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旅游惠民得民心,第35届洛阳牡丹文化节精彩收官
http://www.hnta.cn 2017/5/8 9:42:2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5月5日圆满落下帷幕。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牡丹文化节旅游工作再创佳绩,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既定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4月5日——5月5日),洛阳市共接待游客2493.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13.07%。接待入境游客27.07万人次,旅游创汇7865.2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8%、14.99%;旅游景区(点)接待市民和游客1959.52万人次。市区主要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达到88.63%。

  本届牡丹文化节旅游工作着手早、措施实、活动多。完善了牡丹观赏园价格政策和旅游年票不限时间政策,更加惠民利民;采取各种强有力营销手段为牡丹文化节营造声势;出台了针对旅游专列、旅游团队等奖励支持政策;加之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天气总体晴好,满城尽是牡丹花,处处都有牡丹元素,节会氛围浓厚,丰富多彩的文化、经贸、旅游、演艺、体育等高水平活动轮番登场,产生了强烈的聚客效应。在多重利好的助推下,本届牡丹文化节旅游空前火爆,游客如潮,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旅游接待高峰,呈现出来的早、持续长、退得晚的特点。旅游带动作用显著,洛阳市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消费需求旺盛,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

  一、主要特点

  本届牡丹文化节,旅游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旅游惠民倒逼产业升级。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顶住诸多压力,推出了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餐饮住宿控涨幅等多项惠民举措,在“惠民”的同时,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倒逼。各景区、公园、旅游行业单位创新发展思路理念,积极开发各类旅游新产品,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了洛阳市旅游由“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转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游客在洛人均消费为884.65元/人次,同比增长6.5%,来洛阳市游客的花费构成按所占比例排序依次为住宿消费、交通消费、门票消费和餐饮消费;游客整体满意度达到了92.68%。

  (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4月2日—4日,成功举办了2017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大会及交易会暨河南洛阳探险旅游与装备博览会。活动由市政府与省旅游局等部门共同举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以探险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展会,也是洛阳市继中国2009年世界邮展之后承办的又一高规格国际性展会。此次博览会以“探险,让旅游更生动”为主题,以“专业化、高端化、前瞻性、时效性”为总要求,以“打造具探险旅游国际化合作交流的高端平台”为目标,突出重点,提升内涵,创新形式,取得丰硕成果,产生长远影响。博览会设置户外精品展会布展面积1.1万平方米,设展位300个,设置了序馆、国际展区、国内展区、河南展区、洛阳展区、户外装备展示区等6大展区,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云南、福建、山东、吉林、河北、山西、四川等20多个省(直辖市)的参展商、旅游投资商和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各地市旅游部门领导参会。博览会三天时间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交易额5.6亿元,其中境外国家交易额占31.5%、省外城市交易额占35.6%。此次博览会更突出“引智”和“借力”,博览会期间,与世界三大旅游组织之一的亚太旅游协会(PATA)共同举办洛阳峰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立足全球高度,积极探索旅游发展规律,分享旅游发展经验,共同围绕探险旅游、“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洛阳国际文化名城打造、旅游装备制造与洛阳机遇等主题,进行主旨演讲,探讨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新举措,从国际视角把脉洛阳旅游发展,助力打造洛阳旅游发展“升级版”。博览会期间,还成功举办了投资项目洽谈会,重点推介营销“洛阳造”旅游产品和服务,30余家国际探险旅游与装备生产制造商及投资商、20余家国内投资商进行了洽谈对接。在洽谈过程中,就开发洛阳探险旅游资源、建设房车营地、打造智慧景区、旅行社游客互送,建设洛阳探险旅游品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达成了合作意向5个,总投资3.8亿元。

  此次博览会得到了从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到国内外客商的高度称赞。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安德鲁·琼斯给予高度评价“洛阳成功了,每个代表都有满意的收获”,副省长舒庆称赞“国际大于国内,内容大于形式,专业大于普通”。

  (三)旅游年票惠民广受赞誉。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旅游年票惠民力度的要求,市政府修订了《洛阳市旅游年票使用管理办法》,取消了旅游旺季时不能使用旅游年票的限制,改为全年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再加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部分公园不收费、餐饮住宿控涨幅”等惠民政策,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将牡丹文化节真正办成了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全面塑造了洛阳新形象,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品牌,受到了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广泛赞誉。为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真正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市旅发委协调相关部门,在牡丹园开通旅游年票专用通道,并指导各景区制订完善景区安全预案、分流预案、应急预案,确保游客游览舒心、安全。今年牡丹牡丹文化节期间,旅游年票销售点门前购买年票的市民队伍排成长龙,至5月5日,全市共发售旅游年票卡25.7万余张,是去年同期的4.58倍。全市旅游年票景区和牡丹园总计接待旅游年票游客入园79.59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1.5倍。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国家牡丹园4个牡丹园共接待年票游客38.26万人次,占到全部景区年票游客接待量的48%。“办年票、看牡丹”成了今春洛阳人的“时尚大礼包”。

  (四)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4月1日,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启动仪式为牡丹文化节拉开了序幕。中国国花园第四届“蝶恋花”蝴蝶文化展,王城公园第35届洛阳牡丹灯会、第九届“王城之春”牡丹插花花艺展,南关公园2017中国(洛阳)赏石文化艺术展暨交易会,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首届3D文化艺术展,国际牡丹园第三届洛阳兰花展、航天牡丹科技展、2017洛阳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暨台湾风情节、第27届河洛文化民俗庙会、洛阳2017梦幻花海节、第十六届汝阳杜鹃花节暨炎黄文化节等活动纷纷登场,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集聚了旺盛的人气。尤其是在2017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大会及交易会暨河南洛阳探险旅游与装备博览会的拉动下,清明小长假期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186.23万人次,同比增长8.2%。

  (五)牡丹赏花游持续火爆。由于天气总体晴好,洛浦公园、市区道路、广场及街心公园的各品种牡丹吐露芬芳,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场面喜人。整个城市花团锦簇,成为花的海洋。洛阳市4月初旅游接待就迅速升温,从清明小长假开始,赏花游格外火爆,旅游高潮持续不断,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神州牡丹园、隋唐植物园等主要牡丹观赏园花海人潮,园外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车、旅游大巴排成长龙,场面壮观。牡丹文化节期间,王城公园共接待游客103.29万人次,中国国花园共接待游客51.57万人次,隋唐遗址植物园共接待游客34.6万人次,均较2016年大幅度提升。

  (六)历史文化生态景区倍受青睐。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历史人文游、生态度假游热度不减,保持了较好的旅游接待势头。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景区游客盈门。为了满足游客朋友们想要在龙门赏牡丹的真切愿望,龙门石窟打造“全域赏花”的理念,分别在景区的东北服务区、西北服务区、伊河沿岸、大石门、奉先寺、礼佛台等区域摆放品种丰富、造型别致的精品牡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留念。截至5月5日,龙门石窟景区共接待游客93.76万人次,白马寺接待游客60.18万人次,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接待游客25.07万人次,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92.83万人次。文化节期间,各县(市、区)纷纷策划、组织、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起到了极佳效果,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洛阳市生态旅游景区体验洛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尽享青山绿水好空气。重渡沟、鸡冠洞、老君山、白云山、荆紫仙山、黛眉山等生态休闲景区受到不少游客欢迎,自驾车盈门,截至5月5日,龙潭大峡谷接待游客14.97万人次,老君山接待游客12.38万人次,白云山接待10.1万人次,重渡沟景区接待8.64万人次。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宜阳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精心策划推出荷兰花海风车文化节、“美丽上观”桃园文化节、灵山庙会等活动,精彩纷呈,进而带旺了县域乡村旅游,农家宾馆生意火爆。

  (七)客源市场有效扩展。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旅游接待持续火爆,客源市场有效扩展,客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外地游客平稳增长。洛阳市智慧旅游大数据显示,游客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尤以山西、陕西、江苏、山东、河北、湖北等省市游客居多。随着郑徐高铁等高铁线路的开通,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来自长三角以及我省周边省市的游客平稳增长。在洛阳市对旅游大巴、专列奖励政策的刺激下,牡丹文化节期间,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发往洛阳市的旅游专列多趟,西南地区游客显著增多。二是自驾游成为主流。散客特别是自驾游散客成为主流。游客抽样调查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自驾游已经成为来洛游客的主要出游方式,约占全部游客的60.09%。据市智慧旅游大数据显示,福建、浙江、甘肃、广东、湖南等省市自驾游客增长迅速,增幅高达1倍以上,洛阳市接待游客客源市场半径正持续扩大,面向全国的影响力和辐射显著增强。三是商务游客多。2017亚太旅游协会(PATA)探险旅游大会及交易会暨河南洛阳探险旅游与装备博览会、2017中国电子商务园区峰会、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经贸洽谈会、、2017洛阳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暨台湾风情节等牡丹文化节期间举办的一系列大型会展和商务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商务客人到洛阳寻找商机、洽谈贸易、开展合作、观光旅游。四是过夜游客多。随着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史诗剧《武则天》的开演、洛邑古城景区的开放、夜赏牡丹活动以及2017好妹妹“自在如风”洛阳演唱会、蔡健雅2017巡回演唱会“列穆尼亚 ”洛阳站、邓紫棋世界巡演洛阳站等洛阳市众多夜间旅游产品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洛阳夜间生活,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甚至境外游客前来观赏,过夜游客人数大大增加。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在洛游客人均平均停留天数为2.68天,较2016年明显延长了0.33天。

  (八)旅游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本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在洛阳市出台的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餐饮住宿控涨幅的惠民措施刺激下,洛阳市旅游业持续火爆,有力地带动了文化、商业、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了共同繁荣,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表现的淋漓尽致。牡丹文化节旅游高峰期间,市区各大酒店、宾馆纷纷满员,客房出租率、平均房价再创新高。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旅游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较往年进一步提升,且双休日、小长假与平日差别不大,峰谷差逐步缩小,持续处于高位。火车站、飞机场、汽车站旅客熙熙攘攘,出租车生意火爆,旅游大巴一车难求。主要牡丹园、景区附近的饮食店、土特产商店生意火爆。主要餐馆、酒吧、茶社、商务会馆生意兴隆,真不同饭店内客人排长队就餐,一天多次翻台。老城十字街、西工小街的众多特色小吃吸引了大批游客一饱口福。

  (九)新业态产品异军突起。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推出的多个高品质的新业态节目异常火爆,成为洛阳旅游新亮点和来洛游客的必看节目。洛阳市打造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史诗剧——《武则天》由导演、作曲、舞美、灯光、服装各领域名家联袂精心打造,演出分为九场,通过智取宠幸、后宫争斗等十多个故事演绎武则天14岁入宫到82岁去世这饱受争议的一生。该剧演出融入了卢舍那大佛、牡丹、洛阳方言等地道的“洛阳元素”,多个方面均是第一次呈现。深受观众喜爱,自开演以来,共计接待国内外观众3万余人。以老城文峰塔及周边为主体的洛邑古城景区的开放,点燃了市民和游客出行的热情。景区将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园区内文峰塔、文庙、妥灵宫、四眼井号等保护遗址为节点、以新潭、护城河水系为纽带,使古典与现代有机结合。以“讲述老城故事,再现古韵风华”为总体设计思路,利用3D灯光投影、传统艺术展示等多种手段,将体验与互动相结合,设定十个主题演绎体验片区,分布园区各处,让游客感到处处有主题、移步见惊喜,体验有感触,过后有回味。此外,园区还举行了“非遗文化节”活动,以“非遗百展”为主题举办各种非遗展览,并每天轮番展示数十种非遗传统节目表演,突出非遗特色、民俗特色、洛阳特色。为各地游客和市民献上一场视听盛宴、互动盛宴,开放期间每天晚上呈现出人潮人海、流连忘返的壮观场面。集花海观赏、主题游乐、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度假区——万安山国际郁金香花海,成为中原地区“玩乐目的地”园内设有“花海观赏区、花仙谷奇幻体验区、主题游乐区、亲子互动区、度假休闲区及荷兰风情街”6大功能板块,并配置有开心农场、生态牧场、采摘园以及吊桥、攀岩等多种游玩设施。每天6场精彩活动并不定期举行主题活动,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真正能够实现随心所“遇”。再加上隋唐百戏传奇、《功夫诗·九卷》等各类文化演艺类节目和开元湖音乐喷泉表演等,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城进入了不夜城模式,不但满足了游客需求,而且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了旅游消费。

  二、主要做法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第35届牡丹文化节工作部署,市旅发委及早着手,强力实施旅游提升工程,做好各项旅游提升工作,服务广大游客,充分展示洛阳旅游良好形象。

  (一)及早着手安排部署。市旅发委高度重视牡丹文化节旅游工作,从2016年底就开始着手准备,制定了工作方案,由各主管副职牵头,将接待、活动、宣传、服务、安全等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倒排时间节点,狠抓落实。3月结合筹备PATA博览会,先后召开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会议和市场秩序治理工作会议和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车船公司、旅游商品企业单位专题会议,对牡丹文化节的接待服务、安全生产等各项旅游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积极开展营销宣传。针对第35届牡丹文化节,市旅发委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整合重点旅游宣传资源,在央视国际频道等投放高质量的洛阳旅游形象广告,并与香港大公网深度合作,3月初在香港举行了洛阳旅游推介,大公网组织采风团到洛阳市采风踩线,进行了深度报道,在香港刮起了洛阳风。与香港凤凰网合作,编写了全英文版《洛阳·古都》的宣传书籍,联合市摄影家协会编写了图文并茂的《最洛阳》宣传书籍。

  (三)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市旅发委通过持续抓好旅游标准化、智慧旅游等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抓好旅游标准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汽车公司等重点旅游行业单位在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硬件各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抓好智慧旅游工作。充分发挥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协调预警功能,协调各牡丹观赏园和主要旅游景区有效应对客流高峰。完善和提升洛阳智慧旅游业态建设,通过微信、蚂蜂窝等各种新媒体及网络平台向游客提供洛阳旅游活动资讯和服务信息,大力推广移动支付、扫码入园、电子导览、语音讲解等功能,提升游览便捷度、舒适度。抓好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牡丹文化节前,对全市主要交通要道进行了旅游交通导向系统进行了更新提升,推出了洛阳市旅游厕所服务查询系统,有效缓解了旅游接待高峰期游客如厕难问题。抓好旅游信息引导服务工作。在全市各高速出入口、火车站、飞机场、高铁站以及市内重要交通节点等地设置了7个旅游信息服务亭,为外地游客特别是自驾车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免费发放洛阳旅游地图7万余份,各类洛阳旅游宣传资料20万余份。志愿者的热心服务让外地游客倍感温暖,成为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抓好假日旅游指挥系统工作。启动了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投诉中心等机构,与12301旅游热线对接,24小时运行,为游客提供咨询、住宿、车辆、导游、投诉、救助等全方位旅游服务。抓好国内游客抽样调查工作。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对全市8个主要旅游景区(含牡丹观赏园)、10家酒店的周边环境、景区硬件设施、景区服务质量、购物、住宿、餐饮等方面,向外来游客进行了游客满意度调查,以此调动洛阳市各景区提升管理、改进服务、优化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制定了第35届牡丹文化节旅游营销提升工作方案,在宣传营销提升、标准化提升、旅游景区提升、智慧旅游提升、旅游安全提升等方面强化提升。1月份,结合2016年星级复核及暗访结果,对洛阳市5家严重不达标的星级饭店进行了摘星处理,通过退出机制,优化星级饭店队伍,先后开展了主题宴会培训、外事礼仪培训、星际饭店标准贯彻落实培训等业务培训,着力提升业务素养。在全市星级饭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提升洛阳市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下发了《关于开展2017年洛阳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要求各相关单位在牡丹文化节前对全市旅游景区开展服务质量提升,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在文化节前和期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市旅游行业各单位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的旅游安全大检查,全面开展隐患排查,重点抓好星级饭店防火、食品安全,生态景区易滑坡、易垮塌地段的全面检查。实时发布安全提示,对危险地段安排专人看守,合理疏导游客,牡丹文化节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旅游重大安全事故。开展提升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活动,要求旅行社积极开展行前教育、行中引导、行后总结,培养游客自觉地文明旅游意识和习惯。对全市导游员进行省情市情、导游技能、文明礼仪和文化素质等全方位培训。对全市3A级以上景区各牡丹园进行了全面的服务质量检查。充分发挥酒店业协会、旅行社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主观能动性,鼓励各行业协会整合资源,组织本行业单位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开拓新业务,开展技能培训和提升,统一办理相关业务,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五)优化旅游市场秩序。自3月份开始,联合市工商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全面展开旅游市场秩序联合执法和综合整治春季行动,组织市一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3次,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欺客宰客等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打击;同时,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发挥各县(市、区)主体作用,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加大对辖区内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整治力度,深度净化了旅游市场。牡丹文化节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好投诉案件,把旅游投诉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因旅游投诉引发群体性事故。全力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和市场秩序,使中外游客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通过努力,洛阳市各主要景区总体旅游秩序良好,游客满意度显著提高,没有发生一起恶性游客投诉案件。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