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新闻 >> 推荐新闻 >> 正文
“嵩县模式”探索之三:全域共享 山里人托起致富梦
http://www.hnta.cn 2017/3/30 17:18:29 来源:娜旅途 点击:

    2、扶志又扶智 拥抱美丽经济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扶贫,必先扶志、扶智。 
    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创建单位,嵩县从去年开始,相继出台《关于支持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景区周边旅游要素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指导百姓依靠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助推连片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扶贫战鼓隆隆,嵩县迫切需要全方位、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旅游专业培训迫在眉睫。嵩县采取外出学习、上级代培、村级自训等方式,培训了一大批导游员、服务员、厨师、种植和养殖人才,让贫困人员“一技促脱贫”。 
    “一人致富、反哺乡邻”的生动故事也在上演。杨志勇是田湖镇的嵩湖生态园项目的带头人,几年来他累计培训、安置本地闲散劳力300余人,其中80%以上都是本地妇女。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向小康之路进发。 
    旅游精准扶贫,必须着眼于未来。嵩县正尝试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这不仅吸引了一批有志向的大学生回乡创业,还鼓励引导艺术类、文学类、设计类专业人才等“创客”投身到乡村旅游中。 

    传统农家宾馆的提档升级,孕育了一批精而美的特色民宿和主题客栈,使嵩县逐渐向与云南丽江、浙江莫干山等齐名的精品民宿集聚高地靠拢。 
    25岁的胡长会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家乡发展。记者见到他时,只见他在个人微商城上轻点鼠标,轻轻松松地将5公斤山核桃和2袋子野山菌卖给了几百里之外的西安游客。 
    “互联网+旅游”为精准扶贫插上了奋飞的双翼,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贫困村特色资源在网上“晒一晒”,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当地村民开办的网店和微店,也成了乡土特色产品的“搬运工”。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张莉娜 通讯员:张相正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