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发挥出境旅游作用
http://www.hnta.cn 2013-4-12 9:51:24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习主席的演讲从中国对外方针与国际关系格局的高度指出出境旅游的作用。中国游客旺盛的消费能力与巨大的消费潜力,给目的地国家带去重大的经济利益,已为世界所公认,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打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主要动因
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使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大力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这表明,出境旅游已被放到与进口贸易、对外投资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并纳入国家对外战略全局之中。
按国际旅游界的共识,一个国家的国民旅游包括公民的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两方面。国内旅游是出境旅游的基础,出境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两者同步发展、互相促进,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30余年来,中国旅游经历了入境旅游先导、国内旅游崛起、出境旅游勃兴的“三部曲”,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旅游发展轨迹。以出境旅游而言,大体上沿着“港澳游”——“边境游”——“出国旅游”的顺序逐渐逐步推进,并从亚太地区向欧洲、中东、非洲和美洲有序推进,一直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1990年,中国出境旅游支出在全世界排名第40位,1995年提升为第22位,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世界第3位。2012年大陆出境旅游8318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刚刚发布的报告,中国大陆出境旅游支出1020亿美元。该组织同时指出,“随着2012年的激增,中国跃居首位,同时超越德国和美国,这必将继续改变世界旅游地图”。
目前,中国大陆出境旅游目的地有两个部分组成:港澳台地区约占7成,外国约占3成;在赴外国的游客中,亚洲近邻国家约占7成、其他地区的约占3成。这种以亚洲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出境旅游格局,与中国外交的总格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使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的友邻关系是完全吻合的。中国游客旺盛的消费能力与巨大的消费潜力,给目的地国家带去重大的经济利益,已为世界所公认,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愿与我国签署出境旅游目的地“ADS协议”、希望打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主要动因。
发展出境旅游需要重新认识旅游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利弊得失。在改革开放初期严重缺乏经济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外汇资金的情况下,从入境旅游起步以赚取外汇为主要目标是完全必要的。从2009年开始,我国大陆的出入境旅游收支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外汇收支由长期的顺差开始转为逆差。2009年旅游贸易赤字为40亿美元,2010年赤字为22亿美元,2011年突破2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报告,2012年中国旅游贸易逆差达到500多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放手发展出境旅游,在旅游业界、学术界认识并不一致,是十分自然的。
出境旅游在国际贸易中是进口贸易的一部分。游客在目的地的综合消费实质上是进口国外的服务商品与实物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人们偏重实物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足;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偏重出口贸易(如劳务输出、入境旅游),同时又忽视进口贸易(如出境旅游)。
习主席的演讲告诉我们,今后我国要扩大商品进口、加大对外投资、促进出境旅游,通过这3个环节体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有利于邻国经济发展、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同时推动自身进一步改革开放,增强持续发展的实力。
就旅游而言,我们外汇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表明已从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并重的旅游大国。从国际经验看,这种转变是国家强盛、民众富裕、旅游成熟的表现。发展入境旅游不仅在对外关系上有利于强化外交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有助于扩大国民视野、提高文化素质,还可以带动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历练自己、打造品牌,增强国际旅游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们对出境旅游有一个认识的发展过程。2005年前主张“适度发展”,2006年提出“规范发展”,2007年又调整为“有序发展”。笔者认为,今后我们要更加重视发挥出境旅游的重要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完善并推进“ADS协议”制度。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在与我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还有26个国家尚未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同时,还有31个国家已签署“ADS协议”而尚未开展工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简化并促进更多的国家成为出境旅游目的地,修订签署“ADS协议”上不合时宜的条款。
在规范出境旅游市场的前提下,放宽特许经营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审批规定,扩大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出境旅游的试点,推动更多的旅游企业,特别是民营、合资、股份制等旅游企业参与出境旅游经营。配合出境旅游的经营业务,推动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向外输出资本、品牌、管理技术与人才。
与出境旅游目的地合作,进一步优化出境旅游环境,完善、便捷出境旅游手续,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入境、落地签证、一次签证多次进出政策;促进出境旅游从观光游览为主向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多样化发展;推广团队包价游、自由行、个性化定制、半包价和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等等出境旅游方式的多样化、高品质。
出境旅游的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游客的行为既可树形象,也可损形象。要释放正能量、减少副作用,关键是提高出境游客的旅游素质、文明程度,引导、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在这方面组团旅行社和领队是直接执行者,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是指导者。培养懂政策、会外语、善沟通的领队队伍已提到旅游管理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日程上。
习主席的演讲从中国对外方针与国际关系格局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出境旅游的作用。每一个出境旅游者都是中国符号的代表,千万个出境旅游者隔洋越海,足迹遍及五洲四海,把中国文化和经济兴旺传播到异国他乡,使更多的海外士人了解中国;出境旅游者与目的地民众的直接接触,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表明旅游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国出境旅游已成为推动世界旅游增长的最大客源增长点,也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发展入境旅游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将树立良好的国家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外国旅游者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使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大力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这表明,出境旅游已被放到与进口贸易、对外投资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并纳入国家对外战略全局之中。
按国际旅游界的共识,一个国家的国民旅游包括公民的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两方面。国内旅游是出境旅游的基础,出境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两者同步发展、互相促进,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30余年来,中国旅游经历了入境旅游先导、国内旅游崛起、出境旅游勃兴的“三部曲”,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旅游发展轨迹。以出境旅游而言,大体上沿着“港澳游”——“边境游”——“出国旅游”的顺序逐渐逐步推进,并从亚太地区向欧洲、中东、非洲和美洲有序推进,一直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1990年,中国出境旅游支出在全世界排名第40位,1995年提升为第22位,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世界第3位。2012年大陆出境旅游8318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刚刚发布的报告,中国大陆出境旅游支出1020亿美元。该组织同时指出,“随着2012年的激增,中国跃居首位,同时超越德国和美国,这必将继续改变世界旅游地图”。
目前,中国大陆出境旅游目的地有两个部分组成:港澳台地区约占7成,外国约占3成;在赴外国的游客中,亚洲近邻国家约占7成、其他地区的约占3成。这种以亚洲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出境旅游格局,与中国外交的总格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使自身发展惠及周边国家”的友邻关系是完全吻合的。中国游客旺盛的消费能力与巨大的消费潜力,给目的地国家带去重大的经济利益,已为世界所公认,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愿与我国签署出境旅游目的地“ADS协议”、希望打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主要动因。
发展出境旅游需要重新认识旅游贸易顺差与逆差的利弊得失。在改革开放初期严重缺乏经济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外汇资金的情况下,从入境旅游起步以赚取外汇为主要目标是完全必要的。从2009年开始,我国大陆的出入境旅游收支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外汇收支由长期的顺差开始转为逆差。2009年旅游贸易赤字为40亿美元,2010年赤字为22亿美元,2011年突破2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报告,2012年中国旅游贸易逆差达到500多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放手发展出境旅游,在旅游业界、学术界认识并不一致,是十分自然的。
出境旅游在国际贸易中是进口贸易的一部分。游客在目的地的综合消费实质上是进口国外的服务商品与实物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人们偏重实物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足;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偏重出口贸易(如劳务输出、入境旅游),同时又忽视进口贸易(如出境旅游)。
习主席的演讲告诉我们,今后我国要扩大商品进口、加大对外投资、促进出境旅游,通过这3个环节体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有利于邻国经济发展、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同时推动自身进一步改革开放,增强持续发展的实力。
就旅游而言,我们外汇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表明已从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并重的旅游大国。从国际经验看,这种转变是国家强盛、民众富裕、旅游成熟的表现。发展入境旅游不仅在对外关系上有利于强化外交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有助于扩大国民视野、提高文化素质,还可以带动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历练自己、打造品牌,增强国际旅游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们对出境旅游有一个认识的发展过程。2005年前主张“适度发展”,2006年提出“规范发展”,2007年又调整为“有序发展”。笔者认为,今后我们要更加重视发挥出境旅游的重要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完善并推进“ADS协议”制度。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在与我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还有26个国家尚未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同时,还有31个国家已签署“ADS协议”而尚未开展工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简化并促进更多的国家成为出境旅游目的地,修订签署“ADS协议”上不合时宜的条款。
在规范出境旅游市场的前提下,放宽特许经营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审批规定,扩大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出境旅游的试点,推动更多的旅游企业,特别是民营、合资、股份制等旅游企业参与出境旅游经营。配合出境旅游的经营业务,推动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向外输出资本、品牌、管理技术与人才。
与出境旅游目的地合作,进一步优化出境旅游环境,完善、便捷出境旅游手续,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入境、落地签证、一次签证多次进出政策;促进出境旅游从观光游览为主向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多样化发展;推广团队包价游、自由行、个性化定制、半包价和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等等出境旅游方式的多样化、高品质。
出境旅游的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游客的行为既可树形象,也可损形象。要释放正能量、减少副作用,关键是提高出境游客的旅游素质、文明程度,引导、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在这方面组团旅行社和领队是直接执行者,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是指导者。培养懂政策、会外语、善沟通的领队队伍已提到旅游管理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日程上。
习主席的演讲从中国对外方针与国际关系格局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出境旅游的作用。每一个出境旅游者都是中国符号的代表,千万个出境旅游者隔洋越海,足迹遍及五洲四海,把中国文化和经济兴旺传播到异国他乡,使更多的海外士人了解中国;出境旅游者与目的地民众的直接接触,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表明旅游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国出境旅游已成为推动世界旅游增长的最大客源增长点,也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发展入境旅游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将树立良好的国家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外国旅游者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作者:王兴斌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中小旅行社触网之烦恼 2013-4-9 17:13:51
- 在线旅游如何细化赚取更大利润空间 2013-4-9 17:08:32
- 现代科技在酒店的用武之地 2013-4-9 17:04:13
- 金砖国家旅游合作前景广阔 2013-3-27 17:15:11
- 提升服务质量关键在意识 2013-3-20 17:12:2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