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瞭望 >> 人物观察 >> 正文
王兴斌:国民旅游需求强劲背后的思考
http://www.hnta.cn 2015/7/21 11:33:28 来源:第一旅游网 点击:
       近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相继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报告。对照这两份报告,笔者有三点观感。

  一是国民旅游热情继续高涨、需求更加强劲,但旅游行业景气度不一,旅游企业绩效参差不齐。

  国民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量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增速,更高于城乡居民收入速度。据笔者估测,出境旅游人数和支出增速超出国内旅游。旅游业发展再次出现改革开放初期的“超前”态势。那个时期旅游业高速增长主要靠入境旅游推动,现在主要靠国内旅游消费推动。从统计指标看,目前不是“适度超前”,而是双倍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的“超前”。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仍保持7.0%的中高速度增幅、国民收入增速超出GDP,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形成国民旅游需求持续旺盛的态势,旅游作为一个全面依托国民经济的综合产业乘势上扬。

  从支撑旅游消费的三个主要行业来看,旅游景区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俩位数,与国内旅游消费增长基本同步。星级饭店客房收入和平均房价增幅约1%,与国内旅游消费增长很不合拍。旅行社接待国内游人数增速低于国内游客增速,与国内旅游消费增长也不大合拍。这说明,目前国内旅游的主体是一日游与自助游,对住宿过夜和旅行社组织的需求量同比有所降低;目前星级饭店的住宿供给结构不适应多数国内自费游客的需求,依然是星级饭店住宿供小于求。今年第一季度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仅为49.05%,去年星级饭店全行业亏损59亿元。多年来旅行社行业从总体上一直处于微利的状态。主要旅游电商忙于用烧钱争抢客源,出现普遍亏损。旅游企业的绩效与国民旅游旺盛并不合拍。个中缘由值得深入研究。

  二是旅游投资空前旺盛,成为社会资金流动洼地,但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投资效益有待观察。

  虽然今年上半年政府财源受阻、融资能力受限,企业投资领域难选、意愿不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旅游投资依然趋热,社会资金纷纷涌入旅游行业。上半年,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增速远高于第三产业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在市场经济下,资本跟着市场走,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普遍对旅游经济的前景看好,各级政府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着力推介旅游投资,社会资金在房地产业受阻、不少工业产能过剩的状态下转向到旅游业“掘金”。值得关注的是民营资本占据旅游投资半壁江山,略低全国投资中民营投资的比重。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况与多家民企、外企旅游集团迅速进入全国旅游集团20强一样,是旅游市场经济壮大的重要标志,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希望所在。

  当前更需要对旅游投资的行业取向进行跟踪观察。目前旅游投资的一个特点是“高大上”(高档次、大项目、上规模),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亿以下的旅游投资项目不考虑”。消费群体的多元、客源市场的成熟确实需要一批上档次的高端旅游产品,但目前高星级饭店的窘境、一些豪华旅游产品的过剩说明,如若脱离了当时当地客源市场对各类旅游产品的实际需求,旅游投资并非“旱涝保收”,更不会“一本万利”。当前,“旅游综合体”、高档度假区、大型主题公园、沿海地区的邮轮母港等方面的大投资热需要慎处,尤其对以圈地、升值为动机的投资者更要“约法三章”、把住准入门槛。

  各地政府在引入旅游投资时应更多关注大众产品,为中小投资者鸣锣开道,为旅游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轿铺路。在中外旅游发达地区,众多特而专的小企业、小项目总是与大而全的旗舰企业、“巨无霸”项目相伴相生,构成了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

  三是出境旅游方兴未艾、出入境旅游相辅相成造就旅游大国地位,但入境市场与出境市场的失衡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视而不见。

  上半年,出入境旅客总人数同比增长9.8%,出入境旅客的规模大体相当,与国内旅游总体上保持同步发展态势,构成旅游大国的三大支柱,总体形势趋稳趋好。需要注意的是,出境旅客人数与支出继续以两位数速度高增长,入境旅客人数与收入依然缓增长。据今年1至5月的统计数据,入境旅客人数增长4.5%,但入境收入仅增长1.6%,人数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匹配。

  入境外国人市场中,越南、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增长,也有不少国家来华旅客下滑。造成此种状况的多方面原因,正视这个现实,对外改进与加强旅游宣传推广的发力度、精准度与命中度,内部完善与提升旅游环境、产品和服务,复苏国际入境市场,是下半年以至“十三五”期间不能不“啃”的一块“硬骨头”。

  当前,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前景仍不明朗;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刻,面临诸多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旅游消费和投资两旺的良好态势,再次证明旅游业的活力、潜力与带动力,同时也加重了自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消费和投资两旺主要是数量、速度与规模方面的体现,而旅游环境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升、企业绩效的改善与产业素质的强健应该是更加关注的重点。
作者:王兴斌 通讯员:本站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