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互联 >> 正文
《第一旅游网》关于我国闲暇类旅游年度花费测算的探讨
http://www.hnta.cn 2012-9-14 8:53:22 来源:第一旅游网 点击:

三、对出境闲暇类旅游花费的估算

    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人数为702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为6412万人次,占出境人数的91.3%。

    一些相关资料还明确显示,我国因私出境的旅游者,绝大多数均以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而因公出境旅行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公家的事务。如果对应着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目的的类别划分,那么因私旅游的主体就是个人的“闲暇类旅游”,而因公出差的主体也就是“事务类旅游”。虽然出境旅游中一些“公”“私”活动难免有不少交叉,在没有别的数据可以参照修正的情况下,不妨将因私出境中的少数非休闲出行与非因私出境旅游中的少数“公费旅游”对冲。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所以上述公报中显示的因私出境的6412万人次,增长的24.5%,便可以在总体上视同为2011年出境闲暇类旅游的人数和增长率。

    至于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花费,因为没有统计部门的正式数据,所以对此只好作一个尽可能的有据可依的估算。在《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的《2010年中国居民闲暇类旅游分析》中,撰稿人曾参照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旅游研究院有关数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计,2010年中国游客的境外旅游花费为549亿美元;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是出境旅游消费480亿美元),提出了如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预测进行估算,则2010年我国因私出境花费为457.84亿美元(以当年因私出境占出境人数的89.8%计算),大体相当于人民币3106.81亿元(以2010年7月1日中国银行人民币外汇牌价基准价678.58折算)。在课题研究时,基于当时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对2011年的预测尚未得出,故而采用了以2010年为基数来进行新的测算的办法。一是将2011年因私出境旅游者人数的增幅考虑进去,二是将出境旅游者可能出现的消费能力的提升考虑进去。为了不使问题的讨论过于繁复,故暂且将经济学研究中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吉芬商品”效应视为两个正好对冲的因素。

    因为我国一直没有出境旅游消费状况的正式统计数,也没有出境旅游消费的增长趋势的数据可以参照,所以在对2011年的出境闲暇类旅游花费进行估算时,只好暂且借助中国居民国内旅游的增长数据作参照。此前,中国居民国内旅游的统计数显示,在正常的年景,旅游者的花费增幅往往都比旅游人数的增幅要高一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旅游消费总量必然随着游人总量的增长而增长,另一个原因是物价的升高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如果对此前多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的年度增长进行一次回顾,则可以发现,旅游者的花费增幅与出游人数增幅的差距,大致都处在年度物价平均涨幅和消费者收入平均增幅之间(虽然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揭示了居民消费增长并不与其收入增长同步的趋势,但是“吉芬商品”效应却又揭示着某些商品在价格上升时购买反而增加的现象,所以我们这里暂且将其视为两种互相冲销的因素而不多作考虑)。如果以此作为参照,则2011年中国居民出境闲暇类旅游的花费应该大致在4076.85亿元人民币(即3106.81亿元×1.245×1.054)和4192.89亿元人民币(即3106.81亿元×1.245×1.084)之间。如果取上面两数的中间数,则大致为4125亿元人民币(如以2011年7月1日中国银行人民币外汇牌价中间价646.85折算,则为637.7亿美元)。前面计算花费时括号里的乘数,1.245所依据的0.245,是前面述及的2011年出境闲暇类旅游人数的增幅;乘数1.054所依据的0.054,是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的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的平均涨幅;乘数1.084所依据的0.084,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幅。

    虽然后来有资料显示,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中国游客2011年在海外的旅游消费已经达到了720亿美元,中国旅游研究院对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花费的预计也达到了698亿美元,但是两机构估算中突然出现的31.15%或41.67%的年度同比增幅是如何产生的,也许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在没有得到有关详细资料之前,还不敢贸然采纳或对此前已有的估算进行修正。

作者:刘德谦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