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镇位于济源市西南山区,地处小浪底景区、王屋山景区的联结廊带,陆域面积26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0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74个居民组、3万余人,其中省定贫困村10个、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28户820人,已有5个贫困户摘帽,156户612人脱贫。
近年来,大峪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抓手,深入挖掘整合自然山水、特色农业、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将旅游元素融入各行各业,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了“一虹七彩两廊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叫响了“大美大峪”乡村旅游品牌,抓旅游促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全镇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800万元,旅游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带动50余户200余人脱贫。
一、立足“全”字,规划引领添动力
全景规划、融合规划、统筹规划,推动旅游扶贫发力。全域规划。抢抓“小浪底北岸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发挥小浪底景区、王屋山景区联结廊带优势,把全镇境内港湾交错的生态资源作为开发整体进行规划,构建“一虹七彩两廊带”旅游大格局。全域带动。以东沟村为重点,带动青萝河流域完善贫困村发展,将王庄太行周庄、砚瓦河汽车主题公园、寺郎腰官帽山农旅综合体、偏看仟群牧业、八碗四席农庄、王拐金大家庭农场、桥沟采摘园等一个个农业休闲游的“点”串珠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民宿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类别齐全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二、围绕“精”字,处处皆景增活力
处处景观化、基建景点化、环境示范化,夯实旅游扶贫基础。风貌景观化。大到一个村落、一条道路、一条河流,小到一座桥、一座坝、一座屋,甚至一堆柴禾、一棵树、一个垃圾桶,都严格地做到了与景观相协调、与风貌相一致。基建景点化。按照“建一个项目,成一个景点,建一处基建,成一个经典”标准,建成七彩路、飞瀑景观桥、仙女湖等基础设施景点,完成了青萝河、砚瓦河等的开发治理。环境示范化。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要求,大力推进改房、改水、改厕、改能、改路工程。围绕主干道、主要旅游线路抓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突出“特”字,别具特色强引力
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特色,确保旅游扶贫成效。定位主题。坚持“地域化、特色化、差异化”原则,明确了东沟村以赏花嬉水为主、王庄村以垂钓休闲为主、偏看村以特色美食为主、桥沟村以休闲采摘为主,实现了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打造基地。注重旅游产品的集聚效应,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打造基地。依托蔬菜育种和青萝河水系生态资源打造东沟亲水风情栈道、自驾车营地和百年乡村印象时光漫步街;依托水美乡村,打造偏看村特色餐饮、水上娱乐基地;将报废汽车改造成旅馆、餐厅、酒吧、游戏厅,打造王庄村汽车文化基地;依托太行余脉和高峡平湖大峪湾建设七彩风车海主题公园建设侍郎腰官帽山向阳花基地、大葱养殖基地、黄河号子山水实景演出基地。产品驱动。因地制宜发展寺郎腰大葱、薄皮核桃、蔬菜制种等精品农业,销售土蜂蜜、土鸡蛋、农家花馍、秤钩豆腐等土特产品,丰富了旅游元素,延伸了旅游链条,切实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渠道。
四、强化“融”字,一体发展聚合力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凝聚旅游扶贫合力。农旅一体有声有色。按照“农业+旅游”的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向林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作物种植。目前,全镇共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制种5030亩,带动贫困户28户,种植薄皮核桃1.4万亩,带动困户32户。工旅一体多姿多彩。按照“工业+旅游”的思路,将旅游元素融入工业项目,探索发展工业观光游,偏看国电大岭风电场项目,座座风机如迎风前进的巨轮,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观赏;寺郎腰计划实施的“七彩风车”风电项目,计划将座座风机打造成七彩风车景观;反头岭、槐姻光伏发电项目,满山遍野壮观、磅礴的光伏发电板,吸引着无数游客拍照留影,这些工业旅游点为美丽乡村游增添新元素,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旅游效益、扶贫成效的一举多赢。文旅一体相得益彰。挖掘打造诗歌文化、爱情文化、黄河文化、道教文化等文化品牌,建成偏看水美乡村、王庄明清古民俗群、寺郎腰官帽山、天仙配爱情文化观光线、东沟百年乡村印象时光漫步街等景区景点。
五、瞄准“造”字,轰动宣传提人气
注重策划营销、推介造势,营造旅游扶贫氛围。节会造势。坚持每年4-8月份启动“济源市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小浪底垂钓公开赛”“官帽山风车赏花节”“寺郎腰大葱节”“乡村美食文化节”等节会,创新开展开展泼水节、黄河母亲祭水、黄河号子船夫拉纤等活动,通过垂钓比赛、摄影大赛、帐篷音乐节、亲子乡土运动会、果蔬采摘节等活动赛事,做足了“商养学闲情奇”文章,让乡野写生、田园诵读、骑行运动、休闲采摘等内容在大峪落地生根。注重媒体推介。建立微信群6个、QQ平台3个,编发旅游微信185期近600条,点击率超过300万人次。积极与报社、电视台、论坛等官方媒体对接,进行预报、报道,抓住了游客眼球,赚足了旅游人气,极大地提升了大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旅游业的全面跨越式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带动力,为贫困户创业增收拓宽了门路。东沟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宜居村庄和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定贫困村王庄村近三年来接待的游客超过了10万人次,全村80余户就地变商户,160余人成了“山村小老板”,300余名农民返乡创业或就业,有效解决了山区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赡养和抚养问题,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大峪镇乡村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新的起点上,大峪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整合现有资金渠道、管理技术、人才资源,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拓宽旅游扶贫发展路径,凝聚旅游扶贫发展合力,促进贫困村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新抓手、农村全面小康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亮点、农村又富又美的新途径。
- 南阳王府饭店2017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2018/2/2 11:31:22
- 旅游协会扶贫情况总结 2017/12/30 15:52:16
- 企业引领添活力 产业扶贫富乡亲 2017/12/30 15:14:22
- 南阳国际饭店脱贫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2017/12/30 11:24:49
- 南阳宾馆扶贫工作年度总结 2017/12/30 1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