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看旅游 >> 正文
【河南日报】旅游:壮了财政富了百姓
http://www.hnta.cn 2012-2-21 8:36:41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2月14日至15日,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召开,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既有总结与展望,又有安排和部署,既有表彰与奖励,又有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省人大副主任储亚平,副省长张广智、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出席了会议,规模达到300人。整个会议热点迭起、亮点频闪,记者从会议上撷取一二,以飨读者。

  亮点之一:云台山财税贡献过亿元,真正实现了旅游既富百姓又富财政

  本次全省旅游工作会上,省旅游局与省人社厅联合表彰了48个“河南省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和78名“河南省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联合省政财厅对在创建国家5A景区、财税贡献、组织入境游、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进行了资金奖励,总金额达到1000万元。手捧5A景区奖金牌的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景区的负责人杨海波和张志钦都表示,表彰奖励如此大的范围,如此高的额度,让很多人想不到,有效地激励了旅游系统的干劲、集聚了社会各方的目光。特别在本次奖励中,云台山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远远在工业之下,但修武县,旅游业对财税的贡献已经排在二产与一产之前。2011年,云台山景区全年旅游收入接近4亿元,财税贡献首次超亿元,名列全省纳税500强第52位,是全省唯一进入纳税500强的旅游企业。云台山已经从单纯的门票经济增长点变成了综合的税源财源创收点。

  请看一下,近几年云台山对修武县的税收贡献吧。2005年2089万元;2007年4258万元;2008年6847.66万元;2009年6768万元;2010年7482万元。这也真正印证了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云台山调研时说的话:“云台山发展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前总有人认为发展旅游旺丁不旺财,富民不富财,现在看来,发展旅游不但旺丁又旺财,富民又富财。”

  亮点点评:云台山的实践正如副省长张广智所说:“旅游业的发展,关键还是在认识,这个认识就是把旅游业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认识上去了,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云台山财税超亿元,在全省是独一个,在全国也不多见,的确给我省旅游业树起了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如果各地党委政府都能像焦作市和修武县那样,高度重视,强力支持,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领军者,一定会高速优质发展,成了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亮点之二:省发改委通报省直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情况,全省上下都充分感受到省政府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视,提振了各方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信心

  去年1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就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下发通知(豫政办[2011]3号),明确了48个省直部门17大项80条任务。2月14日,省发改委副主任靳磊对各有关部门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80条任务有64条得到落实、8条正在落实、8条未落实。对落实较好的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林业厅、省地税局等19家单位进行了表扬。特别是省地税局在国家税务总局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按照企业所得税现行政策规定,把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积极主动地为旅游企业搞好税收服务,得到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中旅集团的董事长唐伟平激动地说,国务院41号文件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作为旅游企业的负责人,总是担心落实不到位,现在看,省政府的决心很大,大部分得到了落实,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亮点点评: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只要省政府和省直各部门都重视起来,就没有落实不了的政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只有政府把政策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充分了,企业在市场上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彰显。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对省直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通报,无疑为旅游企业的壮大打上了一剂“强心针”,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安上了一个“助推器”。

  亮点之三:省旅游局与省交通厅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旅游发展的要素保障大大提升,大旅游格局已初显端倪

  2月14日,省旅游局与省民航办、郑州机场、省交通厅、省工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建行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站在后面鉴签的范修芳脸上笑意盈盈,他告诉记者,去年,省旅游局与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等省直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旅游促进一产、推动二产、融合三产,多业共生、多方互动的发展大格局。今年与交通、国土等单位的签约,主要是实现产业提升中的要素保证。

  据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介绍,根据协议,省旅游局将和省民航办、新郑国际机场合作开发航空旅游产品、加强市场推广,推动旅游业和民航业协同发展。省旅游局将和省工信厅合作推进工业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信息化建设,促进旅游与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对传统工业旅游的提升和创新。省旅游局将和省国土资源厅展开合作,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用地空间,保障全省重大旅游项目用地,共同打造地质遗迹精品景区、共同推出地质旅游精品线路。省旅游局将和省交通运输厅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旅游客运服务集散协调机制、打击“黑车”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省旅游局将和省气象局建立持续高效的联合观测、信息共享、合作研发和沟通交流机制,促进旅游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技术的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服务。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将在未来五年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授信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00亿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亮点点评: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大的产业,只有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才能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必须跳出旅游部门单打独干的局面,加强合作、整合力量,用系统和全局的目光重新审视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我省旅游多方合作强化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意识,开辟了借势借力借智借资的渠道,从更高层面、更深领域、更宽范围推动旅游业发展。

  亮点之四:全省去年进入全国首批标准化单位已经有五家,特别是淮阳成了五个全国标准化县之一,成为河南的骄傲

  去年年底,淮阳县、云台山、嵖岈山、太昊陵、八里沟5家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评估验收。消息传来,全省旅游系统一片欢腾。

  2010年6月,淮阳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之一、太昊陵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之一。2011年12月,经过全县上下一年半的艰苦努力,淮阳县和太昊陵的试点工作均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大大提高了在全国旅游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地方旅游业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县拥有AAA级以上景区3处、AA级景区6处、三星级饭店3家,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经国家旅游局暗访调查,游客满意度达95.33%;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  淮阳县委、县政府,站位全局谋划,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县委书记告诉记者:“我在动员会上说,要站在培育县域支柱产业、打造经济发展引擎的角度来认识,全力创建,方能成功。”为此,县财政预算了7000万元的工作经费,专门用于旅游标准化建设;县委、县政府召开3000人规模的动员大会,最终成功创建了全国标准化单位。

  亮点点评:淮阳县以创建全国标准化单位为抓手,全面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具有典型意义。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创下了近几年的最高纪录,同时也带动了县城品位的提升、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真是可喜可贺。淮阳县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必将带动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将重塑一个地区的形象。

作者:王小萍 通讯员:李延庆 翟传鸣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