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鹤壁市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集团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
http://www.hnta.cn 2015/7/31 10:37:2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鹤壁市的旅游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日臻完善,产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信息服务、饮食住宿等关联产业正在崛起。但是如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达到新常态,仍然存在着突出问题,尤其是旅游景区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低,投资模式单一,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旅游企业规模小,旅游产业整体效益不高;旅游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大。

    为进一步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快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打造“鹤壁旅游升级版”,促进鹤壁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鹤壁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成立“鹤壁文化旅游集团”。

    一、集团的四大功能定位

    鹤壁旅游集团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物流两个新兴产业顶层设计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鹤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投资平台,是政府、资源、企业之间的桥梁。按照“统一规划。合作开发。主体经营、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科学运作旅游集团,最大限度盘活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全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旅游集团的组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多方合作”的原则。

    “政府主导”,就是突出政府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作用,加大政府监管和服务,确保文化旅游产业有序、生态、健康、快速发展。

    “市场运作”,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和调节能力,凡是市场能办好的事情,一律交给市场办。特别是对一些经营类项目,原则上政府不再作为经营主体出此案。

    “资源整合”,就是通过市场配置和资本纽带,将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整体设计,并逐步实现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统一品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佳化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多方合作”,就是大力吸引省内外旅行社、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进入文化旅游领域,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共同开发、经营和管理。积极探索合资、合作、托管、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合作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和旅游业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集团的五大主营业务

    集团主营业务主要有五大板块:一是旅游地产,主要从事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和旅游街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等;二是综合服务,主要从事智慧信息、票务咨询、住宿交通、特色购物、地接导游等业务;三是广告传媒,主要包括文化旅游的户外宣传、标牌制作、媒体合作、宣传策划等;四是规划设计,主要承揽文化旅游的策划、规划以及具体项目的设计包装等;五是景区开发,主要对旅游景区实施参股、控股、托管、合作开发等,打造重点景区和品牌线路。集团主要职责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管理为核心,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依靠集团公司资金人才优势,对优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和经营,尽快促其做大做强;把旅游集团建成重点项目的投资平台、招商引资的代理平台、体制改革的推进平台,龙头企业的孵化平台,成为全市文化旅游的助推器、发动机和加油站。

    三、目前的三项重点工作

    1、快速推进鹤壁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

    鹤壁旅游综合体是旅游集团的首个重点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300余亩,200亩中央公园点缀其间,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商业布局主要以空中连廊贯穿各大版块,将各功能区融为有机整体。主要功能区布局设计有六大板块:智慧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休闲娱乐演艺中心、星级酒店、旅游商品展示中心和旅游综合购物中心、特色餐饮街、高档居住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鹤壁全域式旅游景区的总调度中心、集散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成为拉动鹤壁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旅游综合体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身,实现了六大要素的完美结合;具有旅游中枢、高铁地标、绿色节能、海绵城市、经典园林五大特色,占尽了先机。

    旅游综合体项目已办理了《项目备案确认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环评批复》等相关证件。项目于2014年初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包括旅游服务中心在内的五栋大楼已完成土方、打桩、正负零施工等基础工程,主体建设正在热火朝天进行中,一期主体工程将在2015年年底全面竣工,二期工程将在2016年年底全面竣工。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
    通过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从低附加值的“门票经济”向高附加值的“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开发模式向综合开发转变,从旅游产业链的纵向发展向产业集群的圈层式发展转变,旅游综合体正是这三大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鹤壁市旅游综合体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全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20%,游客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劳动就业1.2万人。

    2、稳步推进旅游资源整合

    集团根据市委议事会的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谋划、依法推进”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鹤壁市的生态优势,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康体养生游和特色乡村游,打造龙头产品,形成聚焦效应,加快推进全国著名“休闲之都”建设步伐。

    一是对天然太极图旅游景区的开发。3月3日,集团与淇滨区政府、河南中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淇河天然太极图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合作协议,现集团与其他两单位已签订了托管协议。

    二是对盘石头水库坝后旅游区的开发。3月初,与盘石头水库建管局签署了关于淇河盘石头水库坝后旅游区开发项目合作协议,现正处于深度合作洽谈中。

    三是对纣王殿景区的开发。与郑州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淇县黄洞乡政府合作开发纣王殿景区,近期正在商议具体合作事项。

    四是与淇河生态区项目进行合作。目前,淇河生态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200万元,相继完成了航拍、淇河污染调查与评价、淇河水资源调查、地热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固化、湿地公园绿化景观设计、生态区项目总体策划、规划等工作,启动了地热井钻探、下庞村拆迁安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湿地公园鹤类养殖基地打造等工作。为快速推进鹤壁淇河生态区项目顺利进行,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提议,决定在原河南国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鹤壁分公司的基础之上由旅游集团和淇滨区政府参与组建新的开发公司。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先资本整合,再资源整合”的要求,集团正在就浚县古城、淇县云梦山与古灵山、鹤山区五岩山、淇河生态示范区等商讨股权投资与合作事宜。与北京木子虹公司、鹤山区政府共同开发鹤壁窑项目等也正在洽谈论证;成立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正在进行调研。

    3、积极开展引客入鹤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市旅游大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组织更多客人来鹤旅游,集团于2014年9月份成立了鹤壁鹤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鹤旅国际挂牌成立以来,积极高效开展各项业务,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先后与鹤壁二十多家酒店,三家4A级景区协商合作事宜,并签订合作协议。结合市场需求,分别设计出国内、国外热点旅游线路数十条,为本市居民提供出游服务。邀请中州国旅、北京百纳国旅、大河报、郑州市旅游协会、河南省百事通等几十家旅游企业和机构来鹤考察,协商合作事宜及合作方案。与店连店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相关协议。制定并完善了“鹤壁一日游”、“鹤壁两日游”方案。

    四、下一步打算

    集团下一步的所有工作全部围绕鹤壁文化旅游集团上市开展。

    1.项目策划实现创新化

    以鹤壁旅游综合体项目为契机,以振兴鹤壁旅游业为己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突出发展旅游+物流主业,稳步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巩固集团在鹤壁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力争把集团建设成为一家股权多元、主业突出、多业并举、自主经营、管理先进、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旅游企业集团,为鹤壁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企业发展实现集团化

    一是从着力完善集团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逐步完善集团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二是按照集团化发展的要求,以股权控制式的组织模式为目标,建立起资产经营一体化,垂直控股的母子公司体制形态,强化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三是通过联合证券公司进行资本运作,以行政划拨、股权转让、控股(参股)经营等多种低成本扩张方式,进一步做大集团公司规模,下一阶段拟考虑的对象是物流公司、海关免税店、旅游车队等。

    3.集团管理实现信息化

    一是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的硬件网络优势,在集团公司内部搭建起畅通、快捷、有效的财务信息平台,形成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快报系统;二是建立起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管理的枢纽作用,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三是配合全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集团公司网站,实现网上营销和网络招商。
作者:刘建军 通讯员:周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