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经典河南 >> 正文
巩义宋陵:处处彰显北宋文化的中原文化名片
http://www.hnta.cn 2009-8-5 来源:河南商报 点击:

    专家解读

  处处彰显北宋文化


  参观宋陵,记者深切感受到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魅力。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包括永昭陵在内的八座宋陵都是南高北低,居于最崇高地位的陵台却处在各自陵区的最低处,到这里瞻仰宋陵,丝毫没有皇帝高高在上的感觉,因为皇帝几乎躺在了人们的脚下,这和历代皇帝的埋葬方法完全不同。

  宋陵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选择呢?巩义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副研究员赵玉安向记者解释,如此选择还是和风水有关。

  他分析,唐宋时期,流行“五音利姓说”的风水理论,赵姓属于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开封),赵家皇帝必须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东高西下,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所以宋代的皇陵都南高北低,形成了一种倒仰的姿势。

  “这种方式是一反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做法,被古建筑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赵玉安说。

  在宋陵参观,记者首先被其中的石雕像所吸引:陵台前神道两旁的石人石马像栩栩如生,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整齐有序地排列到神门外,端庄肃穆地守护着皇陵。

  当年宋陵上的石雕像到底有多少?赵玉安介绍,北宋七帝八陵,二十多座皇后陵,近千座亲王、公主、大臣墓,陵前均有石雕像,多者六十多件,少者也有十几件,总体算来,北宋皇陵的石雕像应该有数千件。现在保存下来的,也将近有千件。

  赵玉安很推崇宋陵中的这些石雕像。他说,这些石刻继承了唐及五代的艺术风格,并被进一步制度化和程式化,较全面地体现了当时的雕刻艺术水平,尤其是在写实性上较前朝有很大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具有形神兼备的高超艺术造诣。代表了我国石刻雕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赵玉安说,“可以说,宋陵是北宋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政府开发

  打造成中原文化“名片”


  针对网友所贴出的石雕像被破坏照片,巩义市文物局局长赵新海说,除个别雕像在前几年遭人为损坏外,大多保存良好。

  “对宋陵大遗址的保护,巩义从上到下都是高度重视。”昨天,巩义市副市长谈得胜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宋陵这个珍贵的文化遗产,市里主要领导还多次到国家文物部门汇报宋陵大遗址的保护工作,“宋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已经增列为巩义市2009年重点工程,同时,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经费120万元,以后每年还递增10%。

  “宋陵文物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宋陵田野文化的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采取了很多种措施,实现了文化安全无事故。”谈得胜说。

  在赵新海看来,保护好,并不是巩义对宋陵的终极打算,秦陵、乾陵、十三陵、东陵、西陵等被陕西、北京、河北打造得无人不知,作为中国最大的皇陵园区——宋陵却知名度甚小,“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据赵新海介绍,下一步,巩义将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对宋陵进行保护,积极准备申遗,让“宋陵国家遗址公园”早日挂牌。同时依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编制宋陵保护的总体规划,另外要筹建宋文化博物馆,对散落在民间的宋陵文物进行征集,集中展示宋陵出土的文物。积极争取中央、省、郑州市、县四级投资机制,为宋陵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我们要把宋陵打造成‘旅游立省’的文化支点,成为中原文化的名片。”赵新海说。  

作者:徐振江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