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水生万物百业兴——开封巧做“水”文章·经济篇
http://www.hnta.cn 2014/12/22 15:01: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亲水近水的开封人,更痴迷研究水,琢磨水,盘活水,点化水,锲而不舍地将“水”文章做得气势如虹。

    “开封过去兴盛于水,一度衰落于水,如今崛起复兴同样离不开水。”开封市方志学家沙旭升对这里的历史了然于胸,“水是解读千年古都兴衰的一把钥匙。”

    水之灵:妙手运筹“文商旅”

    初冬的龙亭湖,游人如织,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菊香,水面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不绝如缕。

    开封人爱说,风华绰约的宋词是汴河清波里飞出的精灵。“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开封没有资源大市那么丰厚的底子,但“地上水密布,地下城摞城,深厚的文化资源就是金山银山”。

    “开封经济水平尚无法与发达地区平起平坐,但打造‘北方水城’的亮丽品牌,已毫无疑问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说。过去,开封戴着文化旅游名城的帽子,却是铁塔“一根棍”、龙亭“三间房”的窘境,文化产业布局散、规模小、链条短,“白天在开封看庙,晚上到郑州睡觉”,游客留不住,大钱挣不到。

    到开封玩,“70后”的印象是铁塔、龙亭、大相国寺“老三篇”,“80后”爱逛的是中国翰园、开封府、清明上河园“新三篇”,“90后”纷纷点赞的是最潮的“一河两街三秀”。水城的绮丽风光、老街的古色古香与霓虹灯下的酒吧相得益彰,让人“看一眼忘不掉”、“待一段不愿走”、“走了还想再来”。

    具有无穷可塑性的水,启迪了开封人的思路。“文商旅模式”是开封市近3年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中提出的新概念,即旅游和文化融合催生经济效益、文化在旅游转型提升中找到突破口、商业在文化旅游驱动中实现繁荣,通过三者联动让开封的历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借水破题,以水为媒,开封依托水而不拘泥于水,弘扬水文化,盘活水资源,激荡水经济,以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成功推出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文商旅”一体发展之路,带动了开封的文化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

    水之秀:一水活城焕生机

    开封市委宣传部调研员高树田说,开封的水,已演绎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活跃因子”。烟笼湖水月笼沙,御河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欸乃一声,一艘满载游客的画舫,洒下点点银光碎玉,回望远处满目苍翠的包公祠,宛若碧波湖中一青螺。画舫在亭台楼榭间徐徐前进,桨声灯影中,一代词宗“李清照”款款走来,浅吟低唱“云中谁寄锦书来”,引得游人驻船争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盛景在曲水流觞、烟柳画桥的大宋风情里苏醒了、复活了。

    参加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的詹玛丽赞叹不已,开封让我们经历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梦幻之旅。“御河夜游将开封的夜经济点得更美更亮,人气非常旺,到周末更是一票难求。”宋都水系公司总经理谢东伟说。

    推开七盛角阳光纳里客栈,小桥流水,充满风情。前台接待赵莹莹说,这家来自丽江的客栈6月份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火暴,“APEC期间,上面一层住满了来自北京的游客”。由建业集团依托御河打造的这一“黄金水街”,是开封市首批建成的“文商旅”项目,自开街来,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负责项目招商的张新涛说:“带朋友来七盛角逛逛已成古城百姓待客的新民俗。”

    难以置信的是,“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棚户区,有的居民一家四口就挤在1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再用帘子隔开。过道只能推辆自行车进去。”曾在此居住30多年的市民李涛边比划边说。

    开封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以老城区改造为抓手,将一片片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变成了一道道宜游宜居宜商的城市风景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批喜人的文化项目呈“井喷”之势:

    2013年2月,书店街经过修葺,焕然一新,成为集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2013年5月,贯穿开封古城两大湖泊的御河正式通航;

    2013年10月,鼓楼复建竣工,我国最早的鼓楼重新“站”了起来,鼓楼特色商业街开街;

    2013年10月,大型室内歌舞剧《千回大宋》亮相“开封人的待客厅”小宋城,再现东京梦华;

    2014年10月,新落成的珠玑巷客家源文化广场迎宾……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宋城特色、优势互补的“文商旅”体验式产业链越拉越出彩。

    “今年开封的游客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休闲游、深度游正成为开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韩满库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将开封大宋文化打造成与西安汉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品牌。”

    美丽的汴绣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随着东京梦华半亩园、双龙巷民俗文化街区、银基文化产业园、朱仙镇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一大批新文化项目的建设,一个充满活力、亲切温润的新开封,从《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从《东京梦华录》的剪影里优雅走来……

    水之利:文化经济比翼飞

    开封变了,城区变“大”了,发展变“快”了,环境变“靓”了,品位变“高”了,人气变“旺”了,变得多姿多彩,韵味无穷,让人想不到、看不完、品不够。

    开封的美景,让参加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的市长们陶醉了,处处留下他们高喊“once more(再来一次)”合影留念的身影。

    看到开封古城的繁华盛景,86岁高龄的著名诗人余光中高兴地说:“开封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千年繁华传为佳话。而今重新找回那段历史,在新时期得以传承,让人钦佩!”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开封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总经理王纪山颇为感慨:“只有让文化转换成项目产业,资源才能成为资本财富。”

    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随着一幢幢新厂房破土动工、一个个新项目开工建设,产业拉动下的开封新区日新月异,让人既熟悉又陌生。

    “经济竞争的实质是创新竞争”。昔日舟楫相连的运粮河畔,北大资源城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其负责人余丽说:“开封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城市的时尚与新潮。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更有信心建设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城区。”

    经济成为文化发展的支撑力,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经济强市比翼齐飞,让开封的文化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实力、发展后劲。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开封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发展速度已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前10个月,开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2位。开封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大喜说:“以往到省里开会,不敢往前坐,发言嗓门放不大。过去看开封指标从后往前查,现在是从前往后查。”

    登上即将开通运营的郑开城铁宋城路站台,站在碧波荡漾的开封西湖湖畔,一次次眺望远处的老城区,大有“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之感。一个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古都如同迷人的双面绣,恰似一幅精彩绝伦的《清明上河图》,磁石般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