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桥旁,古塔耸立

古风雅韵

酒坊

园区夜色
五一假期,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吸引了大批游客。据统计,园区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9.67万人次。
高人气背后,折射出的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的努力与创新。
文峰塔下,望着小桥流水、青砖灰瓦,摸着自己当年爬过的老树,赵勇亮感慨万千:“真的没想到这里这么美,更没想到这棵爷爷当年栽下的树也保存了下来。”
“古城保护不仅要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还要对古城内的街巷,一草一木进行统筹考虑,最大限度确保古城的完整和‘基因’的延续。继而,深挖文化内涵,植入现代的城市职能,重建古城新的框架和肌理。”洛阳古城管理委员会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延生说,正是因此,才有了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一期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的高人气。
知易行难,没有耐心难成事。
中国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杨晋毅表示,限制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良性化发展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是部分地方政府缺乏耐心,为了政绩,项目上马快,没有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其次,投资方渴求“快钱”,项目操作不谨慎,在没有准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就匆忙问世。
那么,洛阳如何破解难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成败。洛阳市和老城区有关部门从整个项目的规划、居民安置等各环节,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房屋征收中,补偿款及各种政策性补贴、奖励的总和在每平方米6000元以上。在居民安置方面,选用了临近区域内的两处黄金地块作为安置用地。2013年9月,项目征迁工作启动后,老城区党员干部深入街巷讲政策、解民忧,使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民生的解决,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慢慢积淀、慢慢建设,细细打磨项目。因此,我们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在园区的运营中,我们以文化、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紧盯现代都市人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通过打造集吃、住、游、玩、体验、互动等于一体的复合观光产业链来满足游客需求。在园区的管理和盈利中,我们免租金、免门票,创新采用‘三方分离’的模式,即政府做好服务和保障,运营公司做好销售、招商、运营,而大数据公司则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园区非遗项目做好商品的拓展与孵化,以求实现地方、商户、运营商的多方共赢。”王延生说。
在坚守与创新的兼顾、民生与保护的协调发展中,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经历后续几期项目建设后,一个能充分展现洛阳城市文化魅力的新“古城”的诞生。
- 洛阳:文峰塔现象探路景区经营老有所依模式 2017/5/3 12:02:35
- “重走玄奘路 洛阳再出发”大型摄影展在洛邑古城举办 2017/5/3 11:00:43
- 洛阳:牡丹城叫响海外 鲜切花香飘他乡 2017/5/3 10:19:24
- 洛阳市新增6家非国有博物馆 2017/5/2 11:13:26
- 洛阳市多家牡丹园今起恢复免费开放 2017/5/2 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