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带动老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http://www.hnta.cn 2010-8-11 8:54:18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7月中旬,我们走访了位于修武县西村乡深山区的几个老区村。它们都是借助当地资源,靠旅游带动,改变贫困面貌,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的省级贫困村。通过走访、座谈,听取介绍,我们感到,修武县的旅游业催生了相关产业,繁荣了市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该县城乡统筹发展,以旅游业兴县的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一、旅游开发惠及景区村民,带来可喜变化
裴庄村、双庙村和影寺村是西村乡太行山区典型的高山缺水地区,人均耕地少而贫瘠。2000年以前,这3个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群众吃的是救济粮,住的是石头土坯房,走的是蜿蜒山区小道,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相当突出。市、县两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救济措施,但始终未找到治本之策。2000年以来,随着云台山景区的开发,“云台山效应”提升,位于景区内的贫困村依托日益兴旺的旅游业,大力兴办旅游服务业,带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000年以前,裴庄村是西村乡出了名的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200多元。2000年以来,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给裴庄村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今,全村32户有10户兴建了家庭宾馆,景点入口处还开设了7间餐馆和3间旅游纪念品专卖店,加上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位于青龙峡、峰林峡和净影峡三景点入口处的双庙村,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有机蔬菜种植,开展多种经营,为宾馆和旅游饭店供应蔬菜、水果,2009年人均纯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新农村建设和落实扶贫搬迁工程为契机,西村乡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完成当阳谷、洼村、西村、六股间、金陵坡等一批新村建设,完成了裴庄、双庙、宋营等12个村的移民搬迁,硬化道路80公里,实施水利、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工程150项,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干群素质显著提高,文明行为蔚然成风。以前农闲时,群众多以打牌、赌博打发时间,村内治安存在诸多隐患。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忙着给自己“充电”、外出打工、做生意,老年人闲暇时就到村活动室下棋、打扑克、看电视。不少村还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服务树形象、我为景区添光彩”活动,广大干群的政治文化素质大大提升。
二、用统筹的理念引领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我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深山老区这些喜人的变化,使我们想到,用统筹的理念引领旅游业,带动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可谓是促进老区加快发展、实现县强民富的好路子。修武县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确立“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树立保护性开发资源理念。修武县境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10余年间,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一任,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景区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牌、一场一店,都由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和知名专家设计实施,基本做到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持续发展。
2.统筹景区开发,搭建大旅游框架。“旅游兴县”首先要确立大旅游业的理念。景区开发要统筹考虑,统一规划,逐步实施。修武县财政先后投入8亿多元,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隔山相望的青龙峡、峰林峡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地处深山区的西村乡在开发净影寺景区、青龙峡、峰林峡景区的基础上,又引资开发了当阳峪圆融寺、穆家寨拓展训练营和当阳峪源达旅游生态园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与三大景区交相辉映的旅游大框架。
一、旅游开发惠及景区村民,带来可喜变化
裴庄村、双庙村和影寺村是西村乡太行山区典型的高山缺水地区,人均耕地少而贫瘠。2000年以前,这3个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群众吃的是救济粮,住的是石头土坯房,走的是蜿蜒山区小道,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相当突出。市、县两级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救济措施,但始终未找到治本之策。2000年以来,随着云台山景区的开发,“云台山效应”提升,位于景区内的贫困村依托日益兴旺的旅游业,大力兴办旅游服务业,带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000年以前,裴庄村是西村乡出了名的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200多元。2000年以来,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给裴庄村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今,全村32户有10户兴建了家庭宾馆,景点入口处还开设了7间餐馆和3间旅游纪念品专卖店,加上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位于青龙峡、峰林峡和净影峡三景点入口处的双庙村,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有机蔬菜种植,开展多种经营,为宾馆和旅游饭店供应蔬菜、水果,2009年人均纯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新农村建设和落实扶贫搬迁工程为契机,西村乡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完成当阳谷、洼村、西村、六股间、金陵坡等一批新村建设,完成了裴庄、双庙、宋营等12个村的移民搬迁,硬化道路80公里,实施水利、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工程150项,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干群素质显著提高,文明行为蔚然成风。以前农闲时,群众多以打牌、赌博打发时间,村内治安存在诸多隐患。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忙着给自己“充电”、外出打工、做生意,老年人闲暇时就到村活动室下棋、打扑克、看电视。不少村还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服务树形象、我为景区添光彩”活动,广大干群的政治文化素质大大提升。
二、用统筹的理念引领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我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深山老区这些喜人的变化,使我们想到,用统筹的理念引领旅游业,带动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可谓是促进老区加快发展、实现县强民富的好路子。修武县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确立“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树立保护性开发资源理念。修武县境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10余年间,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一任,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景区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牌、一场一店,都由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和知名专家设计实施,基本做到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持续发展。
2.统筹景区开发,搭建大旅游框架。“旅游兴县”首先要确立大旅游业的理念。景区开发要统筹考虑,统一规划,逐步实施。修武县财政先后投入8亿多元,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隔山相望的青龙峡、峰林峡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地处深山区的西村乡在开发净影寺景区、青龙峡、峰林峡景区的基础上,又引资开发了当阳峪圆融寺、穆家寨拓展训练营和当阳峪源达旅游生态园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与三大景区交相辉映的旅游大框架。
作者:武守全 刘广祥 张思敬 张国荣 通讯员: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豫台青年共同礼拜轩辕黄帝 2010-8-11 8:45:46
- 豫鲁皖共建济祁高速建成后可直达黄山 2010-8-10 9:27:16
- 省旅游局举行2009年省直青年岗位能手表彰大会 2010-8-10 9:26:15
- 旅游零团费痼疾有望根治? 2010-8-10 9:15:36
- 国际少林武术节10月22日郑州举行 2010-8-10 8:58:00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