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瞭望 >> 人物观察 >> 正文
红色旅游扶贫富民的五点思考
http://www.hnta.cn 2017/9/13 10:42:31 来源:国家旅游局 点击: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紧密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整合当地现有资源,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拓展红色旅游的脱贫富民功能”。离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时间已经很紧,如何理清发展思路、有效抓好落实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处理好红色旅游的主题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是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科学规划、有效开发,其重点在旅游的主题性。因此,围绕红色旅游的发展,根据中央对红色旅游范围的拓展要义,在继续完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在红色旅游品牌谱系的构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形成包括战争纪念地、纪念公园、纪念馆等在内的整个红色旅游品牌体系。红色旅游目的地则强调的是对红色根据地各种旅游吸引物或资源的整合性配置,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红色旅游资源,也不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等载体。当前很多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也正是那些在“红色旅游+”、“红色革命遗存+绿色自然生态”等多元组合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只有紧紧抓住红色旅游的主题,并放在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格局中,扩展了空间,开阔了视野,红色旅游扶贫富民才会有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第二,要处理好扶贫和富民之间的关系。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存在区域分布的差异,相应地就要确立差异化目标。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受腹地消费人口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限制,其目标主要是立足于扶贫;东部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则由于其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可重点立足于富民。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或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重点则富民,而一般性红色旅游目的地或景区则重在扶贫。旅游扶贫的重心在于强调公平,突出精准扶贫,实现人人脱贫;旅游富民的重心在于强调效率,突出能者多得,鼓励创新探索。红色旅游扶贫在于“有”,而红色旅游富民则在于“精”。很难想象没有精品旅游景区或项目支撑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
    第三,处理好扶经济的“贫”和思想的“贫”之间的关系。红色旅游扶贫富民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用游客价值观教育上的“脱贫”来实现红色旅游目的地在经济发展上的“脱贫”。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教育必须藉由红色经典来实现,而面向当代消费市场的红色经典必要不断革新,用当代的方式来阐释、表达。红色旅游需要警惕娱乐化的倾向,更要反对低俗化的现象,但红色旅游的艺术化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规模适度的红色旅游演艺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红色旅游需要立足于实物陈列、场景展示,但更需要借助V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红色的历史是“可以穿越的历史”,“可以透视的故事”。红色旅游必须“生动”,才能“感动”;红色旅游只有不断求新,才能让旅游者觉得“不来终生遗憾,来了受用终生”。
    第四,处理好“自力更生”和“借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有当地居民在规划、决策以及发展成果上更多的参与和分享。然而,要清醒地认识到,参与的权利和参与的能力不是一回事。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当地居民旅游服务和管理培训、强化当地居民对特定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来提升参与能力。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引入外部资金和智力支持,通过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发现扶贫富民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通过构建“资源+资本”的结构来建立合理的利益格局,从而有序、有效地推动红色旅游的深入发展。这其中也包括借助最具活力、创造力的青年人的智慧来推动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就是很好的形式之一。
    第五,处理好“在场体验”和“离场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惯性思维是立足旅游的“六要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红色旅游目的地进行综合多元的“在场消费”,而实际上需要深挖的恰恰可能是游客离开红色旅游目的地之后的“离场消费”。习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产业”绝不仅限于旅游产业,而应该包括经由旅游目的地这个旅游者消费的“在场体验”平台,可以进一步带动、衍生、扩大的其他产业。比如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农副土特产品就是打通旅游者“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最为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无论是对于红色旅游还是别的主题的旅游而言,旅游世界的消费多数情况下是低频的,而生活世界的很多消费则往往是高频的。如果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能够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等方面加以优化,则品牌化的结果就是更多目的地产品皆借由红色旅游“在场消费”的体验而进入旅游者更频繁、高频的日常需求之中。在电商平台不断优化的背景下,这应该是红色旅游富民最为可行的路径之一。红色旅游也好,红色旅游目的地也好,借助了互联网的力量,从低频消费嫁接了高频消费,拓展了价值实现空间,一定能够在扶贫富民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持久。
作者:未知 通讯员:本站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