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扶贫 >> 工作推进情况 >> 正文
实施扶贫开发战略 催生文化旅游产业
—新乡市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发展纪实
http://www.hnta.cn 2017/10/30 15:11:17 来源: 点击:

    王村乡小城村位于“中国长寿之乡”——封丘县城北6公里处,省道219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域总面积0.66平方千米,全村4个村民小组、 316户,1365人,其中,贫困人口95户、320人,耕地1650亩。一百年以前,县城本来坐落在本村,因黄河改道只剩下一个小村,故而称“小城”。小城村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 封丘县长寿养生村。
    近年来,小城村以发展扶贫产业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田园景观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村容美、产业兴、村民富为目标,以养生、观光休闲为主题,大力发展中药材、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努力打造“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老郭脱贫记》,报道了王村乡小城村贫困户郭祖彬通过自身发展产业,种植中药材实现精准脱贫的经验以及该村打造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17年9月,该村成功申报了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成为了目前新乡市唯一实施田园综合体。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大力发展扶贫产业,
    2016年,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封丘县小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扶贫产业,入社社员265户,其中,贫困户 83户、276人。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1300多亩(其中,2016年流转900亩,2017年秋流转400),占全村耕地的80%;种植地黄、蒲公英、沙参、柴胡、黄芩、甘遂等中药材,小城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新乡市首宗在产权交易中心成功流转的土地。2016年小城村种植中药材900余亩,其中种植地黄350亩,预计亩产在9000斤左右,预计产值350万元;种植柴胡、黄芩100多亩,预计收入50万元;玉米套种地丁300多亩,收入10余万元;育地黄苗50亩,目前已经订购一空,预计产值100万元;试种蒲公英30亩,亩收入6000多元,收入18万元;种植沙参20亩,预计收入8万元。合作社年底收入将达到500多万元。
    二、以突出乡村文化为重点,开展旧村改造。
    在省财政厅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实施之前,王村乡小城村不等不靠,乡、村两级共自筹资金,由河北乡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指导落地,开始启动特色小镇示范街。旧村改造按照设计团队二维及三维变化的模式进行外墙设计和门楼改造,允分尊重当地的这些文化,用不同元素展示乡村文化,让村庄更为朴质,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生命,打造一个真实、自然、休闲、放松的环境是小城品质,给客人一个更朴质、更简单,也更接近生命的旅途栖息地。目前,开始改造墙面3100平方米,涉及农户40余户;村内安装仿古路灯200盏,铺设排水管网5400米;尽管一些项目还没有实施,但被改造街道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在改造过程中,小城村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目前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非常高涨,自觉筹资筹劳加入到小城村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  
    三、以清洁庭院活动为载体,建设生态家园
    为改变贫困群众生活方式,为村民创造一个温馨卫生的生活环境,小城村将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生态式家园,田园式村庄”目标,认真实施以“四改”(改房、改厨、改厕、改院)为重点的“万户安居”工程建设;开展“清洁家庭”评选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绿化、美化、净化家园的热情 ,努力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居美化,生活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生态旅游农庄,为加快贫困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村民实施旅游扶贫的愿望强烈,村里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引导村民,学说“旅游文明用语”,制定乡村旅游村民公约,还开展了以“清洁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转变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下步实施项目及内容
    目前,小城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施工工方案和评审过后预算已报省财政厅;待省财政厅批准后,将进入项目招投标。小城村将充分利用项目扶持资金,发挥内生动力,搞好扶贫开发,建设融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1、对旧村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该项建设投入资金5075327.49元。
   2、药膳美食街建设。小城药膳美食街位于小城村西部,设计长度约180米,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13.5亩),新建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保留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规划建筑采用明清北方民居风格,主要商铺采用3.6*5米和7.2*5米两种规格组合形式,建筑沿主街错落排开,在道路拐角处形成一处较大的集散空间;改造原有水系并局部放大,形成小桥流水,增加街区的休闲氛围。对南面保留建筑进行改造,立面与新建建筑形式相协调,其功能改造为庭院民宿,为游客提供民宿体验。整体建筑形式前后错落,高低有别,形成不同的景观视角。小吃街主要功能是以展示中原中医中药美食为主,设置有美食坊,小城食府等等,增加小城商业文化气氛,同时药膳美食更加切合中医养生的原理,突出了小城的特色。该项建设投入资金4652451.82元。
    3、中医养生园建设。小城中医文化园位于小城村西部,占地面积约2.96万平方米(44.5亩),计划新建建筑面积约4100平方米,包括文化长廊(700㎡)、中医坐诊堂(1300㎡)、多功能厅(320㎡)、中医标本馆(150㎡)中医文化馆(150㎡)、中医养生馆(800㎡)、药房(600㎡)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规划建筑采用明清时期园林风格,建筑环水而建,规划水面面积约800㎡,建筑间穿插小游园,体现古典园林的风格。在园区东部及北部规划为药田(约18亩),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药。规划以水面为中心,总体分为对外展示区、中医理疗区、中医坐诊区和中药种植区四个功能区,通过文化长廊相连。其中对外展示区包括多功能厅、中医文化馆和中医标本馆,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知识,是小城村对外的一个中药窗口。中医理疗区位于园区北侧,主要包括经络养生馆、固精养生馆、顺时养生馆、减毒养生馆、静养养生馆、调气养生馆等。中医坐诊区位于园区西侧,区内分为两个小组团,总建筑面积约2000㎡,园区可为8-10位中医名家设立专门坐诊区,同时配有药房,药膳房等。中药种植区位于园区东面的北面,主要种植具有观赏价值 的药材,如芍药、牡丹、草姜(射干)、金银花等。该项建设投入资金9956096.59元。
    4、花园博览园建设。小城花卉博览园项目位于王村乡小城村北,临近219省道,总占地面积137800㎡(约206亩),分近期远期建设,其中近期建设占地85400㎡(约128亩)。花卉园区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小城村的花卉药材产业提供一个行业内交流合作宣传的平台,而且可以促进小城村的城镇建设发展,为旅游服务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城镇发展带来契机。更重要的是为小城留下一片浓重的绿色,从而改善小城的空间环境。小城花卉博览园规划设计在遵循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花卉温室5座,冷库1座,配套服务设施两处,公共厕所3处,大型景观雕塑1处,入口大门2处,节点广场2处。园区绿化遵循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整体统一,个性鲜明,尽量选择本地树种植物的原则。种植设计突出春季,秋季效果。兼顾夏季,冬季。适当选用春花植物和秋果植物,创造富于季相变化的植物群落。在植物群落空间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换。从密林小径、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该项建设投入资金4515869.41元。以上建设内容2018年底以前全部竣工。
    五、保障措施
    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小城村项目的顺利实施,封丘县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封丘县政府县长王献臣为组长、分管农业、城建、旅游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由王村乡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小城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封政〔2017〕214号)。王村乡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聘请河北乡墅设计院的范步忠 常景艳 魏东作为项目落地技术指导和顾问。结合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村两委在小城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落实村干部包组责任制。乡、村两级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王村乡和小城当前的要事来办,领导小组对工作进度进行及时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广泛宣传发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利用广播、动员会和群众大会广泛宣传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意义和好处,走家串户宣讲政策,使小城村村民对旅游发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为项目实施地营造良好的氛围。
    3典型带动。小城村多次组织村民到袁家村、寿东粮画小镇等地学习参观外地的成功经验,使村民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村民代表看到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思想触动很大,认识逐步发生了转变,思想得到了初步解放,坚定了部分村民代表跟随两委致富的信心。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