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新型智库
旅游特色 学术导向 协同创新
http://www.hnta.cn 2016/1/28 16:13:43 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次
搭建平台 助推学术
研究平台是加强中心建设和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是中心组织活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产学研结合的根据地,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在中心建设中起着条件保障作用。平台建设是中心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2015年1月,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经费支持120万元。
2015年4月,“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项目。
2015年6月,“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获批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基地。
2015年12月,“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12月,再次传来喜讯,“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更是彰显了中心的科研实力和研究特色。“旅游管理”特色学科重点围绕“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大数据与旅游电子商务、遗产旅游与华夏文明传承、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四个学科方向开展研究。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中心先后申报获批五个省级研究专业平台,为中心凝聚力量,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心围绕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重大问题科技创新需求,形成了智慧旅游理论体系、智慧旅游技术研发、智慧旅游产业孵化三大研究团队。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研究团队主要对智慧旅游的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进行研究,从智慧旅游的主体架构、技术支撑、标准化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构建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的智慧旅游理论体系。智慧旅游技术研发团队主要对智慧旅游大数据集成与融合、物联网与移动通信、智慧旅游个性化推荐、智慧旅游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进行研究。智慧旅游产业孵化研究团队主要从企业流程再造、价值链重组等方面,制定“互联网+”和“旅游+”背景下的智慧旅游整体解决方案,并负责打造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在线客服等国内领先的智慧旅游业态示范项目。
目前,中心成员主持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42项,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总经费3000余万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在SCI、SSCI、CSSCI、EI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智慧旅游学术文库系列丛书10余部;获批智慧旅游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提交全国政协、河南省政协提案6项;研发洛阳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1套以及栾川乡村旅游、来孟津耍吧县域旅游发展模式2个;建设智慧旅游景区、酒店等业态示范工程9项;研发智慧旅游新产品9项;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6项。
打造品牌 建设智库
开放交流是学术进步的催化剂,学术研究绝对不能闭门造车。中心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洛阳论坛”这一学术品牌,建设高校智库,充分发挥为领导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智库作用。
中心先后成功主办、承办“2015中国·河南自贸区专家座谈会”“深呼吸·大健康——国土经济论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洛阳论坛”“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洛阳论坛”“古丝路起点,新思路体验——洛阳论坛”“智慧旅游,协同创新——洛阳论坛”“善行旅游——有效促进遗产保护与人的发展项目一期成果发布会”以及“‘内有向善之心,外有向善之行’第八次全国试验区现场考察和实验交流会”等学术会议和论坛,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科学网、中国科协网、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河南卫视旅游频道以及《中国旅游报》《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等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
通过论坛总结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思考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譬如,2014年12月31日,中心主办的“古丝路起点,新思路体验,‘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洛阳旅游发展论坛”对洛阳的智慧旅游开出了药方:洛阳要站位高远,创新理念,通过打造美丽的丝绸之路,让洛阳这个古老丝路起点更加璀璨光芒;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要的战略指引,优化旅游空间开发结构,以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为核心,全面提高洛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洛阳要深挖发展自己独有的文化旅游,走差异化路线。通过策划一些大活动,引进大项目,打造经典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正确认识旅游业在带动产业发展、结构升级里的重要作用,通过区域的旅游合作实现共赢。又譬如,2015年5月4日,中心主办的“协同创新、旅游发展——洛阳论坛”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河南文化积淀深厚,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用知识包装旅游,规划一条富有特色的智慧旅游路线,组建大都市旅游圈,优先开发城市周边旅游,推动都市圈旅游协调及空间溢出,圈层式推进边缘区旅游发展。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将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管理、服务与开发之中,有效提升景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景区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智慧旅游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可通过倾力打造农村旅游品牌,将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方式,依靠乡村旅游走上富裕之路。
如今,“洛阳论坛”系列学术会议已经成为中心的一个品牌活动,是中心发挥智库作用的一个重要平台。特别是中心主任梁留科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智慧旅游是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题中之意”“在河南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河南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的优势”等多项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多项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新华网、人民政协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2015年5月11日,《中国科学报》头版以《关于设立河南自由贸易区的愿景与建议》为题,3版以《设立河南自由贸易区 开创改革开放新格局》为题整版报道中心主任梁留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5年自由贸易区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就河南设立自贸区的优势、定位以及自贸区的空间布局、运行模式等建言献策。
此外,中心主任梁留科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河南省旅游专家,多次参与河南省旅游局以及郑州、开封、洛阳、焦作、鹤壁等地市的专家咨询、项目论证、规划评审、专家授课、标准化创建等工作。中心执行主任程金龙副教授作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参与人社部万名专家下基层、中原经济区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河南省导游资格考试改革、乡村旅游助力县域精准扶贫、洛阳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洛阳十佳休闲农庄及美丽乡村评选等活动,提升了中心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协同攻关 互利双赢
中心联合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河南大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为合作单位,汇聚各方创新要素和资源。共同就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旅游云平台搭建、智慧旅游业态示范工程建设、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孵化、成果展示”三大基地建设以及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进行协同作战,建立分工合作、协同攻关、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中心以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以解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领域智慧旅游的重大问题为导向,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初步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科技创新体系。中心先后与青海省门源县、栾川县、襄城县、洛宁县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决策咨询以及旅游扶贫开发等献计献策。
为引导智慧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中心设立了智慧旅游产业示范基地,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重渡沟景区、洛阳故县水库风景区合作共建智慧旅游景区,与河南黄河迎宾馆、郑州未来康年大酒店合作共建智慧旅游饭店,与河南旅游集团合作共建智慧旅游旅行社,与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智慧旅游规划企业,与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共建唐三彩研究院,与栾川县科技局共建乡村智慧旅游产业孵化基地。
作者:曹玉涛 程金龙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一号文件”渐行渐近 农村旅游业将获政策力挺 2016/1/27 11:07:26
- 铁路部门再加开110列旅客列车 2016/1/27 11:02:57
-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旅游业去年增速达4.4% 2016/1/27 11:01:25
- “把美丽安阳寄出去”推介会在郑州举行 2016/1/26 14:42:58
- 澳大利亚深耕中国市场 2016/1/25 1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