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穿越“桃花源” 唱响旅游扶贫“中站典范”
http://www.hnta.cn 2017/10/13 18:02:4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初秋时节,记者沿焦作市中站区北部山区旅游环线走访,山区景色宜人,令人流连忘返,因全域旅游发展受益的山区群众更是喜从心来。

      以前,他们拖家带口,攀崖壁,穿荆棘,硬着头皮往山外走。如今,他们纷纷回流,做做农家饭,卖卖山里货,顺顺当当把钱赚。旅游脱贫,已成为中站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随行的中站区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站区北部山区处处“桃花源”,在全域旅游的驱动下,该区积极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中站区面积162平方公里,其中北部山区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其北部山区已纳入旅游总体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这里植被覆盖率达90%,已探明景点有40多处,名贵树种113类,有亿年溶洞、万亩油松、千年榔榆、百年民居,还有讲不完的红色故事。

      移步移景,福地洞天。而这些数据也表明,发展全域旅游,推进脱贫攻坚,中站区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北部山区。值得关注的是,当下,这些数据正在中站区逐步形象化、立体化、实景化。

      顺着弯曲的窄门大峡谷健身步道下行20分钟,记者看到隐于世外的“石头村”——中站区龙翔街道窄门村。48岁的村民李红水正坐在自家石头房前筛选野生连翘果,他的妻子在家中忙着酿造桑葚酒和野葡萄酒。

      秋意薄凉,指尖暖香。李红水高兴地说:“别看这些山货不起眼,游客稀罕,供不应求哩!”

       边干活,李红水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随着窄门村旅游越来越火,他每年养羊、卖山货、开农家餐馆等收入加起来10万元有余,比在山外打工强百倍。

      原来,5年前,李红水在外打工不赚钱,就回老家窄门村养羊,当时村中就他一户。日子实在难熬,养羊收入也不比打工,李红水一度想再出去打工。但是,2016年,他的日子有了转机,中站区政府修通了窄门大峡谷健身步道,引来游客无数,他的小生意也日渐兴隆。有了收入渠道,窄门村开始人气回流。

      窄门是赵庄的一个自然村。采访中,赵庄驻村第一书记张斌介绍,赵庄面积12平方公里,有9个自然村,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借全域旅游发展大势,该村目前正在村内建设“太行八英”纪念馆,打造经典红色文化游,并通过窄门大峡谷停车场土特产集散中心、窄门水库等项目建设,打造中站区北部山区的旅游明珠,帮助山区群众实现旅游脱贫。

      中站区龙翔街道许河村是近代著名历史事件“许河事件”的发生地,是焦作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许河村通过发展“红色游+农家乐”,开启山村生态旅游模式,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到2000元提升至4000元,增加了一倍。

      许河村党支部书记毋绪海说,现在,该村正以“四城联创”活动为契机,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开发水帘洞自然景观、民宿,打造特色采摘园,为游客提供“红色游+农家乐+特色采摘+自然景观”的旅游项目。

      坐在村口老槐树下盘算发展大账的毋绪海,已成山村旅游开发的行家里手。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产业概念,焦作市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是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焦作实践”。中站区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激活发展因子,演绎着焦作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中站实践”。

       该区不仅在赵庄村、许河村,而且在地处北部山区的北业村、周窑村、桑园村、中围村、十二会村、栗井村、龙洞村,村村有项目,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愿景,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让往日的穷山沟发生了嬗变。

       如今,发展乡村旅游促扶贫,中站全域一盘棋。

      在龙洞街道龙洞村,中站区将废弃多年的工业遗产重新利用,建设武钢工业文化园区,打造集精品小吃、民俗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豫西北特色风情小镇;在龙翔街道北业村,中站区将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国学院、养心步道有机融入北业健康养生小镇项目;建设正酣的龙翔山国际度假区将被打造成中国北方的“莫干山”。这些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建成后必将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记者注意到,遍布中站北部山区的特色采摘游、农家乐生活体验游、民宿民俗游等,与度假区、特色小镇、文化园区共同编织了一张充满立体感的旅游产业网,“网”住了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GDP。

      今年是中站区生态建设提升年,该区将全域旅游发展与全市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四城联创”工作,中站区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将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山区延展,规划建设了城区与山区互联互通的北部山区“3060生态旅游圈”(“3060”指30公里旅游路程和60分钟旅游车程)。该区实施山区绿化造林1.2万亩,在龙洞村、许河村、大洼村、东张庄村、赵庄村、桑园村、北业村等北部山区旅游环线村庄全力推进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30公里的彩色花廊和15平方公里的桃杏林。结合全市水系建设,该区重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在贫困山区筑坝蓄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区在北部山区掀起“厕所革命”。

     今年,中站区有望实现135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中站秋色美如画,画中景美人更美。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焦作全域旅游发展的“中站实践”,就是山区贫困群众心中的致富梦想。梦想,点燃创业激情;创业,改变贫穷命运。

      由焦作全域旅游发展的“中站实践”来看,全域旅游发展赢在全域,贵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中站区将北部山区红色文化、山村原生态文化、民俗民宿文化、山水景观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机融合起来,巧打“组合牌”,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生态,引领山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形成了焦作旅游扶贫工作的“中站典范”。

      美哉,中站处处“桃花源”!壮哉,旅游扶贫谱新篇!
作者:王玮萱 通讯员:乔海江
(责任编辑:纪文涛)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