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开封老字号:如何化蛹成蝶
http://www.hnta.cn 2016/7/11 9:06:5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老字号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巨大的无形价值和天然的品牌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老字号却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尴尬。作为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八朝古都,开封积淀了众多的老字号。那么,如今开封的老字号发展情况如何?开封老字号如何化蛹成蝶?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老字号

        古城开封 历史的见证者

        老字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某些城市特殊的印记。老字号的存在不仅使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而且也是开封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老字号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老字号主要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医药、书画、服务等行业,如第一楼的包子、又一新的豫菜、京古斋字画、马豫兴桶子鸡、天丰面粉、咸平酒业、王大昌茶叶、龙亭酱菜、乐仁堂药店、晋阳豫、包耀记、五福糕点等老字号数百家。开封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请客吃饭“又一新”,想吃南味“万芳春”,酱菜食品“包耀记”,布料“元隆”“义丰厚”,“五大祥”丝绸,老“黄家”鞋铺,到“新世界”理发,到“新华楼”泡澡。林林总总的老字号表明每个行当都是讲品牌的,这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古城生活质量的标志、适合居住的象征。

        开封的老字号历史最为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北宋时的东京(今开封),作为宋王朝的都城,天下富商巨贾云集,商业、手工业行当应有尽有。据文献记载,当时东京城的工商业户有6400余家,小商小贩近万家,一大批名店名号应运而生。其中不乏佼佼者,为后人沿袭流传至今。矾楼,又名丰乐楼,在当年不仅是东京城内大型高级酒楼“七十二家正店”之一,而且还是钦定的酒类批发商店。千百年来,矾楼在开封人乃至国人的心目中,它的盛名一直没有消失,它的招牌、它的字号常被后人所沿用,直到1989年,矾楼重建,让人们又有可能目睹“矾楼灯火”的盛景。

         惠民和剂局,后为惠民医药商场、惠民药店。宋都御街复建开放初期,位于街南头路西的惠民医药商场给人印象极深。该商场源于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设立的惠民和剂局,这是我国历史较早的官家制售药品机构,它印制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比英国最早出现的药方还早600年。该商场是我国国内贸易部首批认证的“中华老字号”。

        开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老字号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独到的经营之道、历代相传的加工工艺,是开封商业文明的辉煌成果,更是八朝古都的重要支撑。 

        中华老字号

        缘何不多

        在夜市,你会发现很多小吃摊位的招牌上都挂着类似“中华老字号”“河南老字号”等字样,他们真的名副其实吗?

        老字号代表一个时期商业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鉴于全国普遍存在的老字号处境尴尬的问题,商务部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通过重新认定等多种手段,全面促进老字号振兴发展。

        能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非常不容易,记者了解到要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需要以下七个条件: 一是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二是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三是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四是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五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六是具有良好信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七是国内资本及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省商务厅认定的河南老字号,面向的是河南那些能够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或服务,且他们在1966年(含)以前就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进入河南老字号梯队,下一步才可能进入国家的中华老字号梯队。

        记者从开封市商务局获悉,目前,开封市已有商务部近年重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3家,省商务厅认定的河南省老字号11家。开封第一楼有限责任公司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天丰公司双鱼牌面粉、马豫兴桶子鸡晋身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又一新饭店、京古斋字画被省商务厅认定为首批河南老字号;开封市饮食有限公司中兴楼饭庄、开封市饮食有限公司大金台宾馆、开封市豫苑餐饮发展中心州桥日夜餐馆、开封市王大昌茶庄、杞县龙亭酱菜有限公司、河南康力酒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二批河南老字号;开封县朱仙镇尹国全木板年画天成老店被认定为第三批河南老字号;杞县明德堂莫家酱园、开封市顺河区庞记宜生斋被认定为第四批河南老字号。

        记者查资料发现,开封市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3家企业,其中开封第一楼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第一楼包子馆,始建于1922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开封市天丰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由创建于1914年的益丰面粉公司和创建于1918年的天丰面粉公司合并而成,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马豫兴是开封有名的传统食品老店,全名“清真马豫兴鸡鸭店”。最初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马永岭在鼓楼东南侧设店开业,桶子鸡是其经营的主要品种之一。

        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开封涌现出了这么多老字号,为什么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不多呢?相关专家分析认为,首先,商务部对中华老字号的重新认定设置了7道“门槛”。“门槛”高了,在企业申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缺少财务报表、文化传承的证实性材料,或是商标注册方面要么存在争议等。其次,企业申报老字号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让企业申报老字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反复到企业督促,去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再次是企业因经营不善等原因,没有财力去申报。

        老字号光环

        莫成为创新的枷锁

        老字号虽然有着广泛认同的良好商业信誉和公认的产品、服务质量品牌,但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日,大多数老字号经营困难,关门倒闭者不在少数。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字号,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不少市民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些老字号企业依旧存在着并继续演绎着一个个商业传奇。老字号是众望所归的口碑,是诚信经营的标志,是人文历史的记忆。虽然一些开封的老字号企业仍健康发展,但有个别老字号企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令人惋惜。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开封人认可的老字号产品如今仍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但也有一些产品已经不易买到。昨日下午,在一家酱牛肉的店前,挤满了购买酱牛肉的人。据店内的销售人员介绍,店内的熟肉食品采用定量销售,而且要确保在出锅后几个小时内卖完,因此每天都有顾客早早来此排队购买。

        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润田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收集到的开封各行业老字号不完全统计有300多家,但生存下来的只有30 余家。至今经营良好的第一楼、又一新饭店等,历经私营、公私合营、国营、股份制改造,随着郑汴一体化和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记者走访发现,开封“万福楼”,楼尚在,可经营的不是金店是“家电”;“包耀记”“晋阳豫”,店还在匾还在,经营的早已不是南货、糕点;“邱文成笔庄”,房已改造,老业邱家后人仍在做,不过变成了老门楼下的“地摊”。还有一些老字号如今散落四方,门店难寻,有的甚至早已从市面上消失。

       开封老字号衰落的原因不外乎资金、人员老化、产品服务质量滑坡等。据业内人士分析,老字号至少面临四重困境:第一是体制障碍。老字号原来大多数是国有中、小型企业,普遍背负计划经济体制留下来的包袱,无法轻装上阵。第二是老字号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也低。第三是产权问题不清。许多老字号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放不开手脚,有不少老字号连商标都没有注册。最后就是城市建设与改造加快,常常让老字号挪位。

        一位开封市民告诉记者,部分老字号经营者做的东西几十年一样味儿,不懂得与时俱进,使自己在面对竞争时失去创新能力。特别是一些“正宗”传统小吃,虽然打着老字号的旗号,但其实名不副实,口味也跟不上现代人胃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一位专业人士指出,正宗之争、网点流失、规模太小、不能创新等问题,是开封老字号发展缓慢、步履维艰的因素所在。一些本是同根生的老字号企业,把大量精力和大把资金用在相互攻击、起诉打官司争“正宗”之上,甚至彼此在营业窗口挂出唯我正宗的巨幅宣传牌,而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老字号的发扬光大等方面却投入较少。

        “小时候最喜欢吃开封自己产的点心,现在却很少买了。”家住学院门附近的开封市民周佳俊说,前段时间发现一家门店,后来买了一些,但是找不到曾经的那种味道了。

        老字号:

        不断探索 发展新路径

        人们曾熟知的一个个老字号悄然隐退或销声匿迹,令人扼腕叹息。老字号不仅代表着一个老品牌,更承载着人们对开封的记忆,传承着本土商业文明的精髓,是城市独特的文化亮点。那么,如何让老字号化蛹成蝶呢?

        “保护老字号,就是保护城市的文化,社会各界责无旁贷,但关键还是要靠老字号自立自强。”开封市民刘海峰说,首先,面对现代商业的激烈竞争,老字号企业不能“倚老卖老”,要主动求变求新。在始终保持精湛传统技艺、做到质量过关、诚信经营的同时,也要适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现代工艺,结合市场的新需求不断改进产品,调整经营思路。其次,政府要认清老字号蕴含的文化魅力,扶持老字号发展,鼓励老字号挖掘出传统品牌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主动作为,老字号企业才能重新擦亮金字招牌,融入现代商业文明,走上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开封市退休干部高岩认为,老字号的品牌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首先,要强化商标注册意识,使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取得量化的应用价值。其次,老字号企业的核心产品品质不能变,只有保留了原来的独有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企业不应拘泥于服务本地消费者,而是要勇于开拓外地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老字号直接服务对象是消费者,首先应该改善的是产品、服务或工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群体和需求。开封的老字号只有以市场化的方式苦练内功,从口味上、形态上主动创新求变,与人们的需求保持契合,才能在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老字号重生的关键靠自己苦练内功,但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一位老字号的负责人说,如今市区商业综合体很多,一些国外的老字号企业,如肯德基、麦当劳等由于实力雄厚,不仅不愁资金,相关商业区的开发商也会积极引进。相比之下,开封的一些老字号企业,实力还相差很远。政府部门应有重点地引导、帮扶一些开封的老字号企业在繁华商业地段开设店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国内一些地方对本土老字号企业保护、扶持已经出台具体措施,值得开封市借鉴。武汉市规定,从2010年至2015年,每年从财政中拿出500万元,扶持当地老字号企业发展;对于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项目,一次性奖励10万元;老字号企业被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在开封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教育培训、科技服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培育百家名店、百家老字号,力争入规入库服务业企业300家。”这无疑为开封老字号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民族传统文化是老字号的核心,是其文化的根本,老字号长久以来的不衰与发展,完全凭此立足。开封“文化+老字号”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只要满怀信心地把“文化+老字号”做下去,开封的老字号就会更有文化品位、更有看头、更有魅力,开封老字号化蛹成蝶将为期不远。
作者:刘洋,陶然 通讯员:刘纯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