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郑汴新区总体规划方案开评
http://www.hnta.cn 2009-11-20 9:28:57 来源: 点击:

    昨日,郑汴新区总体规划(2009-2020年)方案评审会在郑州召开。按照这个规划,到2020年,郑汴新区将会成为占地410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复合型城区。
    这次评审会邀请的专家阵容强大,几乎涵盖了所有与城市建设相关的专业,包括:国土资源管理专家王万茂,交通工程技术专家王晓明,建筑规划专家王鲁民,社会科学专家王彦武,建筑规划专家毛其智,建筑规划专家田银生,水利工程专家李春敏,市政工程专家宋启元,建筑规划专家陈秉钊,产业咨询专家张天兵,市政工程专家费培芸,市政工程专家徐波,建筑规划专家黄向球,区域规划专家董黎明。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出席了会议。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业厅,省政府国资委,省环保厅,郑州铁路局,郑州新郑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和开封两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相关领导以及相关市直部门、郑州新区管委会及汴西新区管委会领导均全体与会。 

    相关:

    交通规划 

郑汴新区五大交通枢纽示意图


    航空
    
    开通到新加坡、大阪航线,空中交通发展方面,河南的野心很大。
    在建设郑汴新区的时候,除了要强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地位外,还要实施机场二期工程,新建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及附属设施,打造“郑州中转、通达全国、串飞国际”的航线网络格局,形成北京、广州、上海的三条“空中快线”和至昆明、杭州、成都、深圳的四条“精品航线”。
    同时,还要新开通郑州至新加坡、东京(或大阪)两条亚洲航线和一条欧洲国际航线,大力争取国际航线向郑州延伸,扩大国际客运航线网络。
    空中货运业将引进国际航空物流企业,培育国际货运线路,打造全国大型航空枢纽和国际客运枢纽。

    铁路 
    
    建设郑州到焦作、洛阳等地的城际铁路
    未来若干年内,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不仅不会弱化,反而会大大加强。
    郑汴新区总体规划要求,要强化全国铁路枢纽的战略地位。
    客运方面,将以新郑州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通过建设石武、徐兰客运和郑州—重庆高级客运专线,形成全国第一个高速铁路客运“十字”枢纽,打造至北京、武汉、西安的二至三小时铁路快速交通圈。同时,规划建设郑州—焦作、郑州—新密—洛阳等城际铁路,强化中原城市群内部交通联系。
    围绕国家干线铁路“双十字”铁路枢纽,形成新的物流集散中心。

    公路

    编织“六横六纵”快速路骨干网络
    若干年内,郑汴新区的公路路网也将实现“版本升级”。通过强化公路主枢纽的战略地位,在区域内打造“六横六纵”的快速路骨干网络。
    “六横”呈东西向贯穿郑汴新区,作为连接郑州和开封的区域骨干道路,承担区域内东西串联的功能。自北向南分别为:新龙路、金水东路——郑开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中央大道)、南三环路东延——新安路、310国道、102省道。
    “六纵”呈南北向纵贯郑汴新区,起南北联络作用,自西向东依次为:中州大道、107辅道、四港联动大道、新107国道(万三公路)、233省道、新233省道(规划中)。

    城乡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 社会服务均等
    作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试验区,郑汴新区在城乡区域规划设计上,将以生态社区为基本单元,设计出都市和乡村不同风格的生态社区。
    在此基础上,将构建生产、居住、服务功能复合的街区,组成更大规模的综合产业居住区,并最终组合形成区域组团。
    同时,在组团之间,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给排水、供热、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统筹配置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社会服务设施,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社会服务均等化。

    部分乡村要搬迁、合并

     在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上,在整个郑汴区范围将形成“9-6-12”的复合网络式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框架。
    “9”即9个功能组团,分别为郑东新区、经开区、白沙组团、刘集组团、官渡组团、九龙组团、中牟组团、航空组团、汴西组团。“6”即6个重点镇,分别为雁鸣湖镇、白沙镇、黄店镇、花园口镇、柳林镇、官渡镇。“12”即12个一般镇,通过搬迁、合并等方式迁村并点,引导人口向中心村及小城镇集中,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性,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用于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

    城区内建设“农家乐”
    此外,还规划了“三大农业圈”,即城区农业圈、近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
    城区农业圈镶嵌在城区之中,以农业体验公园、社区绿化为主,并发展高科技无土栽培产业。
    近郊农业圈靠近城市生活区,同时也是组团之间的生态廊道,集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与农业科研于一体,生产新鲜的蔬菜、水果、乳制品等,进行农业科研,发展观光农业。
    远郊农业圈处于城区外围,规划建设大规模生态农业基地,包括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农业物流,以及农、牧、渔等基础农业形态,构成沿黄生态农业区和东南生态农业区两大农业区。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