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从全面深化改革看旅游业发展(下)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http://www.hnta.cn 2013/12/5 11:26:36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6.产权保护制度和金融松弛管制激励更多更好的旅游吸引物和度假物业投资

    旅游业已经进入需要大量投资的转型时代。工业化时代大量资金按照计划经济方式主要部署于工业开发区、“铁公机”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投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金融政策面向服务业松绑增投,旅游业将会因此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是私人财产权利的被认可,激励投资者为创建百年基业而投资。

    《决定》的下列政策导向,将会大大增加面向旅游业等服务业的投资:“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这些政策都会大大改善旅游业的投融资环境。

    越来越多的旅游开发涉及大规模的投资需求,类似万达旅游综合体的投资动辄数百亿计。巨额投资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决定》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方面放开了长期以来的管制,为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提供了民间的金融动力。除了商业性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新的改革方向还

    将“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这个改革政策为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自身投融资能力较弱的城市和远离城市的景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决定》“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的态度,给永久性物业的投资带来了发展机遇。非公经济的产权确认,为第二住宅、度假区、旅游地产和经营性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置业,提供了可以预期的稳定的政治保障。

    7.多种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将会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中央政府已经决定对文化产业下大功夫来抓,对于可以产业化的文化要素及其支持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都已采取了较大幅度的开放行动。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中医药事业发展”得到重视,这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养生旅游、养生休闲度假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精神养分。“鼓励社会办医”则为健康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利好。

    促使发改委负责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住建部门编制的城乡建设规划、国土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等三规合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一政策的推行,将有利于过去几十年来只强调生产忽视生活而形成的千城一面功能与格局的改变。城市作为休闲度假、商务购物目的地,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和高速城镇化促生大量城市出游需求的国家来讲,城市综合吸引力、接待能力和融合能力,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决定》指出军队改革大方向,尤其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策略的提出,军地合作做事情,推行军地“资源共享机制”、“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教育改革”等政策都会积极扩展旅游与军队融合发展的可能空间。例如,军队掌握很多高端技术,今后可以与市场合作进行旅游开发。国防教育实际上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军队保障及一般性生活服务面向市场购买,也会带动驻军地方的商业、休闲、度假等产业的发展。

    8.涉旅企业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加速发展

    本轮改革的一个核心就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这些总体部署将给市场活力的激发、涉旅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

    首先是面向各种所有制的经济采取普遍性的扶持和市场开放政策。对于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政企、政资分开,用“特许经营”的办法放开竞争性业务,“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将会形成巨大的改革动力。

    旅游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在各种行业里应该更为成熟,因此国有化垄断并不那样强烈。对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进行鼓励,“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政策,将会带来民营旅游企业的繁荣。“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一旦出台,市场的活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

    旅游业具有天然的国际化特征和高度对外贸易特征。因此在“外商投资”方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重要的前沿城市,“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这些措施的落实,必然对边境旅游、跨文化旅游、国际化旅游经营管理质量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9.新政对酒店接待、购物旅游等业态的深刻影响

    《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及官办企业要“减少会议”、“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这些规定对服务业及旅游行业带来了结构性调整和主要消费市场细分方面的变化要求。

    《决定》对城市建设、旅游景区开发等也会产生方向性影响,这对旅游规划行业来讲,是一个新的变化。今后的规划设计不会再围绕着政府的短期行为,而要更加关注消费者市场的真实需求。

    此外,“探索实行官邸制”,那么,官邸的物业管理,也许就是酒店管理行业的一个新的方向,因为今后政府自办服务的情况将会逐渐减少,“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政府需要的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规模一定很大,机会仍然多多。再比如,“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宽松政策,将会为养生、健康旅游产品的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

    10.旅游规划设计等咨询服务产品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规划的需求会继续增长。《决定》多次提及规划对于政府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旅游

    开发所依赖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等自然生态空间,政府都要“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很显然,政府今后任何施政行动,特别是针对城乡发展、土地利用、自然资源配置,都需要以研究为基础,以规划为根据。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在转型升级时期,一定会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其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的政府采购,也会大量增加。

    规划咨询服务的政府采购政策明显变化,行业垄断将会打破,市场化程度将会得到加强。今后的改革将会“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作为一类咨询服务,无论是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还是旅游发展规划,市场机制都能有效调节,实行政府采购咨询服务即可完成。

    《决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为对传统规划院的补充,由民间自营组织的智库建设,作为一种积极互动、补充,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在旅游研究和决策咨询领域,相信也会涌现一些社会力量兴办的机构,这对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会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全国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咨询服务的企业在课题设置和资金支持方面,也会因“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的改革而得到实质性的支持。
作者:吴必虎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