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扶贫 >> 工作推进情况 >> 正文
植入“旅游思维” 助农脱贫致富--济源市大峪镇王庄村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材料
http://www.hnta.cn 2017/10/30 15:01:51 来源: 点击:

    腊月暖阳下的大峪王庄村,冬枣沉甸甸地在树梢上摇曳,映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此时,王庄村一反山村往日的寂静,一派繁忙的景象:汽车主题公园内,被涂鸦的报废汽车被改装成客房、餐厅、茶吧;清朝老宅,极具有乡土情怀的环境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太行周庄正着手准备冰挂观赏活动……
    “王庄村地处太行、王屋山余脉,属于典型的浅山区、丘陵地带,人均耕地只有1.1亩。”放在两年前,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备祥怎样也想不到,“作为省级贫困村,矿产资源匮乏、旅游资源稀缺、耕地资源贫瘠的王庄村有一天也能吃上旅游饭。”
    “要想改变王庄村的这种现状,就必须走‘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谈起乡村发展,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驻王庄村第一书记刘剑君说,将环境整治延伸到产业发展中来,为旅游发展谋求基础条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数据显示,2014年,王庄村共有贫困户40户158人,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支撑,截至2017年10月,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农旅套种 实现融合发展
   
    从传统的小麦、玉米,变成油葵、蔬菜制种、核桃、葡萄、石榴、油桃、樱桃、草莓、冬枣、核桃、西瓜、苹果等十几种经济型采摘作物,王庄村的田地变成了景区。
    村民开始积极性并不高,习惯了传统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心里没底。针对种植经济作物生长慢、回报期长、农民种植习惯、种植意愿不强的特点,王庄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出台补助政策,引导村民种植经济型采摘作物。看到季节性经济作物每亩补助500元的标准后,村民王小敏种植了14亩菜籽,薛根上种植了6亩辣椒……如今,村里已经种植了300多亩经济作物。
    此外,王庄村还进行土地流转,吸引客商承包荒山6000多亩,种植葡萄、桃、石榴及彩色植物等3万株。规模化的经济作物直接转化为休闲旅游资源,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17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前来王庄村赏花、采摘的游客达3万余人次。
    静静流淌的砚瓦河为王庄村特色养殖提供了水域条件。目前,全村共有3个小水库鱼塘15个,建设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年产35万尾鱼,主要品种为鲤鱼、草鱼等。周末,前往王庄村垂钓的爱好者就有百余人。
    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后的王庄村,赶上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潮流。休闲、观光旅游成为王庄发展的新特色,一张农业与旅游“套种”的全域“网”,让老百姓富裕与幸福同收。
     看山望水 打造美丽乡村
   
    6公里长4.5米宽的村道干净整洁,1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夜晚的山村,砚瓦河的浅浅的水流清澈见底,新修的水坝兼具蓄水、灌溉、养殖、垂钓功能于一体……如今的王庄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然而,当初的王庄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道路狭窄车进得去出不来,河流里飘着白色垃圾,荒山野草尘土飞扬……随着产业的发展,游人的增多,周备祥意识到村庄自身的环境和服务已远远满足不了游客和村民的需求。如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成为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为此,王庄村下了一大番功夫。
    要想富,先修路。王庄村完成5.5公里4.5米宽农村道路,村民出行、物流运输条件大为改善;8公里生产道路打通,方便了农作物机收。此外,围绕着周庄、王庄、刘沟等村民组,王庄村还修建健康步道,形成环路近10公里;修建骑行绿道、骑行驿站,增加了游客游玩项目。
    往昔近700亩的荒坡,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黄栌、红叶石楠、银杏树的林海。秋日,层林尽染。走在夜晚的王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亮了,照亮了寂静的小山村。由此,王庄也成为济源山区第一个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山村。
    乡土化整治。王庄村几十栋明清老宅,北方地区传统的合院式民居风格,距今约有三百余年历史。但老宅周边环境脏乱差,菜地、牛圈交错其间,杂物胡乱堆放、污水横流。为了改善村居环境,同时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王庄村对其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修旧如旧,成为村里休闲游的一个景点。
  
    休闲产业 拉动脱贫致富
   
    “环境好了,村民也开始自觉维护村里环境,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刘剑君说,王庄村的变化是由外而内的,外部条件的改变成为动力,产生内在乡风文明的提升。家家户户挂国旗,党员门口挂党旗,这成为王庄村的亮点所在。
    2016年,王庄村一场“黄河鲤鱼烹饪比赛”,拉开了王庄村休闲旅游的序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王庄村转型服务,积极开展垂钓、登山比赛、小吃节、麦浪音乐节、黄河鲤鱼烹饪比赛等休闲游活动。同时,打通了全长10公里的3条爬山步道;修建了骑行绿道、骑行驿站;在山体悬崖边开建了人造冰挂;建起了拓展游乐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发展休闲旅游。
    在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养殖的基础上,王庄村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休闲旅游活动。沿河道建设150个高标准钓位,已成功举办钓鱼比赛11届;并建设有2个露天、1个大棚烧烤营地;积极鼓励开设农家乐、家庭宾馆、休闲农场等,主打山区土鸡蛋、土鸡、山羊等乡土菜肴。
    春花赏,夏戏水,秋摘果,冬看冰——这已经成为王庄村的看点。休闲农庄、特色民宿也随之发展迅速。经过几年的发展,王庄村初步形成了太行周庄、姊妹农场、桥头饭店、老周家特色民宿等一批休闲农业带头企业。形成采摘、鱼塘养殖、垂钓、烧烤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发展道路。太行周庄2016年荣获国家旅游局“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017年获得“济源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称号。
    数据显示,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累计带动全村开办家庭宾馆20余家、建设垂钓乐园5处、发展特色小吃和小商品销售9家。累计带动王庄村50余人就业,10余名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村400人次直接受益。
   
    招商引资 拓展旅游项目
   
    从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到休闲产业的发展,王庄村追随者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的步伐,走在前列。乡村旅游发展的火爆直接为王庄村吸引社会资金的融入、项目的进驻。面对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风起云涌的现象,如何差异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呢?王庄村希望通过特色旅游实现乡村休闲游的突破和转型。
    郑州恒盛农业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以汽车文化为主题元素,以保护原生山地景观,天然营造为原则,建设王庄砚瓦河汽车休闲度假观光园。他们利用报废汽车,改造成汽车旅馆、餐厅、超市、酒吧、游戏厅等;旧轮胎变废为宝,喷上漆,制作成椅子、茶几、道路护沿、卡通偶等;打造特色主题公园。目前,已经有30余辆报废车辆拉回村里,其中6辆已经装修完毕,其余的近期改装完毕。
    这个项目,直接为百姓带来利好。王庄村积极协调,争取省、市财政资金162万元,参股恒盛农业公司的汽车主题公园部分建设项目,参股享受利润分红,确保每年10%的收益。此种模式,主要针对村委干部学历文化低、视野狭窄、经营能力弱等特点,自己投资办厂,在管理、经营上风险大的特点,成为村民的一项红利保障。
    同时,王庄村还争取35万资金,村集体和贫困户各占50%的股份,成立休闲农业合作社。这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卡丁车、儿童拓展训练游乐设施,和汽车主题公园配套。此种模式投资少,风险易于掌控,旨在调动积极性,摒弃等靠要思想,参与到日常经营管理当中,锻炼经营管理能力。将来汽车主题公园投入使用盈利后,这个合作社可以为村民带来新的受益保障。投资60余万元建设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也变成了集旅游咨询、游客服务、创客培训为一体的综合中心。
    王庄,黄河岸边的一个省级贫困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正成为“领头羊”。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