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云南大理双廊镇的旅游品牌建设
http://www.hnta.cn 2012-10-15 15:17:2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在云南旅游市场上,继丽江、腾冲旅游热点之后,自实施了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改革综合试点以来,又在云南省第二大湖泊、高原明珠大理洱海北部双廊镇,迅速形成了第三个旅游热点。“双廊旅游”品牌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可,游人如织,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一饭难等。双廊正在由以农、渔业为主的农渔小镇向以旅游业为主的旅游小镇跨越发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慢生活体验小镇的旅游业态正在形成。

    三个发展阶段

    白族人口占90%以上、以白族聚居“千年古渔村”闻名的双廊镇,位于洱海北岸,背靠青山,面朝洱海,远眺苍山,坐拥“风、花、雪、月”之妙景,享有“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辖青山、长育、大建旁、双廊、伙山、五星、石块7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2011年全镇总人口为18,051人。目前双廊旅游服务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双廊、大建旁两个行政村。双廊旅游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年以前封闭渔村的沉睡宁静阶段。南诏风情岛旅游建设项目的建成营运对双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交通不便、卫生条件等旅游环境较差,双廊旅游处于沉睡状态。

    第二阶段是2000至2008年的蓄势待发阶段。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带动下,大理旅游开始红火,特别是2000年以后,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定居玉玑岛村上的画家赵青的“青庐”旁边,建造了一栋“太阳宫”,之后《落叶归根》的导演张扬也在这里落户,自由艺术家沈见华夫妇也选择在此隐居。同时,一些白领、金领逃离都市压力,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寻找心灵平静的港湾,纷纷在这里购房置业。与此同时,双廊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中,特别是2004年开始,为了统一保护洱海,双廊镇划归大理市行政管辖,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更加密切的关注和重视。

    第三阶段是2009年以后的井喷式发展阶段。2009年8月的开海节,带动了双廊旅游跨越发展。随后的国庆节,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增多,双廊越来越火,做开发、搞经营和旅游的人们都聚集到了这里,加上“桥头堡”战略、旅游综合改革试验、旅游“二次创业”的带动,沿洱海地段开客栈,民居租建的兴起,租地价格不断攀升,农家院落由2006年、2007年的20年内租金均价2万元/年,上涨到现在的9万元/年。截止到2012年4月,双廊、大建旁行政村洱海沿线民居改造成为餐饮住宿场所在建(新增)基本成型27户,新建户80%左右是外来人员租房改建,20%为自主经营改建。双廊的发展正在处于笔者研究归纳的大理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第二波潮流之中,大量外地的经营户纷纷进入双廊,租用沿洱海的农村住房,来开客栈,办酒吧,做餐饮;“十三五”期间,包括双廊在内的大理将会迎来旅游业发展的第三波潮流,资本化、证券化运作将是未来大理旅游产业高速膨胀和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的主要动力。

    功不可没的特色客栈

    双廊经历了这样一些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千年古渔村和传统文化为主打品牌,名人提升人气,苍洱风光营造氛围,以“静”博得旅游者青睐的乡村旅游热点;形成了以市场推动乡村旅游,以名人效应提升人气,以宁静自然、山水景色、人文环境留住游客,借助网络营销的独特的市场推动型发展模式。其中,特色客栈为双廊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廊客栈具有5个特色:

    1.客栈规模较小,但具有明显的度假酒店特征。双廊的客栈基本上是由当地白族民居改建改造而成,一般规模都较小,客房不多,最多一家客栈才有20多间,一般客栈有7—8个房间左右,且以接待散客为主。客栈采用单向结构,在保证全景观的同时,也有便利的交通,客栈的房间通透性较好,布置自在舒适。如今,现代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发生着变化,从急到缓,观念从“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闲、旅游”,现在的旅游者在房里呆的时间长,对酒店的硬件、格局、风格创意和环境氛围,都有很高的要求。双廊客栈属于私密星级经营,不参与酒店星级评定,但都是以星级标准进行建设和装修,都配备无线网络,方便上网,方便与外界联络。

    2.客栈重视网络,经营和营销网络化。客栈营销基本通过网络渠道,支持网上预订客房,都能掌握旅游服务业的本质,提供舒适、适宜的客栈服务,既会让客人有被关心的感受,又保证他们对私人时间和空间的需求。这里的客栈经营者多数是微博上的活跃分子,很多入住的客人连订房也是在微博上私信完成的。经营手续齐全,保证经营质量的同时,兼顾到客栈自身和消费者的安全保障,这对当地的客栈或其它行业的经营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3.客栈专一化经营,专心于提升客房服务质量。客栈提供专一的客栈住宿服务,一般除了简单的早餐之外,不提供任何的餐饮服务。通过访谈了解到,客栈经营者基本都不做餐饮,有的会根据客人需求提供早餐,一部分客栈为客人提供餐馆信息,自己不提供任何餐饮服务,纯粹地做客栈经营。其原因,一方面觉得自己做的食物不专业,不能提供最佳的饮食,所以不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是不想影响客栈的整体文化氛围,而专一地提供最佳的客栈服务。同时,又可以让本地居民发展具有特色的餐馆。

    4.客栈注重主题,重视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每家客栈在呼应山水风光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的主题,院落格局,客房装潢,角落饰品等都突出客栈的文化主题,比起标准化经营的酒店,更加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更体现白族村落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相结合,更加注重细节,小到钥匙扣都是各有特色,绝不雷同。

    5.餐饮以本地人经营为主,突出特色风味。双廊餐饮主要以“农家乐”、“渔家乐”为主,经营者以当地经营者为主。这是双廊的另一大特点,如仅双廊行政村就有“渔家乐”旅游达标定点饭店12家,经营者以当地人为主体,主要经营“特色菜”、“招牌菜”,保证了传统美食的特色风味,保证了双廊特色和双廊文化。如文化大院、阳光海岸等有特色的旅游接待户成为双廊旅游接待的名片,文化大院每天平均有100多人来吃饭,在大众网上做网络宣传,主动听取客人意见来改进服务质量。

    跨越发展和品牌建设策略

    双廊旅游大有可为,品牌发展前景广阔。下一步发展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发展空间,做到市场引领,品牌推动,跨越发展。

    1.明确定位,调整结构。双廊镇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建议把双廊旅游发展列为大理苍洱片区旅游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的一个子项改革试点项目,大胆创新,为发展旅游积累新经验。双廊镇要明确“一个定位,三个支撑”,一个定位是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力争用5—10年时间,把双廊建成滇西第一、云南省有较大影响力的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小镇。三个支撑:一是保护洱海,保护环境,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保护白族风俗、白族风情等民族文化资源;三是调整7个村的产业结构,沿海的青山、长育、大建旁、双廊4个村发展旅游业,山上的伙山、五星、石块3个村发展蔬菜、水果、土鸡、土猪等生态种养殖基地、生态农事观光基地,发展木香坪、伙山等户外运动、山野公园。

    2.创新体制,加强引导。鉴于双廊曾前后隶属于宾川、洱源和大理三个县市的特殊体制情况,以及旅游发展之初的市场带动、市场运作的现实,以及在区域旅游相关问题的协调中政府管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现象,我们建议,市级政府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发挥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明确管理部门,设立乡村旅游管理委员会,将各级的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到相应的新农村建设体系中来,协调各方力量,争取更多力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并根据旅游环境质量、容量和承载力状况,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旅游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还应统一整个大理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品牌打造,加快旅游产业链的形成。

    3.品牌营销,持续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双廊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抓住成为云南第三旅游热点的机遇,按照国际慢城组织关于自然生态美、城市文化美、社会生活美三个主要维度的标准和要求,乘势而上,积极打造慢城双廊品牌,充分挖掘展示山水景色,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烘托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展示双廊的生活哲学。二是制定双廊旅游品牌营销规划,运用网络营销、口碑营销,对双廊饮食、休闲度假品牌进行市场化营销推动,挖掘旅游消费者心灵深处的需要和追求,让他们从双廊旅游消费偏好转向对双廊旅游品牌的迷恋。三是组织相关力量与国际慢城组织联系,申报打造继江苏南京高淳县桠溪镇之后的第二个中国慢城。

    4.顾客细分,差别化服务。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实现价值增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市场、细分客户。今后双廊要把当前的三类客户进行提升,逐步吸引国内外高端游客,扩大本省本地游客市场,对客户进行细分,通过巩固和加强村庄小学英语教学培养旅游后备人才,通过挖掘和发挥白族热情好客的传统优势,以真诚的优秀服务,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差别化旅游服务,不断巩固和开发客源市场。

    5.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一是引进世博旅游集团、城投集团等大型旅游企业,借助大理世博城开发公司双廊建设项目,向北部城区发展,扩大城市区域,扩大乡村旅游覆盖范围,实现新城与老城的互动。二是扩大民间资本引进,大胆引进民营企业、个人资金投资双廊的旅游业。三是吸引“逃离北上广”人才,吸引广大游客和各类高级人才,特别是金融保险人才、资本证券商到双廊,让他们在双廊慢城休闲、度假、生活、创业,运用网络等先进交易手段和方式发展“智力型”交易事业和风险投资、资本运作产业,引领双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杨复兴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