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经典河南 >> 正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18日免费开放
http://www.hnta.cn 2009-11-1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11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等领导兴致勃勃地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观看各类藏品。   陈 伟 李建峰 摄

    11月16日下午3时16分,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市,在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楼中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庄严宣布:“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音乐声顿时响彻整个大厅。历史见证这一时刻: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一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览工程建成并隆重开馆,盛装亮相。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馆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开馆仪式。
    文化部部长蔡武、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新华通讯社社长李从军、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全立、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李文亮,省领导徐光春、郭庚茂、陈全国、王全书、孔玉芳、曹维新、铁代生、靳绥东及我国著名红学专家、文学史研究家、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冯其庸出席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后,李长春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博物馆陈列展览,认真听取汉字起源、发展和演变情况的介绍,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发展情况,仔细观看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历程,他对中国文字博物馆运用多种方式,特别是现代声光电技术展示给予充分肯定。
    李长春强调,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鉴证和传承载体,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字,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文博事业的一项空白。
    李长春殷切希望中国文字博物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起来,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展陈手段,提高讲解水平,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把对中国文字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不断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扩大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受李长春同志的委托,刘延东在开馆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她说,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开馆,这是文化工作领域的一件盛事,是我国文化建设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标志性的成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延东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字博物馆的建设,将其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博物馆题写馆名,贾庆林同志视察了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李长春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把中国文字博物馆办成国家水准的博物馆。中央有关部门,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如期开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已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两大一新”的重要目标。我国文化事业正围绕着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等任务全面推向前进。 

作者:万川明 任国战 平 萍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