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看旅游 >> 正文
利润惊人,旅游上市公司仍在喊涨价
http://www.hnta.cn 2012-4-28 9:44:00 来源:大河报 点击:
阅读提示

“五一”小长假来临,国内相关信息显示,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即将上调,涨幅均超过20%。与此同时,刚公布的多家旅游景区上市公司上年报显示,其景区主营业务利润率超过70%。

各种数据表明,一些旅游上市公司不仅无视公共资源的公众利益,同时也无视本公司的股东利益,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受到各方批评。

A

门票越来越高,不该让游客吃不消

国内许多景区最近一次价格调整时间是2008年,今年恰逢这些景区3年“解禁期”。据了解,未来数月,全国多个知名景区门票将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事实上,从1996年至今,包括峨眉山、张家界、黄山、华山、玉龙雪山、桂林“两江四湖”、北京潭柘寺、戒台寺等著名旅游景区内各种门票、索道、客运收入陆续成为上市公司的收入来源,这些景区各类票价近年来持续上涨。

尽管很多景区自称涨价原因是由于成本增加,但记者查阅近期披露的风景区上市公司财报发现,众多知名景区被打包进入上市公司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得惊人,自称“成本推涨”似乎站不住脚。

今年3月1日,经营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内三条索道和一家酒店的上市公司——丽江旅游披露,早在2011年5月15日即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索道客运票价涨价申请,欲将玉龙雪山索道的价格由双程每人次150元提高到200元。

与此同时,这家上司公司的201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盈利1.17亿元,较2010年增长158.81%。

旅游企业高利润率之下依然申请涨价并非个案。例如,经营景区内旅游客运和索道的上市公司——峨眉山A,仅客运索道收入就达2.4亿元,毛利率高达80.42%。然而,公司方面表示,将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申请核定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价格,采取有利的价格政策。

B

雁过拔毛,不该不讲方式一味追逐金钱

不仅自然风光成为旅游景区上市公司的“赚钱机器”,他们还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春末夏初,北京西郊的戒台寺和潭柘寺凭借怡人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佛教信徒。然而,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北京京西风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两家寺庙与这家公司为“长期承包经营”关系。

在戒台寺内,一位住寺僧人告诉记者,前几年寺院中有些场所不属于僧人管理,游客为多数殿堂“功德箱”捐出的香火钱、购买“开光佛教法物”的钱款,以及各种“求签算命”的费用,很多和僧人没有关系。僧人所管理的只是“大雄宝殿”和“戒台殿”内的捐款箱。记者在这个寺院内,还发现了其他的“功德箱”。

记者在戒台寺还发现,除去在大雄宝殿内有一名住寺僧人,在“观音殿”“关公殿”“财神殿”等殿堂内出现的,多是身穿普通服装贩卖各种礼佛物品的工作人员。寺庙后面,还有一个修缮完好的标准网球场。

对于寺院内林立的“功德箱”和与寺庙氛围并不协调的网球场,部分游客对记者表示,很难理解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戒台寺,也会有这样的场景。

宗教界人士指出,将佛教寺庙承包给企业,进行商业化运作绝非北京独有,当前在国内风景区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宗教的严肃性。

C

无视股民利益,不该赚了钱不分红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旅游上市公司不仅无视景区作为公共资源的特点,同时也没有向股东派发与利润增长相应的红利。

桂林旅游公告显示,2011年其董事长收入高达73.08万元,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总收入达到670万元,却仅向全部3.89万名股东分红3601万元,每10股派发1元的分配方案令其股息率远不及一年期定期存款。

桂林旅游还算不上最著名的“铁公鸡”,张家界坐拥稀缺旅游资源带来的高利润率,但这家上市公司自2003年以来一直没有分红;西藏旅游更是自1996年上市以来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被股民称为“一毛不拔”。

数据显示,2011年度,峨眉山A拟分红3527.82万元,丽江旅游拟分红2457万元,云南旅游拟分红1075万元,分别仅占实际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27%、19%和34%,这对中小股东来讲显然有些吝啬。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认为,面对风景区上市公司难填的“欲壑”,有关旅游、价格、宗教、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履行监管职责,不能任其侵害公共利益。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利润而将公众资源过度出让,这不仅将影响到普通游客的利益,也将扭曲资本市场的配置作用。”清华大学新产业与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凯昭研究员如是说。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景点竞相涨价

究竟是谁在“抬门槛”?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各大景区竞相“抬门槛”,5A景区进入“百元时代”;越来越多风景名胜对大众“一票当关”。目前新一轮景区涨价潮,显示我国旅游产业链面临的现状:仿佛断了线,穿起又散乱。

国内景区竞相涨价

入春以来,国内景区竞相“抬门槛”。清明前后,媒体惊呼“5A级景区集体跨入百元时代”:内地130家5A级景区,全票价近半数在百元以上;100元至200元的5A景区多达35.38%;武当山、九寨沟、黄山等14个景区门票价格高于200元。

5A景区在“领跑”,各地景区也不甘落后,很多酝酿或已上调票价20%以上乃至60%。春夏之间,全国已有20多家知名景区明确要涨价。据记者了解,泰山、蓬莱阁、井冈山核心景区等已向价格管理部门申请门票涨价。

到底是谁在“抬门槛”

按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许多景区最近一次价格调整是2008年前后。今又龙年,一些部门正好为“价格调整”开绿灯。国内价格“调整”往往与“涨价”同义,各地景区竞相加入“调整”行列。

当前出行类价格普涨也给景区“抬价”提供了理由。“油价上涨、机票价格上涨、燃油费上调、部分景区涨价”被中国旅游研究院并列为今年五一节旅游“主要不利因素”。

同在旅游产业链上,别人涨得,为何我涨不得?——这成了不少景区竞相涨价的托词!

景区涨价,还有一大原因是地方政府及景区的思维定式:“票价即身价”。欲涨价逾20%的赵州桥景区,正全力“打造5A景区”。“景区升级=价格上涨”成了“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的等式。“景区每增加一个A,相当于门票增加20元,否则是自掉身价。服务质量倒在其次。”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些景区门票涨了,服务却跟不上。“在增加游客成本同时,服务质量随旺季到来有下降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今年一季度游客满意度环比下降,卫生状况与公共厕所、旅游投诉系统、食品卫生和餐饮价格、公共交通等因素影响游客满意度。

单靠涨价是条“死胡同”

旅游是下蛋的金鸡。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旅游业产业链长,相关行业超过110个,对饭店业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

景区带头涨价,把金鸡当成唐僧肉,打断了产业链,使饭店业、民航铁路客运、文化娱乐、餐饮零售业面对“需求缩水”时受到负激励。

作为全国率先把旅游、园林合并成立旅游园林局的副省级城市,南京已表示不跟当下的涨价风。在玄武湖、中山陵相继免费开放基础上,更多景区将争取免费。

拉动经济,绝不能涸泽而渔;走出死胡同,就是海阔天空。西湖免费开放,带动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人人知道这个理儿,但动真格则需打破利益部门各自为政局面。

“很多地方政府认识到了旅游业是‘全局性产业’,‘抓旅游就是抓发展’。这种理念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变成硬道理,才能走出‘门票经济’这条死胡同。”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