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老城区楼房缘何限高15米
http://www.hnta.cn 2016/5/13 9:11: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15米有多高?也就五六层楼高。一些外地游客来到开封老城区游玩,经常会发出“开封人不会建高楼”的感慨,因为他们见到的开封老城区楼房最高不过15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15米高的楼房绝对算是“矮子”。那么,开封老城区楼房缘何限高15米?有什么特殊的考量?
15米:老城区的天际线
“开封老城为啥没有建高楼?”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来开封游玩的武汉游客秦怡惊讶地发现,开封老城区的楼房都不太高,最高的才6层,这让她很不解。
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建设摩天大楼“竞赛”随之而来,大家你追我赶竞相建高楼,仿佛大楼的高度代表着城市发展的速度,楼越高表示城市越现代化。
作为一个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开封老城区为什么不建高楼?是穷,建不起吗?还是不会建高楼?当然不是。开封老城区不建高楼,是因为开封老城区建筑限高15米。
在开封,随便捡起一块古砖,仔细看看,便能探寻一段历史;随便捧起一片旧瓦,认真品读,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印记。开封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金等8个王朝的都城。特别是在北宋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给这座古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
一直以来,开封在坚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突出城市特色,保护古城风貌,延续历史文脉,创新发展路径的城市发展理念。针对开封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缓解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有效控制建筑高度,融合古今风貌,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1985年,开封市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河南省率先完成了《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85~2000年)》。1990年,结合该规划,开封市编制了《开封市古城风貌保护规划》,针对古城风貌的保护,提出详细的规划,确定古城风貌保护分区及具体实施措施。2002年,开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开封市老城区保护与“田字块”改造规划研究,主要从老城区的容量、交通、特色保护、空间保护、建筑风格与色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对“1995年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006年,开封市邀请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名专家阮仪三领衔,编制完成了《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简称《规划》),成为指导、规范、约束开封古城保护和建设的权威性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以“宋文化”为主题,把古城打造成以“宋都皇城、宋韵水城”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服务之都,同时,塑造开封“古今文明交相辉映,宋都古城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使其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从而实现宋都古城的全面复兴。《规划》提出实施“一城、二街、三环、五湖、七区”的空间格局保护框架,对古城实施全方位保护。
一个城市有它的地平线,更应该有它的城市天际线,城市高楼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布,优美的高楼空间轮廓、良好的空间形态,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城市形象。因此,《规划》对古城内的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分区域控制,总体要求: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相关专家分析指出,之所以对古城内建筑限高15米,一是为了防止建高楼对地下文物进行破坏;二是为了防止高层建筑对古城风貌的破坏。
《规划》出台后,限高15米成为一条铁律。多年来,无论城市改造的成本多高、难度多大,为了保持古城的总体风貌,开封老城区新建建筑也始终未曾突破15米的天际线。
保护成绩:古城风貌浓郁
据介绍,历届开封市委、市政府坚持古城保护的理念始终如一,并成立了专门的规划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协调一致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不搞“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开封市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坚决杜绝随意和盲目更改规划或多头审批,并按照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按阶段有序地实施城乡规划,建立了科学的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从严打击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行为。对于超过批准高度建造的违法建设,开封市进行严肃查处,要求整改到位,使其符合规划要求。
在加快老城区改造及新城区建设进程中,开封市始终坚持以“新宋风”城市风格为引领和旗帜,对老城区的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分区域控制。无论是对5个环境风貌区和7个历史街区的保护,还是对50多处单体传统建筑的保护,都始终坚持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的总体要求,力求重现宋都古城的风貌和神韵,避免城市化的千篇一律。开封市还建立了专家委员会评审制度,凡开封市内重要建筑、公共设施、园林景观等,都要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充分听取专家意见,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正是通过对老城区范围实施严格的规划管控,开封古城风貌得到了妥善保护,建筑高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当下,当许多古城在大拆大建中已变得面目全非时,开封老城仍保持了完整的城市格局和文化肌理,拥有着“城市格局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色。这是开封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开封最重要的发展资源。
“多年来,开封对古城实施全方位保护,将老城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使得经过4100多年积淀的古城风貌得以保护,既体现了城市内涵,又展现了城市品位。作为开封人,我倍感骄傲;向外人介绍,我更感自豪!”住在老城区的居民庄建强的话说出了不少开封人的心声。
15米:老城区的天际线
“开封老城为啥没有建高楼?”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来开封游玩的武汉游客秦怡惊讶地发现,开封老城区的楼房都不太高,最高的才6层,这让她很不解。
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建设摩天大楼“竞赛”随之而来,大家你追我赶竞相建高楼,仿佛大楼的高度代表着城市发展的速度,楼越高表示城市越现代化。
作为一个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开封老城区为什么不建高楼?是穷,建不起吗?还是不会建高楼?当然不是。开封老城区不建高楼,是因为开封老城区建筑限高15米。
在开封,随便捡起一块古砖,仔细看看,便能探寻一段历史;随便捧起一片旧瓦,认真品读,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印记。开封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金等8个王朝的都城。特别是在北宋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给这座古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
一直以来,开封在坚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突出城市特色,保护古城风貌,延续历史文脉,创新发展路径的城市发展理念。针对开封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缓解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有效控制建筑高度,融合古今风貌,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1985年,开封市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河南省率先完成了《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85~2000年)》。1990年,结合该规划,开封市编制了《开封市古城风貌保护规划》,针对古城风貌的保护,提出详细的规划,确定古城风貌保护分区及具体实施措施。2002年,开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开封市老城区保护与“田字块”改造规划研究,主要从老城区的容量、交通、特色保护、空间保护、建筑风格与色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对“1995年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006年,开封市邀请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名专家阮仪三领衔,编制完成了《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简称《规划》),成为指导、规范、约束开封古城保护和建设的权威性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以“宋文化”为主题,把古城打造成以“宋都皇城、宋韵水城”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服务之都,同时,塑造开封“古今文明交相辉映,宋都古城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使其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从而实现宋都古城的全面复兴。《规划》提出实施“一城、二街、三环、五湖、七区”的空间格局保护框架,对古城实施全方位保护。
一个城市有它的地平线,更应该有它的城市天际线,城市高楼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布,优美的高楼空间轮廓、良好的空间形态,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城市形象。因此,《规划》对古城内的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分区域控制,总体要求: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相关专家分析指出,之所以对古城内建筑限高15米,一是为了防止建高楼对地下文物进行破坏;二是为了防止高层建筑对古城风貌的破坏。
《规划》出台后,限高15米成为一条铁律。多年来,无论城市改造的成本多高、难度多大,为了保持古城的总体风貌,开封老城区新建建筑也始终未曾突破15米的天际线。
保护成绩:古城风貌浓郁
据介绍,历届开封市委、市政府坚持古城保护的理念始终如一,并成立了专门的规划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协调一致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不搞“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开封市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坚决杜绝随意和盲目更改规划或多头审批,并按照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按阶段有序地实施城乡规划,建立了科学的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从严打击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行为。对于超过批准高度建造的违法建设,开封市进行严肃查处,要求整改到位,使其符合规划要求。
在加快老城区改造及新城区建设进程中,开封市始终坚持以“新宋风”城市风格为引领和旗帜,对老城区的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分区域控制。无论是对5个环境风貌区和7个历史街区的保护,还是对50多处单体传统建筑的保护,都始终坚持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的总体要求,力求重现宋都古城的风貌和神韵,避免城市化的千篇一律。开封市还建立了专家委员会评审制度,凡开封市内重要建筑、公共设施、园林景观等,都要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充分听取专家意见,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正是通过对老城区范围实施严格的规划管控,开封古城风貌得到了妥善保护,建筑高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当下,当许多古城在大拆大建中已变得面目全非时,开封老城仍保持了完整的城市格局和文化肌理,拥有着“城市格局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色。这是开封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开封最重要的发展资源。
“多年来,开封对古城实施全方位保护,将老城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使得经过4100多年积淀的古城风貌得以保护,既体现了城市内涵,又展现了城市品位。作为开封人,我倍感骄傲;向外人介绍,我更感自豪!”住在老城区的居民庄建强的话说出了不少开封人的心声。
作者:刘洋 通讯员:刘纯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改”出文化开封新天地 2016/5/13 9:07:43
- 开封市领导督查旅游景区、 旅游购物店试点企业创标工作 2016/5/13 9:05:42
- 开封:体制改革催生动力活力 2016/5/13 9:00:27
- 开封:携手促进古都创新 联袂传承两宋文脉 2016/5/13 8:56:55
- 开封市领导督查旅游餐馆试点企业创标工作 2016/5/11 1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