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改”出文化开封新天地
http://www.hnta.cn 2016/5/13 9:07:4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经济新常态下,改革是最大动力,创新是最强活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正如一切创新都要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和魄力一样,“文化+”作为开封在全国首创的发展理念创新,也一定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与探索。伴随着“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带来产业的融合、要素的重组、模式的换挡乃至利益的调整。这一切,都必须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保障。

    近年,开封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引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为“文化+”理念的孕育成长提供了肥沃苗圃,也为“文化+”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释放出强劲内生动力。

    一项事业的格局有多大,直接决定着它未来有多大的成长空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离不开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多年来,开封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一战略目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将文化体制改革迅速落地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成果,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力。实践是检验改革成果的最好“试金石”——这几年,开封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这两个数据更是分别达到了4492万人次、245亿元。 

     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需求为中心。过去曾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开封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够快,产品单一、结构不优、效益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市场机制运用不够灵活、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迟缓。相形之下,开封文化旅游产业近年的迅速发展,则是与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相生相伴。从“老三篇”龙亭、铁塔、大相国寺的推陈出新,到 “新三篇”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和开封府的横空出世,再到2013年、2014年的“一河两街三秀” “一湖两巷三园九馆”的举世惊艳,再到2015年十大重点文化项目的集群落地,“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正为开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作为中部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它自2008年成立以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打破景区行业的壁垒,将古城内文化资源统一配置、统筹使用,在管理体制上不断有新突破,在运作模式上不断有新举措,在项目策划上不断有新创意,大宋御河、汴京公园、珠玑巷、城摞城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产业新亮点的成功运作,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这一资源整合平台的强大力量。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破旧,更要立新;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倒阻碍发展的旧藩篱,更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魄,审时度势构建顺应发展潮流的新机制。围绕“文化+”这一全国首创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一时间制定了行动计划、组建了专门团队、谋划了具体项目、完善了支持政策,第一时间将创新理念以制度化的方式,融入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眼前的成果备受瞩目,未来的前景更令人期待。
作者:董帅奇 通讯员:刘纯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