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让旅游节会为洛阳经济“添薪”
http://www.hnta.cn 2015/7/9 9:22:2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如今,细数洛阳的节会——春有牡丹文化节,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旅游节……旅游节会活动内容丰富,四季接连不断,已成为全市旅游业一大亮点。旅游节会活动是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有效载体。在各种旅游节会不断涌现的同时,如何创新、如何持久,使其持续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值得思考。
  
    1 从四大节会到百花齐放
  
    “春可赏花秋摘果,夏可避暑冬赏雪。”随着国民休闲旅游时代到来,出游已成为都市大众娱乐消遣的一种常态化方式,而节会活动无疑成为托起休闲时代最为直接而有效的载体。“近年,来洛游客的数量逐年攀升,丰富多彩的旅游节会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今年的牡丹文化节,全市共接待游客1970.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2.93亿元;去年的河洛文化旅游节,全市共接待游客926.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76亿元。该负责人表示,在去年全市旅游业各项指标中,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节两大节会合力贡献超过三成。特别是清明、五一小长假和牡丹文化节相连,十一黄金周和河洛文化旅游节相融合,形成了洛阳特有的两个“旅游黄金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最初时的牡丹文化节,到如今的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旅游节,洛阳旅游已形成四季有节会的格局。在四大节会的带动下,我市各县(市)区纷纷举办起一系列的特色节会活动,以聚拢人气和财气。汝阳杜鹃花节、洛宁金秋苹果节、孟津会盟荷花节、宜阳灵山莲花节……如果说当年的牡丹文化节是“一枝独秀”的话,现在洛阳的节会活动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2 节会搭台、经济唱戏
  
    “节会活动并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载体这样简单。”河南科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表示,从国际、国内的经验来看,经济性节会活动是蕴含巨大商机的“聚宝盆”,一个成功的节会活动,为当地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后续效应是不可估量的。
  
    这在我市部分县(市)区举办的节会活动中已有所体现。依托会盟万亩荷塘举办的孟津会盟荷花节,已成为洛阳的知名农业节会品牌。该节会活动带动周边旅游景区游客量大幅攀升,拉动了当地旅游消费,各“农家乐”餐馆异常火爆,也带动了会盟农产品孟津梨的热销。
  
    去年伏牛山滑雪旅游节期间,高峰时景区内4个停车场天天爆满。每天不到7点,就有人在四季滑雪馆门口排队等待进场;每天9点前后,景区就进入高负荷运转状态,索道、滑道、草上娱乐等十几个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到了晚上,景区内依然游人如织,有人在广场上参加篝火晚会,有人继续在四季滑雪馆里游玩。
…………
  
    “通过大型知名旅游节会活动的带动,各县(市)区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旅游资源将得到充分展示,这有利于一个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延军说,“节会搭台、经济唱戏”这一现象,在我市各县(市)区旅游节会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高延军表示,从宏观方面来看,节会经济促进了要素集聚,有效带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商贸、会展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从微观方面来看,节会经济有利于资源聚合,促进投资与消费,扩大本地就业与增收。
  
    3 繁荣背后也有不足
  
    回想起去年参加的一次旅游美食节,市民张珂很是郁闷:“我们花了几个小时赶到现场,发现只有几十个烧烤摊之类的‘美食摊’在营业,在节会开幕式过后,剩余的节目就是围着烧烤摊转,附近更没什么景点可玩,实在没意思。”
  
    更令主办方尴尬的是,由于该活动口碑不佳,加上开幕式过后就没了吸引游客的活动,随后的几天游客非常少,前来参展的“美食摊”连摊位费都挣不回来,更别说赚钱。在各县(市)区加快节会活动举办步伐的同时,记者采访发现,节会活动数量过多、同质化、水准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有所显现:一些旅游节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处于效仿阶段,活动只是歌舞表演、特产采摘等,缺乏吸引力;  还有一些节会活动还处于政府主导阶段,企业、市场参与度低,以至于在各县(市)区节会中,虽然不乏打响品牌、脱颖而出者,但轮番上阵、屡战屡败者亦不在少数。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洛阳旅游节会活动虽然蓬勃发展,但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刚刚落幕的小浪底观瀑节,虽已成为小浪底旅游的品牌,但还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小浪底景区旅游项目开发不足,尤其是水上项目开发不够。小浪底水库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上面积296平方公里,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然而,目前景区内的旅游项目比较单一,难以吸引游客,造成小浪底景区长期处于“温吞水”的局面。
  
    此外,景区旅游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小浪底景区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交通等设施还无法满足游客需求,造成旅游高峰期车辆拥堵、散客参观不便等,影响游客的旅游质量。
  
    4 让旅游节会为经济“添薪”
  
    业内人士表示,洛阳交通日趋便利,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交通方便能引来客人,也方便客人随时离开。如何让他们留下来促进“二次消费”?节会活动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都市旅游内涵不断丰富,地域融合更加深入,引客来不再是我市旅游业的简单追求,更深层的思考是:在拉动旅游消费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节会作为市场需求的体现,必须经受市场竞争的洗礼,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是其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前提与关键就是:按照节会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运作。高延军表示,节会活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关键,一个持久有影响力的节会,必定是具有创意的节会。同时,节会活动要实现产业链延伸,关键还得突出“特色”二字,而文化特色是最具地域性和吸引力的。任何一个“节”经济现象,一定是 通过“节”文化内涵的创意,产生巨大的产业链效应,并衍生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延伸效应。
  
    节会活动已成为不少地方提高知名度、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目前洛阳一些节会活动仍未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运作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明显。业内人士建议,地方政府应实现由“办节”到“管节”的职能转变,在节会活动中灵活进行市场化运作,科学策划,找准定位,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作者:戚帅华 通讯员:文阳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