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绿色惠济 科学发展 捧热旅游业
http://www.hnta.cn 2008-11-6 8:34:17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
  2002年,惠济区委、区政府提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强区”,把建设生态惠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和支撑点。10万亩荒滩、荒山被林地取代,形成了“三园”、“四带”、“五绿”的生态美景。

  ■三园

  邙山生态园区、黄河生态园区和黄河大观生态园区。

  邙山是郑州的主要风沙源之一,全区总面积15.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就达11.89平方公里。2004年冬,惠济把邙山规划为生态公益林区、景观林区、森林区和防护林区。目前,邙山10068亩宜林地已全部绿化。

  惠济区近10万亩黄河滩地,以前一直处于无序开垦和粗放经营状态。区委、区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对10万亩黄河滩地进行整治,形成了万亩芦笋、万亩牧草、万亩苗圃、万亩湖面和万亩花卉苗木组成的黄河生态园区。

  依托黄河大观,以生态休闲、会议为背景,建成7500余亩的黄河大观生态园区。拥有4条碧波荡漾的河流、9个水天一色的湖泊、169种湿地保护禽类、800亩水域、1000亩森林、31万株成年花木,园区森林覆盖率达68%,成为郑州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四带

  黄河防护林带、黄河防浪林带、索须河林带和贾鲁河林带。

  黄河在惠济区过境31公里,滩区土壤松软沙化,是郑州市北部主要风沙源之一。2003年,惠济区全民参与,15天建成黄河大堤以南长27公里、宽500米的黄河防护林带。

  2004年,惠济区在黄河大堤北侧规划实施了长13.4公里、宽500米的黄河防浪林带建设,造林9000亩。大堤两侧防护林带连成一体,形成一条1000米宽的森林带。

  索须河在惠济区堤防长19.5公里。2005年底,惠济区与水利部门联合投资1.2亿元,对索须河上游河段同步治理河道、建设林带,堤外植树50米宽,堤内植树20米~30米宽。整条防护林带绵延20公里。

  贾鲁河担负着郑州西部的防洪除涝任务。2006年,惠济协调水利部门,投资4000多万元,在贾鲁河两侧大堤内外栽植宽100米左右的防护林,造林2500亩,形成了一道横贯全区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长廊。

  ■五绿

  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园林绿化、街区绿化和四荒、四边绿化。

  惠济区实施了市、区、乡、村四级道路绿化工程。国道、省道、京广铁路等绿化45公里,造林3000亩;区级道路绿化32.9公里,造林1200亩;乡级道路绿化68公里,造林1100亩;村级道路绿化146.5公里,造林1300亩。目前,全区所有硬化道路均已绿化到位。

  在惠济区农村,房前栽灌木,屋后栽植乡土树种,并在院内套种季节果、蔬,庭院花果飘香,还有经济收入。

  惠济区制定了村庄生态建设规划。目前,全区实现生态村建设标准的村庄已有10个。辖区单位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5%。

  街区绿化是惠济区城市街景整治的重点,共建区级公园游园8座、村级公园5座,全区绿地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10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见缝插绿、见荒补绿,惠济区解决了辖区四荒地黄土裸露的问题,还营造片林200余处,绿化美化沟、河、路、渠。

  发展生态经济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惠济区拥有距省会郑州最近的自然山体邙山,滨临黄河,山、水、城、林交相辉映,自然地理优势明显,发展潜力突出。近年来,惠济区立足生态做文章,依托生态抓发展,建成了一批生态示范园区和生态示范村镇,推动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生态城镇

  构建和谐城区

  近年来,惠济区以改善城区环境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惠济区战略发展研究概念性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评审;累计投资1.09亿元,改建农村公路110多公里,修建市政道路16.7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建成区内的15个村庄进行改造;累计投入近亿元,建成了游园、公园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

  以改善农村环境为抓手,惠济区大力推进生态村镇建设,确定部分村作为郑州市重点生态示范村,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现已完成。全区规划建设社区12个、楼房520栋,推进农村居民社区建设,并积极实施生态村镇建设。目前,农村居民社区已经完成5个生态村建设,栽植乔木3万余株、灌木6.8万余株,种植草坪、花卉2.6万余平方米,还有两个生态镇建设正在进行。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惠济区尽一切努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想方设法保证其入学;对患有疾病却无钱医治的群众,政府为他们减免治疗费用;对40户特困危房户,区、镇(街道办事处)出资改造房屋;一批未成年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图书馆、文化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施绿色战略

  提高生态品位

  惠济区致力于建设生态经济强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形成了“三园”、“四带”、“五绿”的生态景观,为省会郑州筑起了绿色屏障。

  以生态园区建设为龙头,惠济区积极推进邙山生态园区、黄河生态园区和黄河大观生态园区等生态精品工程的建设。邙山1万多亩宜林地的造林绿化全部完成,10万亩黄河滩地整治形成了生态园区,以生态、休闲、会议为背景建成7500余亩生态景区。如今,这些地方已经成为郑州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以生态林带为框架,惠济区沿黄河大堤两侧、沿索须河大堤、沿贾鲁河大堤栽植防护林、防浪林,形成了横贯全区的4条防护林带。

  以路、院、街绿化为重点,全区着力提升绿化覆盖率,共绿化各级道路143条,总长度292公里,形成林地6600亩,实现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以实现庭院花园化为目标,鼓励农户房前屋后栽植树木、瓜果蔬菜,营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居住环境;加强城市街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建成各级公园、游园13座,使全区绿地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人均超过10平方米。

  产业生态化

  打响绿色牌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惠济区始终坚持的方向。

  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惠济区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先后引资建设黄河滩区天然草原恢复保护等项目,开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区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水产品生产基地带动85%的农户从分散经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7家。同时,大力推广沼气应用技术,建成沼气池(站)1706座,秸秆平均利用率达94%。

  在发展生态工业方面,惠济区逐步建立一套良性循环的工业体系。环境监管关口前移,杜绝引进占地多、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推进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循环型、清洁型发展,推动工业园区集中连片发展,推动企业绿化、美化园区。此外,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拆除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小锅炉,取缔能耗大、污染重的电镀炼钢厂,全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已达100%。

  在发展生态旅游发面,惠济区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建立旅游宣传网站,提升绿色惠济近郊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借助城市近郊游以及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建成各类农家乐、渔家乐项目120余家和一批大型休闲度假项目,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余人。丰乐农庄、大河庄园等生态旅游项目,花园口黄河扒口处、西山古城遗址等历史遗存,思念果岭山水、四季同达生态园等新建项目,丰富了沿黄旅游产业的内涵,形成了众多旅游亮点和品牌。   

  生态美景凸显梧桐树效应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惠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日益显现出“梧桐树效应”,带动了一系列产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效应一:捧热了旅游业

  “休闲度假哪里去,郑州近郊游惠济”。惠济投资1.8亿元的黄河富景生态游乐世界,投资9100万元的丰乐农庄,投资1.7亿元的中荷奶业示范培训中心,投资680万元的奶胚胎养殖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芦笋加工基地等20多个项目入驻黄河生态园。黄河文化游、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农家体验游等成为惠济区旅游亮点,特别是农家乐、渔家乐和家庭旅馆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农民收入。2007年,全区近郊游共接待游客290.3万人次,旅游收入1.06亿元。

  效应二:丰富了“大菜篮”

  惠济被誉为省会郑州的“大菜篮”。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惠济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毛庄无公害蔬菜基地、沿黄奶牛养殖基地、沿黄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三大农业基地创立了全国的知名品牌,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带动全区85%的农户从分散经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效应三:招来了摇钱树

  良好的生态环境搭建了招商引资的平台。郑州大学城北区建于惠济,中州大学、河南商专、郑州师专、郑州铁路警官学院等十几所高校在此落户。三全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的排头兵。海韦力食品有限公司,产品销售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建成郑州水产品大世界、调味食品城等大型市场21个,年成交额达20亿元。

  效应四:滋养了苗木业

  苗木是造林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增加林农收入的有效途径。惠济区从2004年起开始大力进行苗木基地建设,目前苗木基地面积2.6万亩,年产值近亿元。

  效应五:推进了城市化

  惠济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居民社区建设,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和土地综合利用试验区。截至2006年底,全区共建成楼房186栋7200余套,2430余户群众乔迁新居,节约土地1500余亩。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