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先进榜 >> 先进个人 >> 正文
彭国运
光山县净居寺文物旅游管理中心主任、原县旅游局局长
http://www.hnta.cn 2012-2-10 来源: 点击:
    近年来,光山县旅游业的发展令人瞩目,被业界誉为县级发展旅游的一个典范。自2008年成立旅游局以来,全县旅游业年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年均接待海内外各类旅客达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这些骄人的成绩与原任旅游局局长彭国运同志多年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由于他对光山旅游业的特殊贡献,提升了光山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旅游局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旅游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在2009年4月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同年6月被光山县人民政府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彭国运同志作为县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负责局全面工作,他始终牢记宗旨,抓班子,带队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始终把旅游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狠抓景区(点)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旅游安全和综合稳定,多年来,他为振兴光山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强旅游开发工程规划建设,在他辛勤努力下,将邓颖超祖居、王大湾会议会址、司马光故居、净居寺旅游风景区等一批旅游景点成功打造并在全国叫响,使光山的旅游业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近几年,他先后组织了在全县开展了多次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基本撑握和澄清了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底子,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先后通过多种途经筹资征收了徐畈革命旧址群房屋50余间,邓颖超祖居房屋30余间,王大湾会议会址房屋150余间,维修了王大湾会议旧址、徐畈革命旧址群、邓颖超祖居、尤太忠将军旧居、万海峰将军旧居等,征集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分别举办了陈列展览。
    二是争取了国家旅游政策和项目的支持。2005年,国家提出发展红色旅游,他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懈努力,争取了王大湾会议会址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确定的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要组成部分。2007年王大湾会议会址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争取到位国家投资660万元、省配套资金200万元进行红色旅游开发。经过两年来的精心打造,先后投资三千余万元,于2009年4月27日成功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建成对游人开放。建成后的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内容丰富、新颖独特,得到了游人的广泛赞誉,已成为我县红色旅游的龙头品牌。
    三是扶持和建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已投资建成王大湾会议会址红色经典旅游景区,目前正在开展国家4A级景区的申报评审工作;2004年以来,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整修了邓颖超祖居,并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开发利用了徐畈革命旧址群、白雀园殉难革命烈士纪念地、尤太忠将军旧居、万海峰将军旧居、吉鸿昌旧居、“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一大批红色旅游景点。
    四是以红色旅游开发为龙头,带动了人文、绿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他在立足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以红色为主体、以民俗为依托,坚持“红色”、“民俗”相结合,以红色带动“民俗”,以“民俗”拉动“红色”,先后在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等景区开辟民俗展示,使民俗展示与红色旅游相互映衬,增加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同时还以红色旅游开发为突破口,以红带绿,逐步形成了“三山(牢山、赛山、王母观)三湖(五岳、泼河、龙山)一公园(森林公园)”的绿色旅游框架,达到了“红绿相映”的效果;我县正在扩建的光山中国茶具博物馆、五岳湖旅游景区、泼河豫南民俗文化生态智慧园等都是投资上亿元的旅游项目,它将会促进光山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县旅游业已在全市乃至省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自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开馆并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旅游参观的热潮,先后有来自省内各级部门,郑州、信阳和市内各县及周边湖北、安徽等地的中小学生和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日最高参观人数达到一千八百多人,平均日参观人数在二百到六百人左右。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新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七一”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县内外一些单位、社会团体和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党团员到光山红色景区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及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了旅游景点的宣传教育作用,扩大了我县的知名度。
    五是以大力加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为推动我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他亲自组织成立了“富民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把“乡村富民工程”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部门负责人具体抓,明确专人精心抓,经过他和相关景区(点)共同努力,全县“乡村富民工程”进展顺利,取得突出成绩。新发展农家乐聚集区1处(净居寺旅游风景区)、市级特色旅游示范村3家(敖洼、帅洼、上官岗村)、农家乐示范点46家,已成为乡村人员就业和致富的新亮点。全县旅游产业和“乡村富民工程”呈现出相互促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助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一大批特色旅游项目的陆续建成开放,城乡的特色旅游产业越来越丰富,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城市品位得到了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景区(点)接待国内外游客84.9万人次,旅游及相关收入2.93亿元。
    六是以强化旅游营销吸引外资共同发展。以红色吸引人,用绿色留住人,让古色感染人。他积极探索创新投资体制,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把发展旅游产业与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相结合,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强力开发,组织推介营销活动,树立整体形象和品牌。先后整理、汇编了《光山旅游指南》、《锦绣的光山•厚重的弦国》、《千里跃进在光山》、《邓颖超祖居》、《王大湾会议会址》等宣传画册7万份,宣传版面100余块,树立旅游广告牌50余块;参加了在北京、郑州省人民大会堂,宁波、武汉、重庆、合肥等地的各种宣传推介会,河南旅游卫视在我县摄制了“走进光山” 专题片,使我县的旅游资源、建设项目走出去,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光山投资创业。2011年全县旅游业招商引资达2亿多元,为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