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着力促进旅游二次消费
http://www.hnta.cn 2015/1/6 14:59:09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如果说观光游只能让游客走马观花,那么发展休闲游就是要让游客留下来,在洛阳消费。近年来,洛阳旅游业发展迅速,“聚人气”能力有余,但“聚财气”能力不足。专家表示,为让游客慢下来,需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其他旅游要素。
    前不久,北京游客黄逸纯和几个朋友相约来洛旅游,上午逛完龙门石窟,下午坐车去了白马寺。 “洛阳是个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城市,但与其他一些旅游城市相比,洛阳能留下来玩的景点和项目有点少,玩得不尽兴。”黄逸纯一语道出洛阳旅游业的“短板”。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如今更青睐休闲游,在游山玩水或欣赏人文景观的同时,享受吃、住、行、游、娱、购一条龙服务。”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表示,洛阳一些景区因自身发展局限,只能提供“行、游”或“吃、住”等单一服务,游客往往吃了、住了、游了,但没娱尽兴、购尽兴,大大降低了旅游的附加值。
    据洛阳市旅游部门统计,2014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970.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2.93亿元,各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较往年增幅明显。然而,每名游客平均在洛阳消费776元,全国平均旅游消费水平在800元以上。
    一些旅游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洛阳旅游市场上,高品质、低效益的观光游仍是市场主流,缺少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新型拳头旅游产品,缺少大型主题游乐项目,缺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产品,“聚人气”能力有余,“聚财气”能力不足。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洛阳通过举办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会,使洛阳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作为旅游配套服务的购物、娱乐等方面,离人们的期待还有差距。购物,是人们外出旅游,除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外的另一项重头戏。洛阳虽不乏特色旅游商品,但这些旅游商品面临着尴尬局面:牡丹瓷、澄泥砚等价格较高,动辄上千元,让普通游客望而却步;唐三彩、仿古青铜器等工艺品携带不便,质量参差不齐;竹编、字画、剪纸等纪念品,缺乏特色,式样单一……
    “虽然洛阳街头的土特产经营店不少,但在旅游线路上缺乏与景区相配套的大型购物场所,使得旅游商品经营长期处于‘散兵游勇’状态,让游客无从选购。”洛阳国旅负责人翟曼红说。“以前,旅游是一项小众化的活动,旅游目的地无非是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一项大众化的活动。”刘溢海说,随着旅游业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发展,“娱乐”“休闲”“消费”正逐步代替单一的“旅游”,但目前我市娱乐设施不足、缺乏特色,导致游客“想娱乐,却没地方去”。 
    旅游业人士表示,发展休闲游就是要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其根本之道在于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二次消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中谋求综合效益。
在旅游购物发展方面,一方面,应注重从品牌内涵、文化特色、包装设计、购物环境等方面提升旅游商品的内在品质,针对游客消费能力、需求以及喜好,开发出一些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另一方面,可在市区设立一些旅游商品购物街,或者开设一些旅游商品店,并在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场所增加销售点,让洛阳旅游商品有更广阔的销售展示平台,进一步扩大洛阳旅游商品的规模。
    “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来临,洛阳应进一步做大娱乐产业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从而补齐娱乐消费‘短板’。”刘溢海表示,如今,在国内其他一些城市,以游乐场为主的主题公园纷纷开门迎客,这些大型游乐场涵盖游乐、休闲、景观、食宿等多种消费项目。同时,其配套设施丰富,吃喝玩乐样样齐全,游客参与性、娱乐性强。洛阳可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地方特点,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主题游乐场所,与传统景点实现互补,吸引游客来洛旅游消费。
作者:戚帅华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