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场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培育出了多个文化旅游演出精品,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等大型演出项目,大大提高了河南省旅游的文化品位,加速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活化”厚重中原文化
中国旅游产业正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唯一因素。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文化底蕴深厚,这为旅游文化演出的打造提供了重要条件。但长期以来,河南厚重的文化资源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载体来将其“活化”。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林梅英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无生命的文化元素,通过演出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让旅游者更好地品味和欣赏文化,最终达到“活化”文化的目的。
2004年3月20日,中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风景如画的桂林阳朔正式公演,不仅让观众享受到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还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滚滚财源,这种演出方式引起了河南旅游人的思考。河南的旅游人坐不住了,开始探寻旅游文化演出项目。2005年深秋,《印象·刘三姐》策划人梅帅元、著名音乐人谭盾齐聚河南嵩山。一年后,投资近1亿元的河南首部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问世。自此,河南旅游演出项目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等演出项目纷纷出世,为河南旅游文化演出市场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认为,河南相继推出的旅游演出项目,其灵魂是河南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精华,其表现形式大量运用了高科技声、光、电手段以及激情时尚的现代歌舞、杂技、曲艺等中国传统技艺,产生了全新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震撼力。
文化演出助推旅游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河南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演出精品。此前,河南省旅游演出项目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问世,将河南省旅游演出水平提高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继电影《少林寺》之后对嵩山乃至河南旅游的又一次强力宣传。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总制作人梅帅元说,任何文化演出项目只有将当地的稀缺资源巧妙整合,并通过顶级创作团队的打造,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河南近年来开发的许多旅游文化演出正是基于这样的宗旨。
2007年10月18日晚,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内上演的夜游项目——《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让古都开封再次绽放出了夜的美丽。该实景项目的推出,也让河南旅游演出市场形成了“一文一武”的格局。
“《大宋·东京梦华》拉开了夜游开封的序幕,这将进一步在时间、空间上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开封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周旭东告诉记者,《大宋·东京梦华》演出,其延伸效益不可估量。
文化旅游转型升级
旅游演出的蓬勃发展,给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型实景演出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一个非常好的补充。”郑泰森认为,以前很多地方夜间没有旅游项目,导致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大型旅游演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从目前来看,旅游文化演出已经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
去年,《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全年共演出210场,接待人数20万人次,总收入达1500万,成功带动了当地交通、宾馆、饮食、娱乐、商品零售业的增长,带动了其他产业项目的不断升值。
在开封,《大宋·东京梦华》的推出,将开封旅游推到了新的发展高度。截至今年10月,该演出共上演200多场,接待人数达13万人,收入近千万元。
河南财经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苟自钧认为,旅游演艺项目发展要建立起一个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作支撑,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政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资促进政策,引导社会财富源源不断流向包括演出产业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进而为拓展河南文化旅游市场、实现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及全省旅游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