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民俗旅游大有文章可做。
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民俗元素各有特色,要因地制宜,发掘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应就地取材,深度挖掘当地的民俗资源,并展现当地的生活现实。也不能曲高和寡,要符合大众口味,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占有更大市场。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极具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每次活动都吸引大量中外游客。有人说,潍坊名气是随风筝飘起来的。
二要保持个性。民族地域特色和古朴鲜活的个性,是民俗文化赖以流传至今的生命之源。民俗文化贵在原生态,它让人们在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时,也感悟着人类祖先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生存意志的不屈与坚强,从而留下深刻的审美印象。民俗一旦失去古朴自然,失去原始个性,也就失去了本身的魅力。
三要走近百姓。民俗起源于民间,民俗要与旅游互动,最重要的是让民俗真正走进百姓。目标定位应先以本地人为主,多展示自己民俗的东西,让老年人重温,让青年人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当地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主动去挖掘自己的民俗文化,积极对外宣传自己的“特色”。如果连当地人都不知道有什么民俗文化,还怎么去吸引别人?“二人转”之所以名震大江南北,广泛的地方群众基础是其推广传播的基石。
四要集中展示。可将一些市场认可度高、影响力大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地方表现出来,兼顾大众消费者的兴趣,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花有限的费用即可领略到民俗文化。
在国内,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21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民俗村定期举办各种民间传统活动,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多彩多姿的民俗文化底蕴。但这种集中展示的运作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还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五要活动引导。民俗文化有其特殊性,需要用一定活动载体来体现。举办民俗节会活动,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节会活动一般有两类,一是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虽不会常年存在,但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贵州组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每到一处都吸引不少外国民众前来欣赏,进而吸引游客前往贵州旅游。
六要形成品牌。民俗旅游产品既要保持传统民俗文化的本真性,又要具备震撼人心的形式美,使游客在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享受,产生出精神层次上的“兴奋”。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资源的特色和自身的优势,选准项目,使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摆脱闲置或游离的状态,与资金资本相结合,打造成民俗旅游名牌产品。
民俗旅游是民俗文化的延伸和展示,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民俗旅游奠定了发展之基
- 枣庄规划四大体育休闲中心 2012-4-5 15:10:50
- 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2012-3-27 8:52:32
- 湖南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12-3-19 9:20:40
- 区域性近程度假目的地的借势发展之道 2012-3-12 10:11:19
- 光影对话下的城市公园 2012-3-5 9:27:16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