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有品位、更高质量的“洛阳礼物”,是提升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市正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如何做强做精旅游商品,让游客把洛阳的特色和魅力带回家?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建言。
“洛阳礼物”日益丰富
流光溢彩的三彩制品、色泽鲜艳的牡丹瓷、工艺精湛的仿古青铜器、美味可口的牡丹饼……近年,随着洛阳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商品的发展也步入快车道。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郑州游客张建华和家人来洛赏花,这已是她第三次来洛旅游。游走在丽景门内的西大街,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旅游纪念品商店让她流连忘返。“洛阳特色商品种类丰富,而且做得越来越精巧了!”张建华说,5年前来洛阳,她只买了大件的唐三彩和牡丹画,这次她买了三彩冰箱贴、牡丹绣花钱包等小巧的纪念品当伴手礼送亲友。
“洛阳能拿得出手的礼物越来越多了,既有牡丹瓷、三彩壁画等高端大气的工艺品,又有牡丹饼、牡丹酥这种接地气的小吃。”家住涧西区的市民朱茜云表示,很多外地朋友对洛阳特色商品印象深刻,“尤其是牡丹花茶,泡开后花瓣漂动、茶香淡雅,很有洛阳城市的味道”。
洛阳市委党校教授刘福兴认为,在我市诸多旅游商品中,以三彩制品、牡丹瓷、青铜器为代表的工艺美术类商品,经过多年的发展,类型日益丰富,品质、档次均有明显提高,提升了“洛阳礼物”的知名度、美誉度。
开发主打商品,提升识别度
“好的旅游商品就像城市旅游的一张名片,引发游客对旅游经历的回忆。”市民朱慧聪说,购买特色纪念品是很多人外出旅游的目的之一。比如去苏杭的人,大多会买丝绸品馈赠亲友,去西安旅游都会带回一个“兵马俑”作纪念。洛阳礼物有不少,但感觉缺的是主打商品,一个让游客不能错过的东西。
在文创产品设计师邱爽看来,洛阳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每种商品单独来看都很精彩,但是互不相连,城市识别度不高。“旅游商品的概念和创意要考虑整体,突出整个城市而不是某个景区。”邱爽说,洛阳需要旅游商品整体发展规划,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城市紧密相连,未来不管哪一样商品,都应该清晰地代表着洛阳。
洛阳市金融专家委员会主任席升阳认为,近年,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洛阳市旅游商品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旅游商品群星荟萃,却没有形成主打产品,究其原因是我市主打的旅游资源不清晰。”席升阳说,洛阳市正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要选取符合洛阳城市发展方向的旅游资源为载体,围绕全球性的文化元素开发旅游商品,吸引国际游客,擦亮洛阳走向国际市场的名片。
“旅游商品的开发成功与否,市场说了算。”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纪说,开发旅游产品时要有市场导向思维,将旅游产品与洛阳文化、现代设计和市场需求等元素有机融合,开发一批富有洛阳特色、便于携带、价格适中、能多次购买、有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同时运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让“洛阳礼物”走得更远,有助于提升洛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增强城市吸引力。
融入特色文化,讲好“洛阳故事”
“旅游商品承载着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形象的双重功能。”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程金龙认为,当前,我市旅游商品无论从规模、档次,还是品牌的影响力、经营收入方面,都与国内外先进旅游城市有不小的差距。
程金龙建议,应立足地方特色,挖掘优势资源,在旅游商品开发中选取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或符号;将传统工艺、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相结合,从风格、工艺、功能、外观等方面对旅游商品进行创意设计;在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发、加工制作、包装策划等领域,进行理念、技术、文化、主题等方面的创新,开发出一批系列化、多样化、配套化的旅游商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
“旅游商品开发必须有文化、有创意,才能有生命力。”刘福兴建议,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在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加入科技、动漫等元素,打造契合潮流、让人眼前一亮的商品,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保亮表示,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能够让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活”起来。他建议洛阳市围绕“千年帝都”这一文化元素,从文化资源中寻找创作灵感;借鉴故宫文创产品开发的经验,推出能够“带”回家的洛阳特有的“文物”或“国宝”,让文创产品讲好“洛阳故事”。
- 旅游惠民得民心,第35届洛阳牡丹文化节精彩收官 2017/5/8 9:42:26
- 洛阳“河洛影风七人联展”引关注 光影中品味本土摄影师情怀 2017/5/5 10:58:43
- 洛阳市旅游部门发布本届牡丹文化节智慧旅游大数据报告 2017/5/5 10:21:07
- 文物“活”起来外展宣传洛阳形象 2017/5/4 10:43:44
- 旅游服务如何助力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2017/5/4 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