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 绘就美丽中原新画卷
美丽的河南 欢迎你
http://www.hnta.cn 2013-5-17 11:43:56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新农村建设 旅游率先
河南是农业大省、生态大省、文化资源大省,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受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成为各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乡村游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河南发展乡村旅游坚持“农”字当头,以农为本,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衡量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河南部分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河南充分利用这些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批脱贫致富的村镇。焦作修武县的岸上村,2000年以前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60元。2000年以来,他们依托云台山景区,大力发展以家庭宾馆为主的旅游服务业,逐渐形成了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服务区。2012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全村旅游业收入8000余万元,户均收入达到20万元,人均收入猛增到5万元,该村也一跃成为全省闻名的小康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坐上了小轿车。
乡村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乡村旅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平衡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造自然村落,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农民居住质量;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城乡之间互动,促进城乡统筹。通过旅游的发展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断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从而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因此,妥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率先探索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乡村发展新战略,成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注重生态环境、文化保护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等特点,受到农村、农民的欢迎,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势必带动乡村的优化发展和整体提升,解决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新动力。
乡村游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河南乡村旅游呈现旅游资源总量大、资源地域差异性强、自然和人文结合度好、乡村旅游资源品位高等特点。长期以来,河南乡村旅游工作始终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农民为主、发展为要”的思路,截至2012年底,全年全省乡村旅游投入建设资金达87.11亿元,培育旅游特色村51个,发展农家乐12784家,带动51.4万农民就业。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全省38902个旅游资源单体中,70%在农村,全省共有1863个乡镇,近5万个村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在农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全面参与和共同努力下,以在全省范围内扶持100个特色旅游村和10000户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为农村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为内容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672家、农家乐12784家,51.4万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活动。2012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283.99万人次,创收262.04亿元。
乡村游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结合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围绕都市旅游者对乡村观光体验的需求,积极发展观光休闲乡村游。在河南省重点抓的128个特色村中,有25个村就是通过产业调整,发展观光休闲乡村游,走上了强村富民之路。许昌鄢陵县按照“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工作思路,利用鄢陵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优势,南花北移、北花南迁,形成天然花木驯化场58万亩,拥有花草苗木2400余个品种,建成占地35000余亩的水果观光采摘基地,拥有旅游观光花木园林企业86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乡村旅游产业年产值达30多亿元,人均收入突破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全省各市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将其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乡品位、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支撑来抓。全省已有三个市提出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已有方庄旅游小镇、嵖岈山温泉小镇、镇平石佛寺等10个特色小镇,郑州、洛阳、开封城市休闲街区建设正在推进。嵩县提出“5A嵩县”,栾川提出“全景栾川”,南召县提出“五个旅游一体化”,用旅游的概念和标准美化城市、建设乡村。栾川县以旅游兴镇为理念,用旅游概念改造小城镇。加大投入力度,全县14个乡镇按照突出产业、凸显特色的标准,实施房屋景观改造工程,打造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绚丽多彩的旅游风情小镇。合峪镇按照豫西民居建筑风格对临街建筑进行改造,石庙镇按照新中式建筑风格实施街区改造,三川镇、栾川乡成为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栾川重渡沟景区为弥补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接待住宿床位不足,计划投资2.8亿元,整合搬迁4个村688户建设大清沟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农家宾馆项目。伊河源新型社区依托旅游地产,计划投资3亿元,整合搬迁5个村1343户群众。南阳市把景区资源和特色产业作为重要依托,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西峡县确定了4个景区配套服务专业村、3个农业观光旅游专业村。
乡村游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驱动
自然生态优美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前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又对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促进效应,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生态建设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将会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方都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方,也是农民环保意识最强的地方。如漯河市临颍县北徐村,全村有2530口人,12个村民组,2429亩耕地,该村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乡村旅游为主题,以低碳发展、生态和谐为目标,相继建成观光乡村游示范园、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文化广场、绿色游园等旅游景点,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中部六省旅游局局长同发寄语共祝中博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3-5-17 11:40:51
- 旅游盛宴炫亮中博会 中部、沿黄共谋大发展 2013-5-15 15:46:58
- 我局积极参与省直文明单位健步走比赛 2013-5-12 9:17:44
- 中博会旅游投资洽谈会与旅游商品博览会筹备工作汇报会在郑举行 2013-4-12 17:43:37
- 第八届中博会旅游活动预备会在郑召开 2013-4-10 10:09:13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