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确定66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http://www.hnta.cn 2014/12/24 15:34:59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农村美,洛阳更宜居。美丽宜居乡村怎么建?有哪些标准?日前,河南省出台《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从乡村风貌、公用设施、生活宜居等三个方面,明确了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标准。洛阳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已遴选了66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正在逐步探索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路径和模式。
  
    1 乡村风貌:乡土气息 承载乡愁
    为避免乡村建设千篇一律,实施意见对乡土风貌的保护和提升进行了系统描述,涉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街巷建筑、农房建设、传统特色等。
    在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提升方面,农村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保护好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古树名木等乡村要素。同时,要提高廊道和村庄的绿化覆盖率,农户庭院要有花草树木,充分体现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
    街巷和民房的建筑风格是展示美丽乡村形象的重要载体。实施意见提出,街巷格局要保持山形水势、契合地貌,空间要错落有致、尺度宜人。其中,在建筑规模上,镇区宜采用多层,村庄不宜超过三层,保持整体风貌、色彩、风格和谐统一,切忌贪大求洋。农房建设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体现当地特色,防止盲目采用外来建筑样式、简单套用城市住宅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缺乏系统规划,建筑形式五花八门,规格参差不齐,很多特色民居也因年久失修而废弃。”洛阳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逐步强化对农村房屋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全力保护与传承好历史文化遗存、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支持传承人,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风景旅游、休闲度假等特点的特色乡村。
  
    2 公用设施:环境优美 设施便利
    环境脏乱差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最大障碍。“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以来,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治理的重点工作。
    实施意见明确,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要完善,日产日清不积存,积极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回收利用,逐步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青贮,鼓励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工作;村内柴草堆垛进院,规整垛放,不占道路。
    在畜禽粪便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实施意见指出,规模化养殖场要和居民生活区科学分离,并配套建设畜禽粪便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设施;分散家庭养殖户要建设畜禽粪便贮存设施,推进畜禽粪便还田利用;逐步建立农村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实现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该负责人介绍,洛阳将逐步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3 生活宜居:产业发展 乡风文明
    “村容村貌整洁但集体经济落后,不叫美丽乡村;发展农村经济,忽略村务管理,也不能称之为美丽乡村。”洛阳市委农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基础设施完善到位、农民致富有产业依托、乡风文明管理有序的村庄,才是我们要打造的美丽乡村。
    实施意见提出,要依托乡村空间或资源,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完善农村公用设施和乡村商业、教育、医疗、文娱等服务功能,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美丽乡村,民风建设至关重要。实施意见提出,要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乡风文明;要充分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具有河南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美丽乡村建设满怀憧憬地说。
作者:白云飞 通讯员:罗雯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