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http://www.hnta.cn 2012-2-10 来源: 点击:次
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单拐村。2004年4月开始筹建,2005年3月正式成立,是依托单拐村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建立起来的一个红色旅游景区。规划占地6.74公顷,现已开发利用4公顷,累计投资达1700万余元。年游客接待量2011年达3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也从2004年的不足3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120余万元。先后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济南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纳入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投资估算2000多万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11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核,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基本完成。2004年荣获“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2005年、2008年两次荣获河南省文物局颁发的优秀陈列奖。2008年获濮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连续6年荣获“濮阳市旅游工作先进单位”。并有1名干部荣获河南省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3名导游员在省、市导游大赛中获奖。
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景区建设初具规模。2006年启动了二期保护开发。先后筹资700余万元,编制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清丰)文物保护规划》、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清丰)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对中共中央北方局电台等10处旧址进行了征集修缮,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围墙300米,硬化道路1800米,修建排涝渠道3000米,硬化绿化停车场5600平方米,建设渔塘垂钓景观10000平方米,并建成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雕塑碑刻园。聘请国家博物馆协会、军博专家帮助设计,不断改进陈列内容,展览面积达2000平方米。景区控制面积由不足2公顷,扩大到4公顷。
二、创新理念,开拓市场,开发产品,努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克服传统观念,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扩大宣传力度,客源市场逐步扩大至京、津、晋、冀、鲁、豫、皖、苏、黑、吉、辽等10余个省(市)。开展了拓展服务。编印了景区历史资料图书、光盘,开发了“盖亮炮”模型等纪念品,搞了土特产品代销,开展了军体拓展训练项目。做到了免费开放,收入不减。响应国家号召,实行免费开放。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青少年学生、离退休干部职工集体参观免讲解服务费。每年举办至少2次临时展览和流动展览,举办1次红歌会,积极把红色旅游办成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大众的“政治讲堂”, 30余家单位将我馆确定为教育基地。
三、延伸拓展,馆村共建,红、古、绿三色资源开发齐头并进,带动单拐革命老区经济长足发展。帮助单拐村编制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制定了保护措施,成功申报了“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争取资金近百万元,修建了环村公路,建设了新的居民区,解决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协助编制了《单拐村旅游发展规划》,发展农家接待户20户、旅游饭店3家、购物商店1家、工艺品厂2家,开发了传统服饰等旅游商品、工艺品,村民年旅游收入已达60余万元。2010年单拐被纳入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2011年,他们又发展生态果园160亩,新建仿古门面房2900平方米。馆村共建结出硕果,红、古、绿三色旅游产业链条逐渐拉长,单拐老区经济开始转型。为把红色旅游做强做大,2010年以来,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自行组织力量编写建设方案,投资估算200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基本完成,为单拐革命旧址旅游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在实战中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红色旅游队伍。正式职工15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大部分人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馆领导班子首先带头讲学习,教育职工学会做人做事。其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无违规违纪现象、安全事故和旅游投诉案件发生,没有和当地干部群众发生过冲突。第三,馆领导班子工作中时时处处带头做表率,一批年轻人迅速成熟,得到重用,广大干部职工成长为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旅游队伍,成为全省旅游行业的一支红色劲旅
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景区建设初具规模。2006年启动了二期保护开发。先后筹资700余万元,编制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清丰)文物保护规划》、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清丰)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对中共中央北方局电台等10处旧址进行了征集修缮,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围墙300米,硬化道路1800米,修建排涝渠道3000米,硬化绿化停车场5600平方米,建设渔塘垂钓景观10000平方米,并建成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雕塑碑刻园。聘请国家博物馆协会、军博专家帮助设计,不断改进陈列内容,展览面积达2000平方米。景区控制面积由不足2公顷,扩大到4公顷。
二、创新理念,开拓市场,开发产品,努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克服传统观念,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扩大宣传力度,客源市场逐步扩大至京、津、晋、冀、鲁、豫、皖、苏、黑、吉、辽等10余个省(市)。开展了拓展服务。编印了景区历史资料图书、光盘,开发了“盖亮炮”模型等纪念品,搞了土特产品代销,开展了军体拓展训练项目。做到了免费开放,收入不减。响应国家号召,实行免费开放。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青少年学生、离退休干部职工集体参观免讲解服务费。每年举办至少2次临时展览和流动展览,举办1次红歌会,积极把红色旅游办成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大众的“政治讲堂”, 30余家单位将我馆确定为教育基地。
三、延伸拓展,馆村共建,红、古、绿三色资源开发齐头并进,带动单拐革命老区经济长足发展。帮助单拐村编制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制定了保护措施,成功申报了“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争取资金近百万元,修建了环村公路,建设了新的居民区,解决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协助编制了《单拐村旅游发展规划》,发展农家接待户20户、旅游饭店3家、购物商店1家、工艺品厂2家,开发了传统服饰等旅游商品、工艺品,村民年旅游收入已达60余万元。2010年单拐被纳入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2011年,他们又发展生态果园160亩,新建仿古门面房2900平方米。馆村共建结出硕果,红、古、绿三色旅游产业链条逐渐拉长,单拐老区经济开始转型。为把红色旅游做强做大,2010年以来,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自行组织力量编写建设方案,投资估算200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基本完成,为单拐革命旧址旅游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在实战中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红色旅游队伍。正式职工15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大部分人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馆领导班子首先带头讲学习,教育职工学会做人做事。其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无违规违纪现象、安全事故和旅游投诉案件发生,没有和当地干部群众发生过冲突。第三,馆领导班子工作中时时处处带头做表率,一批年轻人迅速成熟,得到重用,广大干部职工成长为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旅游队伍,成为全省旅游行业的一支红色劲旅
作者:
(责任编辑:武海洋)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