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大量牡丹鲜切花、牡丹苗木出口,牡丹飘香海外。近年,得益于互联网平台这辆“快车”洛阳牡丹芍药鲜切花、苗木等产业快速发展。
4月底5月初,正值牡丹鲜切花大量集中采切之时。在我市国家级牡丹种苗花卉出口安全质量示范区内,工作人员正抓紧在大田里采切牡丹、芍药花,一枝枝采切下来的鲜花被整齐地放在塑料筐中,随后被运往洛阳神州牡丹园空调冷室,经过人工去叶、分株、捆扎、消毒、包装等工序,随即运往洛阳机场。
“这些鲜切花将被运到广州、昆明,然后出口至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市神州牡丹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正林说,在采切高峰期,平均每天采切牡丹花3万枝至5万枝。除了一部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销售,很大一部分鲜切花出口至欧美、东南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洛阳牡丹鲜切花、种苗的销售,主要依靠互联网。付正林的手机微信不断有信息提示,大多是他在向客户发送切花照片、与客户沟通。自2014年起,该公司牡丹、芍药鲜切花及种苗的销售基本实现网上交易,安排有专门的网络客服人员,将牡丹的照片、视频等通过微信、官网等宣传展示,“下单—发货—货款清算”的互联网销售流程就这样展开了。“现有40余个大客户,见过面的只有3个,其他客户全部在网上交易。”付正林说。
“没有互联网,就难有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的快速发展。”付正林说,鲜切花销售讲究时效性,网上销售可大大缩短发货周期。以前,一单业务要经过发传真、产品照片及现场查看等程序,最快要1周才能发货;目前,每枝鲜切花从采切到发货可在10个小时内完成。效率提高带来的是成本降低。目前,牡丹、芍药鲜切花不用送进冷库进行冷藏保鲜,同时也减少了交易双方见面等环节。
洛阳市牡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牡丹、芍药鲜切花及种苗的出口,最早多是城市间友好交流,近年,随着洛阳牡丹知名度越来越高,其出口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洛阳鲜切花种植总面积约1000亩,年产切花量约1000万枝,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制约牡丹出口的瓶颈。
“四五个客户同时争一批货”“有多少要多少”……在生意场上,这样的场面理应让人高兴,但让付正林很发愁。大洋洲、欧洲的客户,仅单个品种的鲜切花张口就要几千万枝,但洛阳40余个品种鲜切花加起来不过1000万枝,只能无奈地看着一张张大订单飞走。
提高产量,要靠互联网思维
如何打破瓶颈?付正林说,“互联网+”思维不能只运用于产品的销售环节,更要运用于生产环节。 目前,洛阳牡丹及芍药鲜切花、种苗的种植、养护、采切等工序,还停留在人工作业的生产阶段。付正林建议,引进具有互联网科技含量的现代生产模式,采用数字化管理、机械化作业。同时,积极引入快繁组培技术,实现从 “单株变两株”到“单株变多株”的飞跃,在解决种植规模有限、供应量小问题的同时,也能提升鲜切花、种苗的品质。
业内人士李临剑表示,与其他经济作物不同,牡丹鲜切花及种苗的生产周期较长,其生产所需的技术等要求也较高。值得一提的是,牡丹、芍药鲜切花的采切期一般在10年至15年,高产期每亩收益在1万元至2万元,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有关牡丹生产方面的宣传和引导,推广“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小型生产基地的产品集中销售,积少成多,从而扩大牡丹、芍药鲜切花及种苗的生产规模。
- 《洛阳牡丹文化节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出炉 2015/5/7 9:07:54
- 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圆满落幕 2015/5/7 9:04:18
- 2015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结硕果 2015/5/6 8:35:10
- 洛阳市区多数牡丹园6日起免费开放 2015/5/4 16:26:27
- 五一小长假,洛阳迎客逾218万人次 2015/5/4 16:23:56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