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河南老乡上海策划百年世博展
http://www.hnta.cn 2010-4-20 8:28:20 来源:大河网 点击:

04202001.jpg

    “1878年中国人首次记录世博会的《环游地球新录》线装书、1915年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世博会金奖的奖牌,1933年吴蕴初担任世博会审查委员会的聘书等等。”昨天记者在浦东上海陶艺研究中心举办的百年世博珍品展上看到了千余件反映百年世博历程的珍贵藏品。据介绍,该展览为内地世博文物最全的一次展示。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的策划人还是咱河南老乡,他的名字叫陈磊。
  陈磊是河南商丘人,1992年来到上海浦东经商打拼,目前为上海陶艺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浦东新区收藏协会顾问。
   陈磊告诉记者,原来早期的世博会不设奖项,只是展示商品、发纪念章,但随着世博的发展逐渐开始进行商品评比,制定奖项,之后到了现代世博会,就不再评比,成为展示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舞台,对这种世博会的发展轨迹知道的人很少,但在浦东,有许多收藏家收藏了有关世博的珍贵藏品,它们每一件都见证了世博的发展,把它们展示出来就是想用文物讲故事的形式让参观者亲身感受世博会的悠久历史。
  世博珍品展中,记者看到有一个浦东人彭学伟收藏的百年前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梅桩壶珍品。1915年,刚刚在北京天坛祀天祭神的袁世凯,还在期盼着福祉的到来。千里之外,一艘满载中华国粹的运船正驶向美国旧金山,彭学伟的宝贝梅桩壶就列展其中。那年,为扩大巴拿马运河的国际声誉,美国人在旧金山办展举行世博会,并派专员至北京邀约袁世凯送宝参展。有心树立国威的袁世凯在国内罗致了大批国粹精品,送至世博会展出。紫砂壶在1915年的世博会上赢得了头等奖,不过夺魁的并不是“梅桩”,而是参展的另一只紫砂壶“掇球”。但“掇球”被留在了海外,而“梅桩”幸运地登上了返乡的船。
 据介绍,本次展览展出自1851年至1940年间中国参展并获奖的国货商品文物千余件。尤其是1851年首届世博会至今42届奖章、奖牌、纪念章,76届世博会主办国发行的邮票,1878年中国人首次记录世博会的《环游地球新录》线装书、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展品“梅桩”紫砂壶及获得金奖的奖牌,1933年吴蕴初担任芝加哥世博会审查委员会的聘书等难得一见的珍品。
  一名参观者在观看展品

作者:郑相义 通讯员: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