,现在的濮阳姓氏怎么又会在胥水之南的东坝定居了呢?在《一修濮阳氏族谱序》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一修濮阳氏族谱序》记载:“濮阳氏初本姬姓,缘郑伯友之族,仕卫为宁世家,食采于濮水之阳,因以为氏,氏之称濮阳,盖以土著焉,厥后。北居太老翁为高祖,政和间先予登进士第,官太常卿,世居淮上,晚年致政,恻然动报本之思,来银林(即现在的东坝)扫先人墓,归路为金所遏,遂卜居胥水之南,濮阳氏聚族于斯乃自。”意思是说,在北方居住的太老翁在宋朝政和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当上了太常卿。退休后,太老翁想感恩一下祖先,于是来到了银林(现在的东坝镇)为祖先扫墓。不料,扫完墓想回去的时候,得知回去的路已经被金兵所控。没办法,只好通过占卜选择在胥水南岸(也就是现在的东坝镇)定居。   由此可以得知,濮阳姓氏源自濮阳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族谱记载,我们也能大致理清南京濮阳姓氏的来龙去脉:濮阳氏原来姓姬,与郑伯友(周幽王的叔叔)的族人有血缘关系。后来在卫国当官,成为姓宁的世家,封邑在濮水的北边,就以住地得姓濮阳。到了三国时期,吴国的丞相濮阳兴将后代迁徙到现在的江苏淮河一带。时间一转到了宋代,在江苏淮河一带居住的太老翁退休以后想去祭拜一下祖先,就来到了银林(现在的高淳县东坝镇)为先人扫墓,结果,扫完墓回去的时候却发现归路已经被金兵所控。无奈之下,占卜发现银林也是个不错的风水宝地,就定居下来了,一直到现在。
    尽管脉络清晰,证据确凿,南京复姓濮阳源自我市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细读《濮阳姓氏族谱》所载内容,仍有不少疑问困扰着记者。
    序中所载,“太老翁晚年致政,恻然动报本之思,来银林扫先人墓”。扫先人墓,先人是谁?照理说,先人应当是濮阳姓氏的祖先,至少也是比太老翁早来到银林(现在的高淳县东坝镇)的濮阳姓氏人士。可是,这个人会是谁呢?他来此地做什么?为何会葬于此地呢?序中所载,“三国时吴丞相兴苗裔滋盛,徙居淮东”。然而,记者查阅史料得知,“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也”。史料记载,濮阳兴既然是开封人氏,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他把后代迁至淮东之前,已经不在濮阳了呢?那么,濮阳姓氏是从何时迁出濮阳的呢?既然复姓濮阳发源于我市,为何在我市境内却没有了这个姓氏了呢?凡此种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得到了南京市高淳县东坝镇宣传委员杨军、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韩桥村自由撰稿人高晓平、濮阳市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张满飙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濮阳日报
(责任编辑:远红)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