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客会成功举办盘点及思考之三(2)
http://www.hnta.cn 2014/10/24 10:42:2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挖掘利用根亲文化正当时
思乡恋家是中国人共有的特性。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华人回国寻根祭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根亲文化是从寻根文化中发展过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随着华人华侨寻根热的兴起,根亲文化可谓风生水起。
这种对祖根的依恋、对亲缘的向往、对故国家园的魂牵梦绕、对中华文化的自豪认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感中不断酝酿、发酵、积淀、升华。
“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开封,发展根亲文化大有可为。”开封市文史专家、河南省史志协会原副会长沙旭升告诉记者,在中国历史上客家人从中原地区五次南迁,很多有影响的客家人是从开封一带出发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仕宦望族成为南迁的主力军,从开封南迁的士族主要有济阳蔡氏、济阳江氏、开封郑氏以及陈留阮氏。北宋末年,金兵攻破国都东京(今开封),此次南迁的北宋文武官员约1万人,吏胥约7万人,各阶层民众计有数百万。仅从开封南迁的人口就超过60万。至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中原南迁人口已达500万,他们除迁居苏、浙地区之外,更多的是迁居到闽、粤、赣交界地区,是客家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南宋灭亡后,包括南宋遗民和赵宋皇室子弟在内的10多万民众流亡闽、粤、赣、琼各地,部分赵姓皇室逐渐融入客家先民之中。两宋时期及之后从开封南迁的客家先民最多,主要有赵氏、魏氏、吴氏、蔡氏、三槐王氏、张氏、杨氏等。
从开封走出的客家人在南迁中,和从中原其他地方南迁的客家人一样,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生活习俗和社会影响。孙中山先生的祖辈就是唐朝末年从开封南迁的客家先民,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2003年专程来开封寻亲认祖,福建最著名的客家土楼的建设者是北宋灭亡时从开封迁出的。因此,开封素有“客家祖根地”和“河洛文化沃土”之称。
2012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开封成功入选“全球十大根亲文化圣地”,充分彰显了开封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日前,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刚刚在开封市圆满落幕,用文化引领开封旅游实现新跨越已成共识,打好根亲牌,弘扬客家文化,让全球华人“回家”恰逢其时。
目前,发展根亲文化在国内多个城市形成共识,不仅活跃了民间文化,而且加强了区域合作,增进了友情亲情。仅在河南,各地市结合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开发利用根亲文化资源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淮阳伏羲姓氏文化节、固始根亲文化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在利用节会这种形式开发根亲文化资源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
在开封市,为了弘扬杨家将爱国主义精神,1995年,在天波杨府成立了“天波杨府”联谊会,开展天波杨府历史文化学术研究,收集整理、保管天波杨府、杨家将和杨氏族谱的各种文献资料,积极开展全球杨氏民间组织的联谊活动。开封作为荥阳郑氏的发源地和祖籍地而知名于世,历史有明确的记载。2004年,开封市社科联、民政局批准郑金河等人成立了开封市郑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延续多年的开封郑氏研究步入坦途。此外,三槐王氏也是当下开封根亲研究的亮点。
关于如何打造开封根亲文化的影响力,沙旭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开封是许多客家大姓的郡望地和祖根地,姓氏文化是开封根亲文化的优势资源。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对开封的姓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动员高等院校和社科界相关学会,积极开展客家文化的深入研究,并加强开发利用。此外,要打破条块限制和区域限制,对相同或相近的根亲文化资源加强整合,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实现对开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化形象品牌来实现的。沙旭升建议,要开发利用根亲文化,扩大开封根亲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应在挖掘和提升根亲文化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发现那些最具利用价值、最具开发潜力的根亲文化资源,与旅游、创意、现代科技和文化相结合,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全力打造成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根亲文化形象品牌。而这,正是开发利用根亲文化、发挥根亲文化价值的根本所在。
客家人,一个成功的群体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版图中,一支神秘的商帮正席卷中国大地及东南亚各国,并以顶级企业的霸气攻城略地,成为服装、钢铁、地产等行业巨头。
这个商帮正是客家商人。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民系之一。意蕴深厚、别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孕育了客家精神;磨难困厄的经历、超越人生的体验,锻造了客家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诚实、勤劳、智慧、勇敢的禀赋,成就了客家人事业的辉煌。
“客家商人”一词,首先出现于明清之际,是当时广东的四大商帮,这个以民系命名的商帮,以福建、广东、江西三地的商人为主,背后是遍布全球的1亿多客家人。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帮,以文化为纽带,保留着中原文化的特征,崇尚诗礼传家,守望互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正如熊德龙所说,客家商人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客家人从商有耐心、信心和爱心,客家商人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近百年来,客家人从广东梅州等地远渡重洋外出谋生,遍布东南亚各国。张裕集团的张弼士、“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早期客家商人的代表人物,“化工大王”田家炳、“领带大王”曾宪梓、“东南亚钢铁大王”何侨生、“毛衫大王”吴惠权、“国货大王”余国春等则是当代客家商人的翘楚。这些客家商人,大都是“布腰带出去金腰带归来”,写下了一个个创造财富的传奇故事,多年的游子生活,也让客商对家乡、对祖国有种特别的眷恋。
被誉为“客家之光”的曾宪梓,身上体现了客家人“勤俭诚信”的品格和精神。曾宪梓1963年赴泰国定居,学会了制作领带的技术;1968年,移居香港。为了谋生,靠6000元起家,办起家庭手工作坊式的领带厂,进料、设计、剪裁、缝制、推销全靠自己,靠着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打天下,缔造了金利来的商业传奇。他不畏艰难,敢说敢为的从政风格;他自奉甚俭,捐款数亿元的慈善情怀;他面对病魔,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这些都成为客家人的榜样和骄傲。
在开封,有一所以客家商人命名的学校。这个人,就是田家炳。田家炳祖籍广东大埔,16岁继承父业开办广泰兴, 1956年创办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1958年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香港,创办了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被称为“香港人造革大王”。2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田家炳捐助了数百所各类学校,因而又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
这样的商界翘楚在客家人中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在商界,客家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作为客家人的精英群体,客家商人无疑是客家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继承着客家文化基因,足迹踏遍东南亚各国乃至整个世界,在全球华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商人大多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团结一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代代薪火相传,一步一个脚印,在客乡异地站稳脚跟,开辟了新天地。
经贸大戏好精彩
亲人回开封,客家不是客,月照花窗,浓浓的是原乡情。贯穿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的,除了客家人回家的感动,还有客家人与开封人共谋发展的热情。
在世客会期间,伴随寻根问祖,不少客家人是带着找寻商机的目的而来,对他们而言,祖根地的发展是他们的骄傲,祖根地的兴旺是他们的自豪,而与祖根地一起奋起,则是他们的愿望。所以,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他们找到了合作契机和投资方向。投资兴业、反哺故乡、共谋发展,成为回荡在漂泊在外的客家人与居于中原大地的开封人之间的又一重要感情维系。
客属企业家反哺家乡、共谋发展、共创大业。
“一会一节”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唱戏、经贸唱戏,弹奏出婉转悦耳的协奏曲。
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乡情报告会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经贸活动是开封市重点产业大招商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封市充分利用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这一重要平台,围绕八个产业集聚区和十大产业集群,开展一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借助客家人雄厚的海内外资源、信息、实力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广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菊花文化节邀商、招商新的突破、质的飞跃,尤其是市情说明、项目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是参会规模和签约金额历届最大的一次盛会。
“今年的菊花文化节经贸活动坚持以重点产业大招商为主线,以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为平台,实现了招大引强、集群招商、知名品牌引进方面的新突破,呈现出鲜明的特点。”10月22日,记者采访了开封市商务局副局长丁冬。丁冬说:“在10月18日举行的开封市情说明、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共有94个项目在会上签约,其中投资项目84个,总投资980亿元,内资项目72个,总投资886.28亿元,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15.62亿美元;贸易项目10个,签约金额1.46亿美元。同时,各县区积极‘以花为媒介、以产业为依托’广邀客商,全市共邀请到世界客家侨领、客属企业家代表、商协会、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等400余位嘉宾与客商参会,这是积极开展重点产业大招商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
为做好客商邀请和项目对接工作,开封市商务局自6月以来,充分发挥产业招商组组长的高层引领作用,抓住“一会一节一论坛”最后两个月的招商黄金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围绕十大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央企和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叩门招商、“点对点”项目对接。6月,开封市长吉炳伟带队参加豫港经贸交流活动;7月,开封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侯红带队赴北京开展招商;9月5日至7日,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率领开封代表团到福建省晋江市,开展为期3天的招商引资活动,在全市形成大员上阵、主动出击开放招商的浓厚氛围,为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招商引资活动对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召开之际,各县区积极行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各县区举办的推介活动,展示了发展成果,推介了产业优势,加深了了解,强化了合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思乡恋家是中国人共有的特性。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华人回国寻根祭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根亲文化是从寻根文化中发展过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随着华人华侨寻根热的兴起,根亲文化可谓风生水起。
这种对祖根的依恋、对亲缘的向往、对故国家园的魂牵梦绕、对中华文化的自豪认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感中不断酝酿、发酵、积淀、升华。
“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开封,发展根亲文化大有可为。”开封市文史专家、河南省史志协会原副会长沙旭升告诉记者,在中国历史上客家人从中原地区五次南迁,很多有影响的客家人是从开封一带出发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仕宦望族成为南迁的主力军,从开封南迁的士族主要有济阳蔡氏、济阳江氏、开封郑氏以及陈留阮氏。北宋末年,金兵攻破国都东京(今开封),此次南迁的北宋文武官员约1万人,吏胥约7万人,各阶层民众计有数百万。仅从开封南迁的人口就超过60万。至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中原南迁人口已达500万,他们除迁居苏、浙地区之外,更多的是迁居到闽、粤、赣交界地区,是客家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南宋灭亡后,包括南宋遗民和赵宋皇室子弟在内的10多万民众流亡闽、粤、赣、琼各地,部分赵姓皇室逐渐融入客家先民之中。两宋时期及之后从开封南迁的客家先民最多,主要有赵氏、魏氏、吴氏、蔡氏、三槐王氏、张氏、杨氏等。
从开封走出的客家人在南迁中,和从中原其他地方南迁的客家人一样,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生活习俗和社会影响。孙中山先生的祖辈就是唐朝末年从开封南迁的客家先民,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2003年专程来开封寻亲认祖,福建最著名的客家土楼的建设者是北宋灭亡时从开封迁出的。因此,开封素有“客家祖根地”和“河洛文化沃土”之称。
2012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开封成功入选“全球十大根亲文化圣地”,充分彰显了开封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日前,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刚刚在开封市圆满落幕,用文化引领开封旅游实现新跨越已成共识,打好根亲牌,弘扬客家文化,让全球华人“回家”恰逢其时。
目前,发展根亲文化在国内多个城市形成共识,不仅活跃了民间文化,而且加强了区域合作,增进了友情亲情。仅在河南,各地市结合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开发利用根亲文化资源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淮阳伏羲姓氏文化节、固始根亲文化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在利用节会这种形式开发根亲文化资源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
在开封市,为了弘扬杨家将爱国主义精神,1995年,在天波杨府成立了“天波杨府”联谊会,开展天波杨府历史文化学术研究,收集整理、保管天波杨府、杨家将和杨氏族谱的各种文献资料,积极开展全球杨氏民间组织的联谊活动。开封作为荥阳郑氏的发源地和祖籍地而知名于世,历史有明确的记载。2004年,开封市社科联、民政局批准郑金河等人成立了开封市郑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延续多年的开封郑氏研究步入坦途。此外,三槐王氏也是当下开封根亲研究的亮点。
关于如何打造开封根亲文化的影响力,沙旭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开封是许多客家大姓的郡望地和祖根地,姓氏文化是开封根亲文化的优势资源。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对开封的姓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动员高等院校和社科界相关学会,积极开展客家文化的深入研究,并加强开发利用。此外,要打破条块限制和区域限制,对相同或相近的根亲文化资源加强整合,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实现对开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化形象品牌来实现的。沙旭升建议,要开发利用根亲文化,扩大开封根亲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应在挖掘和提升根亲文化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发现那些最具利用价值、最具开发潜力的根亲文化资源,与旅游、创意、现代科技和文化相结合,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全力打造成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根亲文化形象品牌。而这,正是开发利用根亲文化、发挥根亲文化价值的根本所在。
客家人,一个成功的群体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版图中,一支神秘的商帮正席卷中国大地及东南亚各国,并以顶级企业的霸气攻城略地,成为服装、钢铁、地产等行业巨头。
这个商帮正是客家商人。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民系之一。意蕴深厚、别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孕育了客家精神;磨难困厄的经历、超越人生的体验,锻造了客家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诚实、勤劳、智慧、勇敢的禀赋,成就了客家人事业的辉煌。
“客家商人”一词,首先出现于明清之际,是当时广东的四大商帮,这个以民系命名的商帮,以福建、广东、江西三地的商人为主,背后是遍布全球的1亿多客家人。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帮,以文化为纽带,保留着中原文化的特征,崇尚诗礼传家,守望互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正如熊德龙所说,客家商人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客家人从商有耐心、信心和爱心,客家商人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近百年来,客家人从广东梅州等地远渡重洋外出谋生,遍布东南亚各国。张裕集团的张弼士、“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早期客家商人的代表人物,“化工大王”田家炳、“领带大王”曾宪梓、“东南亚钢铁大王”何侨生、“毛衫大王”吴惠权、“国货大王”余国春等则是当代客家商人的翘楚。这些客家商人,大都是“布腰带出去金腰带归来”,写下了一个个创造财富的传奇故事,多年的游子生活,也让客商对家乡、对祖国有种特别的眷恋。
被誉为“客家之光”的曾宪梓,身上体现了客家人“勤俭诚信”的品格和精神。曾宪梓1963年赴泰国定居,学会了制作领带的技术;1968年,移居香港。为了谋生,靠6000元起家,办起家庭手工作坊式的领带厂,进料、设计、剪裁、缝制、推销全靠自己,靠着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打天下,缔造了金利来的商业传奇。他不畏艰难,敢说敢为的从政风格;他自奉甚俭,捐款数亿元的慈善情怀;他面对病魔,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这些都成为客家人的榜样和骄傲。
在开封,有一所以客家商人命名的学校。这个人,就是田家炳。田家炳祖籍广东大埔,16岁继承父业开办广泰兴, 1956年创办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1958年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香港,创办了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被称为“香港人造革大王”。2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田家炳捐助了数百所各类学校,因而又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
这样的商界翘楚在客家人中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在商界,客家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作为客家人的精英群体,客家商人无疑是客家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继承着客家文化基因,足迹踏遍东南亚各国乃至整个世界,在全球华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商人大多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团结一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代代薪火相传,一步一个脚印,在客乡异地站稳脚跟,开辟了新天地。
经贸大戏好精彩
亲人回开封,客家不是客,月照花窗,浓浓的是原乡情。贯穿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的,除了客家人回家的感动,还有客家人与开封人共谋发展的热情。
在世客会期间,伴随寻根问祖,不少客家人是带着找寻商机的目的而来,对他们而言,祖根地的发展是他们的骄傲,祖根地的兴旺是他们的自豪,而与祖根地一起奋起,则是他们的愿望。所以,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他们找到了合作契机和投资方向。投资兴业、反哺故乡、共谋发展,成为回荡在漂泊在外的客家人与居于中原大地的开封人之间的又一重要感情维系。
客属企业家反哺家乡、共谋发展、共创大业。
“一会一节”搭台,文化唱戏、旅游唱戏、经贸唱戏,弹奏出婉转悦耳的协奏曲。
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乡情报告会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经贸活动是开封市重点产业大招商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封市充分利用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这一重要平台,围绕八个产业集聚区和十大产业集群,开展一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借助客家人雄厚的海内外资源、信息、实力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广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菊花文化节邀商、招商新的突破、质的飞跃,尤其是市情说明、项目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是参会规模和签约金额历届最大的一次盛会。
“今年的菊花文化节经贸活动坚持以重点产业大招商为主线,以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为平台,实现了招大引强、集群招商、知名品牌引进方面的新突破,呈现出鲜明的特点。”10月22日,记者采访了开封市商务局副局长丁冬。丁冬说:“在10月18日举行的开封市情说明、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共有94个项目在会上签约,其中投资项目84个,总投资980亿元,内资项目72个,总投资886.28亿元,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15.62亿美元;贸易项目10个,签约金额1.46亿美元。同时,各县区积极‘以花为媒介、以产业为依托’广邀客商,全市共邀请到世界客家侨领、客属企业家代表、商协会、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等400余位嘉宾与客商参会,这是积极开展重点产业大招商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
为做好客商邀请和项目对接工作,开封市商务局自6月以来,充分发挥产业招商组组长的高层引领作用,抓住“一会一节一论坛”最后两个月的招商黄金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围绕十大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央企和大型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叩门招商、“点对点”项目对接。6月,开封市长吉炳伟带队参加豫港经贸交流活动;7月,开封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侯红带队赴北京开展招商;9月5日至7日,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率领开封代表团到福建省晋江市,开展为期3天的招商引资活动,在全市形成大员上阵、主动出击开放招商的浓厚氛围,为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招商引资活动对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召开之际,各县区积极行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各县区举办的推介活动,展示了发展成果,推介了产业优势,加深了了解,强化了合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作者:康冀楠 岳蔚敏 通讯员:单佳伟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世客会成功举办盘点及思考之三 2014/10/24 10:28:54
- 阜阳市政府考察团来汴考察智慧旅游项目建设 2014/10/24 9:02:57
- 开封菊花甲天下 开封各景区人气持续旺盛 2014/10/23 9:50:10
- “骑单车智游开封”宣传活动启动 2014/10/23 9:48:08
- 开封:文化强市 再添新力——世客会成功举办盘点及思考之二 2014/10/23 8:46:1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