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开封:“文化+节会”的生动实践
http://www.hnta.cn 2016/4/12 10:48:0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4月1日至10日,为期10天的2016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精彩举行。一幅会动的“清明上河”长卷,在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徐徐展开,结合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4大类、56项民俗文化活动如同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共同汇成了一支动人的“春天交响曲”。

    完美重现宋韵清明

    清明文化节,“文化”始终是最浓重的底色。开封自去年在全国首倡“文化+”理念、推出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以来,大力推进“文化+”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城市业态的升级,也催生出一大批文化产业新亮点。从本届清明文化节中,人们能够强烈感受到“文化+”带来的深刻变化。

    本届清明文化节开幕之后,一年一度的踏春大巡游活动如期举行,今年的踏春巡游规模更大、人数更多、节目更加丰富多彩,而且首次采用水路、陆路齐头并进的形式。陆地上,盘鼓、梵乐、傩舞、赠柳等民俗展演轮流上演,令人眼花缭乱;水面上,包含“倾城计划”、大宋御河水上婚礼、宋词乐舞、宋茶文化等多种主题、各具特色的画舫船阵表演精彩迭现,完美再现了一幅盛世清明图景。在巡游队伍中,由“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20个城市代表组成的方阵备受关注,来自广州、海东、西宁、扬州等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代表,在北宋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开封,重新寻找当年宋都“八方争辏,万国来朝”的帝都气韵。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长528厘米、宽24.8厘米,通过810多位各色人物的生活场景,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故乡”,长期以来,这幅传世名画背后的故事始终受到开封人的热切关注。在本届清明文化节的重磅活动之一——《清明上河图》研究学术报告会上,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以“十问《清明上河图》”为线索,通过全新的视角为大家解密了这幅传世名画。在长达3个小时的报告会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张择端究竟是谁、他是怎么走上绘画道路的、他在什么时候画的《清明上河图》、他到底画的是什么地方、他表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等10个方面,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画家张择端,探讨了名画的绘制历程、创作意图和折射出的历史变迁,与大家共同分享这幅传世名画背后的无穷魅力,使这幅传世名画穿越千年,再次在人们面前变得生动、立体。

    与电影“百花奖”、书法“兰亭奖”、戏曲“梅花奖”、音乐“金钟奖”齐名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都与清明文化节结缘,本届清明文化节开幕当天,全国吹歌“山花奖”展演在清明上河园隆重拉开帷幕。天津的《吉庆有余》、河北的《放驴》、内蒙的《走西口》、安徽的《雁落沙滩》、福建的《四喜临门》、山东的《红嫂情》、河南的《俊鸟报春》……这项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国家级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支代表队百余名艺术大师参加展演。艺术大师们粗犷刚劲、剽悍激昂、形式多变的吹奏,令听者为之心折。

    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还依托 “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举办了“拥抱春天 诗意汴梁”开封市大型春季悦读会、“舞动开封”广场舞大赛、斗茶文化系列展演等一系列富有开封风格、开封底蕴的文化活动。“文化+节会”的成功实践,让清明文化节民俗味儿更浓、文艺范儿更足。

    精品展演好戏连台

    经过多年的创新运作、深入挖掘,重大展演活动已经成为开封文化旅游产业既叫好又叫座的“金字招牌”。本届清明文化节期间,一系列精品展演活动经过进一步打磨提升,以全新面貌呈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

    随着音乐响起,湖中喷泉款款升起,不断变化着造型,结合五彩灯光,为游客带来一场声、光、电、水以及充满千年古城文化韵味的视觉盛宴。4月1日晚,作为清明文化节的组成部分,开封西湖水秀惊艳上演。开封西湖水秀是中国首个超大型折叠装置的喷泉,以表演“古都童谣”为主题,以折扇、明月为背景,结合光、声、电等技术,为人们呈现了梦回古都繁华盛世、展望美好未来的生动画面。精彩的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的满堂喝彩,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手机进行拍摄。

    扣人心弦的情节、惊险刺激的马战、丰满生动的人物,马战剧《岳飞枪挑小梁王》在原有马术竞技类剧目的基础上进行全新创作,利用群众耳熟能详的岳飞故事诠释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目集战马、扬沙、炮战、飞箭等多种元素,采用全景式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现代影视科技,将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游客仿佛身临其境。

    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2016版在过去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提升,场景将更加美轮美奂;多媒体大型歌舞秀《千回大宋》经过精编提升,运用现代高科技和多种创意手段,以恢弘的气势、绚丽的色彩,再现了汴京繁华;铁塔光影秀《铁塔传奇》经过改版升级,画面更精彩、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还有盘鼓大赛、海洋文化展演、清明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宋绣精品艺术展、官瓷精品艺术展、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展、三甲生辉清代科举名人书法展、刘青霞生平事迹展…… 

     一台台精品展演,如同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在清明文化节的大舞台上争奇斗艳。

    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清明是春天的节日,它属于全体人民。如何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是开封举办清明文化节过程中持续不断探索的方向。

    一直以来,清明文化节的活动内容不断调整,但让群众“唱主角”的基本原则始终未曾改变;办会模式不断创新,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思路始终未曾改变;组织方式不断变化,注重群众参与和互动的基本理念始终未曾改变。

    开门办节带动全民参与。清明文化节开幕式上,一场清新而富有浓浓清明韵味的宋韵清明民俗表演,将沉淀在历史深处的清明民俗记忆钩沉出来,令人赏心悦目、沉醉不已。然而许多人不曾想到的是,这样一台高水准的演出,许多演员都是主办方从城墙根下的晨练队伍中“临时抓来的”。清明文化节踏春大巡游中,规模上千人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穿越古城,汇成了一座流动的“民俗博物院”,吸引人们夹道观看、连声喝彩。然而许多人不曾意识到,巡游队伍本是由群众自发组成的,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不管是专业文艺工作者还是民间业余爱好者,只要你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民俗绝活,都能在巡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全域联动实现全民共享。本届清明文化节期间,全市各景区、景点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清明上河园的民俗绝活表演、蹴鞠表演,龙亭公园的皇家仪仗队与群众互动情景表演,铁塔公园的清明赠柳活动,天波杨府的第七届国际郁金香艺术节,中国翰园的第三届清明孝道文化节,开封府的“颁新火”大典,万岁山的大宋武侠节,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我们一起看春天”交友大会,汴京公园东京极地海洋馆举办的极地动物展示表演……各个县区也都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城墙下、水系边、大树旁,处处都成了舞台,这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使不同需求、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游客和群众都能深入参与其中,都能得其所哉、得其所乐。

    正如有关专家评价的那样,如果把清明文化节比作一台精彩的大戏,脚本的创作者是群众自己,唱戏的主角是群众自己,看戏的观众还是群众自己,真正做到了把节日还给人民群众。

    招商引资再结硕果

    开封是一座发展机遇叠加的城市,面临“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及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大发展机遇。开封是一座发展前景美好的城市,先后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是清明文化节始终坚持的办会理念之一。借助清明文化节的强大影响力,开封作为河南省乃至国家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吸纳资源和要素的“聚宝盆”效应正进一步凸显。

    4月1日举行的2016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市情说明、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吸引了光彩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袁成钢,北京世纪国际集团CEO葛凌跃,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应国永,德国ACT化工公司董事长瑞曼·高发瑞,优德控股集团董事长牛留栓等400余名国内外客商的参加,当日签约的项目中,投资项目56个,总投资344.7亿元;贸易项目9个,合同金额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时,我市发布了八大类167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总投资3042.8亿元。

    近年来,我市着力破解招商线索生成、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企业生产入库等各环节不互联互通的难题,加速建立完善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项目运作链式机制。为推进项目中疑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我市建立完善了领导分包、分类推进、县区会商、重大项目联席会议、重大项目巡回督导和奖惩激励等重大项目推进“六项机制”。这一切,都将加速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投产,为开封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缅怀先烈激励奋进

    缅怀先烈,慎终追远,是清明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遗传密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纪念活动,引导人们在追思中汲取奋进力量,凝聚发展合力。

    禹王台景区,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前,由中共开封市委统战部、民革开封市委承办的2016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祭拜辛亥革命烈士活动隆重举行。开封民革党员、辛亥革命后裔以及开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共计300余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墓敬献花篮,向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并参观了十一烈士生平事迹展览,表达敬仰与怀念之情。“学习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破难攻坚、扎实工作、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用聪明才智创造开封美好的明天”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在团市委等部门的积极组织下,全市青少年在清明节前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活动——祥符区第一高级中学、博望高中、实验中学等学校300名学生来到市烈士陵园,举行清明节祭扫烈士暨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禹王台区、龙亭区组织辖区学校通过开展国旗下的演讲、专题展览、纪念仪式、走访慰问烈士家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祭奠先烈英魂;顺河回族区组织学生重温革命先烈英勇报国的感人事迹,邀请“五老”人员为学校师生讲述革命英雄故事……

    4月2日,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一片庄严肃穆,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我市社会各界人士近500人在这里开展纪念活动,人们向刘少奇铜像敬献花篮,听取陈列馆工作人员讲解刘少奇同志革命事迹。在实地实景中,大家对刘少奇同志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开封发展的美好明天也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作者:董帅奇 通讯员:刘纯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