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扬州一古巷被恶搞为“最灵异地”
http://www.hnta.cn 2009-7-21 16:00:40 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

    家住该巷8号的王宝珍女士介绍,她此前也听说过网络上“螺丝结顶”闹鬼的消息,这些都是无中生有的事。该巷11号居民林兰英介绍,她从小生活在这条巷子里,从没见过什么“鬼”,和住在扬州其它地方的老姐妹没什么不一样的。住在一盏路灯旁的曹红章大妈说,她每天3点多钟就起来做糍饭生意,已经几十年了,不但没见过鬼,也没听过所说的“琴声”;至于路灯问题,她介绍,以前因为线路老化确实出现过路灯坏的情况,但今年初主管部门维修更换过以后,路灯就一直正常使用。记者发现,对于帖子里提到的电动车、摩托车夜里途经此处莫名其妙停下来的说法,居民们都认为是无稽之谈。除白天外,记者晚上在巷子里骑车,一切正常,根本没有出现“停下来”的情况。

  不少古巷里的居民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纷纷请记者帮忙辟谣,不要再这么“恶搞”下去了。居民们说,平时不少人来打听“闹鬼”的事,已经影响到了大家的正常生活,亲戚家的小孩子听说巷子里“闹鬼”都不敢来串门了,一些本来想来这里租房的房客也“敬而远之”了。

  专家:发帖人可能心理变态

  扬州市文化研究所所长、知名学者韦明铧介绍,“螺丝结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巷子名称来历有两个民间传说,其一是网络“垒尸及顶”的谐音,另一说是在这条巷子里曾有一个有名的澡堂,面积小但设施全,并且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是螺旋状的,“螺丝结顶”是指这家小而全的澡堂。韦明铧认为,说巷子“闹鬼”,纯属无稽之谈,那些“诡异”的说法也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扬州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学专家吴人钢则认为,类似帖子的传播一方面是发帖人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吸引大众关注达到商业目的,除此之外,单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发帖人和传播者可能属于心理变态,他的内心极有可能是阴暗的、忧郁的,以唯恐天下不乱的方式造成别人的恐慌,以此达到心理平衡。吴人钢建议,网友浏览此类信息时,不要因错误的自我暗示而以讹传讹,要辨证科学地分析自然、社会现象。

作者:葛学涛 陈咏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