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特别关注】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
http://www.hnta.cn 2017/9/2 10:20:52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五)破瓶颈

    17人才兴旅行动

    ●一是建设河南旅游智库。探索成立河南旅游研究院,打造一支产业领军型、高层创新型旅游人才队伍,支持规划设计、科技研发、市场营销、投资运营、景区托管等旅游智业发展壮大。

    ●二是构建高层次旅游人才队伍。面向重点院校和旅游企业,实施研究型、管理型、“双师型”、创新创业型、实践服务型、技术技能大师型旅游英才培养计划。出台旅游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加强旅游培训。着力建设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国家中部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高校旅游院(系)教育资源,建设高标准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加强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加快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定期举办全省旅游人才交流大会,实现全省旅游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四是充实一线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岗位考核、级别认证等制度,强化对导游等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优秀从业人员评选等活动,讲好河南故事。

    18资本强旅行动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用于旅游宣传推介和奖励的资金投入。运用省级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等,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型升级项目给予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美丽乡村、扶贫开发、文化产业、央企合作、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探索组建河南省旅游投资集团,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

    ●三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结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推荐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入选国家投资项目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旅游发展基金等支持我省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四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在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重点旅游县(市、区)设立重点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的分级机构,强化惠民、便捷、特色化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旅游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探索试行旅游资产证券化,以资产折股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筹措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筹措资金。

    19用地保障行动

    ●一是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编制全省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的一揽子政策。将旅游业发展用地作为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探索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将旅游用地单列,试行“点状供地”模式。

    ●二是适当增加旅游产业发展用地。各级在年度土地供应中要优先安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开发旅游项目。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要专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

    ●三是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服务点等,可按划拨方式供地。利用林地、水面、湿地、山地兴办的旅游项目,可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使用权或经营权。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等未利用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确定或调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范围时充分考虑公众游憩设施用地需求。

    ●四是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非耕农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但不得改变原有规划用途。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支持城乡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发展旅游业。

    20体制攻坚行动

    ●一是完善各级旅游部门统筹协调、产业促进和市场监管等职能,强化旅游部门力量,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旅游发展模式,定期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全省推进旅游综合执法改革,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旅游、交通运输、公安、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旅游市场秩序实施综合监管,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旅游质监执法队伍。

    ●二是加快栾川、辉县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在综合治理体制、数据统计体系、考核评价机制等领域深化改革。

    ●三是推进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重点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合理区分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

    ●四是改革导游注册制度,加快推进导游自由执业,健全导游保险保障体系。优化完善旅行社分社网点设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旅行社委托招徕、出境旅游保险等政策。建立健全旅游投资项目立项审批、管理服务“绿色”通道,简化旅游项目的报建审批手续。
作者:本站 通讯员:本站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