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焦作:环境“亮”了一座城
http://www.hnta.cn 2015/4/7 8:13:1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焦作:环境“亮”了一座城

    春分过后,河南焦作北部山峦生机初绽。曾经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废弃矿山,如今遍植绿树。虽矿坑依稀,但这里已成为3000余亩山地公园和1000余亩矿山公园。 

    “半城青山半城水”,这是否还是百余年采掘后资源枯竭的煤城焦作?是否还是煤灰粉尘能没着脚踝、来几个月看不见城北是山的豫北矿场?这些记忆不远,2008年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焦作榜上有名。如今这里已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市,正在建设一座生态宜居城。

    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说:“绿水青山好,转型攻坚难。治山、治水的基础必然是凝心聚力的大环境,是务实重干的干部作风。让行政环境为城市环境开路,为经济转型护航。”

    治山:树是“缝山针”,缝合城市生态屏障 

    树,是真正的“缝山针”,焦作史无前例的造林工程全面拉开。石块矿渣中,植物无土扎根,工人就系上缆绳,攀岩附壁,打孔、钉桩、挂网,把拉来的泥土固定在山崖,将裸坡平整成梯田,种上松柏;在缓坡植上草皮,铺设水管,喷播滴灌。14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30家重点企业分片造林,碑牌标示分明,管种还要包活。

    两年苦战,城北第一道山脊已成一道绿色屏障,实施废弃黏土矿、废弃采石场等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2个,治理面积2.5万亩,新增林地近3000亩,各类树种16万棵。龙翔、缝山等多个森林公园彼此相连,合成一条南太行林带,环城森林体系初见雏形。 

    治水:水为城市聚气,水系贯通城市生态之魂 

    引来黄河水,调节过境水,蓄足天上水,补充地下水。通过梳理河道,修建引水调蓄工程,“四廊六脉”“五库六湖”“东西湿地”等点线条块在214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纵横镶嵌。6条纵向河道、4条横向廊道循环贯通,南引黄河,北蓄降雨,西揽径流,融汇进城。 

    经过两年努力,城市水系初步目标一一实现。黄河水通过引黄入焦干渠注入大沙河,新增引黄灌溉面积160万亩,成功应对去年夏旱。大沙河两侧已形成5.4公里长、120米宽的景观水面。灵泉湖千亩水面形成,影视湖三道水堰完工,带状湿地完成10公里主体工程…… 

    治吏:人是决定因素,风清气正聚力转型攻坚 

    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从自身抓起。2013年年底,市委常委和正市级领导登报承诺“八个做到”,带头依法依规办事、带头抵制跑官要官、带头抵制拉票贿选、带头完成工作任务,并带头接受各方监督。 

    “精兵”伴随“简政”。去年焦作实施行政审批改革,建设工程类审批由300个工作日压缩至40个,行政审批日办量比前年增六成多。就在这一年,新登记资本总额同比增长153%。焦作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

    作风过硬与否,只有放进干事创业中“锻造”。在焦作急需推进的铁路、公路、能源、水利、生态等十大建设中,由班子领导责任分包,配套“一大建设、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作风硬不硬,看真抓实干。 

    焦作市委、市政府深知,抓作风如逆水行舟,就像绿水青山得来千辛万苦,一定不容许有污染企业毁掉大环境。 

    山青、水绿、人心齐,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太行之阳,黄河北岸,“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生态宜居城阔步走来!

作者:龚金星 王汉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