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可之说”创立于郑国
http://www.hnta.cn 2009-3-30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两可之说”是诞生于先秦的一个诡辩理论,它“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这个理论的创立人是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大夫邓析。它的来历,源于《吕氏春秋》中一则有趣的案例。
春秋末期,有一年郑国的洧水发了大水,一个富人急着渡河去办事,不料出了意外,落入湍急的河中淹死了。遭遇这种不幸,大家都很同情,忙着帮助寻找尸体。最后,尸体被一个穷人打捞上来。富人的家属知道后,就想花钱赎回尸体,毕竟人家付出了劳动。可这个穷人不够厚道,知道死者家里非常富有,就趁机敲起竹杠,狮子大开口,开出一个天价。富人家认为价钱高得太离谱,不甘心做冤大头,双方开始讨价还价,但由于差距太大,“生意”始终无法成交。
富人家属心急如焚,听说邓析是个能耐人,赶紧央求他给想个法子。邓析听完富人家属诉说,不紧不慢开了腔:“不着急,赎金一文钱你们也不要多出。放心好啦,你们报的价一准儿成交。你们想啊,除了你们家,不会有第二个人向他买这具尸体。而尸体又不能久放,你们拖着不给钱,那人必然会降价,不然,到头来他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富人家属一听,果然头头是道,仔细琢磨还真是这个理儿,于是就不再着急上火,耐着性子等穷人降价。
待价而沽的穷人一直不见富人家动静,坐不住了,赶紧找能人想辙,最后也找到了邓析。邓析听了穷人的诉求,依旧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轻松地对穷人说:“不着急,赎金一文钱也不要降低。你想啊,富人家除了在你这里能买到那具尸体,在别处是万万买不到的!你呀,就回去安心等着卖大价钱吧!”穷人一听乐了,多好的道理,就这么办!
故事只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买卖双方都按照邓析的高见行事,那这笔“生意”恐怕永远不会成交,因为邓析的说教是一种违反逻辑规律的诡辩,单方面看,的确很有道理,两方面看,就难以达成和谐统一。这便是独树一帜的“两可之说”的妙处所在。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名家”邓析的学说风格——“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独到眼光及雄辩的口才,令人拍案叫绝,难怪他被后人奉为“千古诡辩第一人”。
作者:许禾钢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立春为何称“打春”? 2009-2-3 9:20:44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