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在出土两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之后,于今年5月首次发现两块古人类肢骨化石。
这是灵井许昌人遗址自2005年发掘以来首次发现肢骨化石。
2015年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1至2是股骨,3是顶骨
首次出土古人类肢骨化石”
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说,在被发现的两块古人类肢骨化石中,一件为左侧股骨远端后面残片,另一件为左侧股骨近端残段,股骨头的骨松质上有啃咬痕迹。这两件古人类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由于化石同出土于13号探方,相距较近,可能属同一个体。肢骨化石是自2005年发掘以来的首次发现,也是第一次在9号探方以外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这次发掘还出土一件顶骨化石断块,其形状和2014年发现的“许昌人2号头骨”接近。新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布在13号探方东南部位置,和曾发现古人类头骨的9号探方相邻,同属于灵井许昌人遗址第11层,地层年代经测定距今为10万年左右。9号探方以曾出土著名的“许昌人”头骨化石而闻名。
2015年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石器,1至4是钻器,5至8是削器
有助于破解古人类的进化密码
截至目前,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发现至少9个古人类个体,包括老年、壮年和未成年各个阶段的化石标本。近年古人类化石的集中出现,使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近70年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今年出土的肢骨化石进一步证明该遗址在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次发掘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共同完成的。参加今年发掘的古人类研究专家吴秀杰研究员认为,和以往的发现相比,今年的发现尤为重要:
一是首次出现了古人类头后骨化石,以便研究人员更有条件破解古人类的进化密码。
二是从今年的出土位置看,人骨化石位于发掘区西北部的13号探方,在一小型湖泊的北部边缘位置。在遗址形成初期,这里地势较高。她据此推测说:“假如以往发现的人类化石因为重量的不同有短距离水力搬运的话,那么在13号探方附近可能埋藏有牙齿或其他重量较大的人类化石,因此向北扩方可能会有新的古人类化石发现。”
关于未成年个体股骨头上的啃咬痕迹,李占扬认为是食肉动物所为,但也不排除人类食用股骨头营养物质的可能性。李占扬介绍,除了古人类化石以外,今年在第11层还发掘出土了1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和加工精美的石器。
石器中小型钻具制作精致,左右对称,可代表本遗址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同时,大量石器、动物和人类化石在第11层出现,说明该层所代表的时期是古人类最繁盛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今年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的第11个考古发掘年份,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而整个遗址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上。
遗址第11层和第5层收获最大
在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发掘过程中,2007年年底,考古发掘出土了16块古人类头骨断块、大量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该处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形成时间处在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段,距今10万年左右,从而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之后,该头骨代表的人类被命名为“许昌人”,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4月,在9号探方又发现一颗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其他个体的头骨碎片,较完整的头骨被称为“许昌人2号头骨”。
目前,灵井许昌人遗址已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已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性质(第11层)为古人类在泉水边屠宰动物、制作(使用)石器或其他工具的生活与工作营地。就地层而言,以第11层和第5层收获最大。第 11层现已发现1、2号两颗许昌人头骨化石、肢骨化石以及所属9个古人类个体、大量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距今10万年左右。
人类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第5层出土了大量的细石器、小鸟雕像和早期陶片,对于研究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十分珍贵,距今1.35万年左右。
- “许昌·瑞贝卡号” G568高铁首发仪式举行 2015/8/3 9:56:29
- 全省新常态下旅游景区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在许昌鄢陵县成功举办 2015/7/27 10:19:52
- 许昌旅游资讯网改版升级,华彩上线! 2015/7/20 8:57:07
- 许昌:多彩三国园,最美灞陵景 2015/7/20 8:42:51
- 2015豫南五市旅游联盟年会在淮阳召开 2015/7/15 9:13:26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