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籍艺术家郭琳向许昌博物馆捐赠《魏晋风骨》
http://www.hnta.cn 2017/5/4 16:56: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家们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新的生命。
竹刻作品可以演绎名家书法,再现花鸟鱼虫的灵动,还能表现云雾山水的朦胧,被誉为艺苑中的一枝“兰花”。
5月2日下午,江苏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竹刻艺术家郭琳将自己耗时两年创作完成的两米竹刻作品《魏晋风骨》无偿捐赠给许昌博物馆,为我市展示三国文化提供了新的艺术形式。
郭琳教授现年43岁,从事竹刻艺术创作已有12年。她的留青竹刻作品《新桃花源记》在2015年被收藏于江苏省常州市非遗博物馆,作品《留青竹梳》在第三届东方博览会中获金奖,2015年成为国家艺术基金“竹刻青年人才培养”的第一负责人。
在许昌第十一届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由市文广新局主办,许昌博物馆承办,江苏理工学院协办的“竹斫刻心——竹刻艺术展”在许昌博物馆三楼展出。这是竹刻艺术首次走进许昌。参展的竹刻艺术作品有70多件(套),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参观。
许昌籍艺术家郭琳的大型竹刻作品《魏晋风骨》在展厅内格外引人注目。作品上雕刻有近百个人物和花鸟,彰显了艺术家深厚的功力和艺术造诣。
为期一周的展出结束后,因《魏晋风骨》描述的内容与三国历史有关,我市文博部门希望郭琳把这幅作品留在许昌,继续参与三国文化的宣传活动,郭琳当场爽快地答应了。
郭琳告诉记者,她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查阅过关于竹林七贤的大量史料和典故。
郭琳历时两年创作完成了这幅竹刻作品,精选了《阮籍无路》《王羲之爱鹅》《武帝问禅》《孙殷清谈》《嵇康被杀》《刘伶嗜酒》《徽之喜竹》7个典故来表现魏晋人物的风采,集中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为广大市民和来宾了解竹刻艺术和三国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促进苏豫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竹刻作品可以演绎名家书法,再现花鸟鱼虫的灵动,还能表现云雾山水的朦胧,被誉为艺苑中的一枝“兰花”。
5月2日下午,江苏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竹刻艺术家郭琳将自己耗时两年创作完成的两米竹刻作品《魏晋风骨》无偿捐赠给许昌博物馆,为我市展示三国文化提供了新的艺术形式。
郭琳教授现年43岁,从事竹刻艺术创作已有12年。她的留青竹刻作品《新桃花源记》在2015年被收藏于江苏省常州市非遗博物馆,作品《留青竹梳》在第三届东方博览会中获金奖,2015年成为国家艺术基金“竹刻青年人才培养”的第一负责人。
在许昌第十一届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由市文广新局主办,许昌博物馆承办,江苏理工学院协办的“竹斫刻心——竹刻艺术展”在许昌博物馆三楼展出。这是竹刻艺术首次走进许昌。参展的竹刻艺术作品有70多件(套),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参观。
许昌籍艺术家郭琳的大型竹刻作品《魏晋风骨》在展厅内格外引人注目。作品上雕刻有近百个人物和花鸟,彰显了艺术家深厚的功力和艺术造诣。
为期一周的展出结束后,因《魏晋风骨》描述的内容与三国历史有关,我市文博部门希望郭琳把这幅作品留在许昌,继续参与三国文化的宣传活动,郭琳当场爽快地答应了。
郭琳告诉记者,她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查阅过关于竹林七贤的大量史料和典故。
郭琳历时两年创作完成了这幅竹刻作品,精选了《阮籍无路》《王羲之爱鹅》《武帝问禅》《孙殷清谈》《嵇康被杀》《刘伶嗜酒》《徽之喜竹》7个典故来表现魏晋人物的风采,集中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为广大市民和来宾了解竹刻艺术和三国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促进苏豫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 许昌市旅游局荣获市模范团干部荣誉称号 2017/5/5 10:12:10
- 许昌市旅游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规范开展 2017/5/4 17:15:08
- 连续举办11届的三国文化旅游周,成为许昌市弘扬三国文化、加强经 2017/5/4 17:12:11
- 让许昌曹魏故都散发“文化光束” 2017/5/4 16:57:43
- 驻马店市旅游局应邀参加许昌第十一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式 2017/5/3 11: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