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大美开封 国际盛会——世客会成功举办盘点及思考之一
http://www.hnta.cn 2014/10/22 10:04: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核心提示

    韶华易逝,乡情永恒。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届世客会,开封肩负“开封,让客家人圆梦”的承诺,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把本届世客会办成一届隆重热烈的盛会、节俭务实的盛会、精彩难忘的盛会,为客家人圆了一个美好的寻根梦。本届盛会,千年古都伸出了热情的双臂,展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恢弘大气的国际范儿。

    一次成功的国际盛会

    盛世盛会,圆满成功;欢欣鼓舞,举杯同贺!

    2014年10月19日,饱蘸全球客家人深情厚谊的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在祝福声中胜利闭幕。

    带着乡情远行吧,行走天涯的客家乡亲;一曲长歌为你送行,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

    宋词流芳,古韵悠长,八朝古都,千年守望……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还在每一个客家人的耳际萦回,开封——客家原乡人民响亮的声音,和这方热土上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一道,以“客家祖根地”的名义,已经随着踏上返程的四海客属乡亲远播世界,传遍全球有客家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聚也依依,别也依依,虽只短暂相聚,但乡音、乡情永不变。

    客从何处来?停下流浪的脚步,从故乡到异乡,又以异乡为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但“客家”之称始终未变。这是一种流浪身份的谦卑,一个对异域家园的感恩,一份对历史根脉的守望。

    三天的相聚,漂泊在外的客家人终于回到家乡,埋藏在心中的家乡情,自然而然释放于怀。

    “开封,让客家人圆梦”,为了突出这一主题,无论是文艺展演、旅游观光,还是接待服务、交流活动,抑或是场景布置,都融入客家元素,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热情,让嘉宾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这是一届非常圆满、非常成功的世客会!”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永远资深荣誉主席熊德龙对此次世客会非常满意。他说,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堪称典范!

    正如熊德龙所评价的那样,的确,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是一场展示客家风情、弘扬客家精神的盛会,是一场恳亲联谊、共谋发展的盛会,是一场节俭务实、特色鲜明、乡情浓郁、富有成效的盛会,更是一场赢得形象、赢得朋友、赢得信息、赢得支持、赢得投资的盛会!世客会的成功举办,不但体现了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办大事的卓越能力,而且体现了开封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天的恳亲、联谊,美好的记忆。

    10月17日下午,刚下火车的中山市客家商会会长李金东就被世客会志愿者围住。志愿者的热情让李金东感动不已。李金东不顾旅途的疲惫,欣喜地看着这座让他魂牵梦绕的古都。“古都开封,我始终心怀向往,今日一见,果真气宇不凡。开封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能够给开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李金东说。

    为了做好大会服务工作,打造文明整洁的城市形象,新郑机场、郑东新区高铁站、郑州火车站和开封市各大景区、酒店随处可见身穿黄色衣服的世客会志愿者。

    来自海内外客家乡亲怀着回家“寻根”的心情来到开封,而开封的一些出租车司机,也同样怀着一份心情,那就是为家乡出力、为家乡争光。10月17日中午,记者在路边叫了一辆出租车。一上车,司机赵治才看了一眼记者胸前佩戴的大会采访证,便道:“为世客会服务,我们不收费。”

    赵治才和其他为本次大会义务服务的志愿者一样,用真诚的服务和微笑,为自己的家乡开封增添着荣耀。一位名叫郑东启的志愿者说:“虽然我们累点,有时甚至来不及吃饭,但是能为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尽一分力,心中都是美滋滋的。”

    三天的融情、连心,一生的回忆。

    10月17日晚,第一顿团圆饭。来自世界各大洲的2000余名客家嘉宾齐聚清明上河园,品尝着开封地道传统菜,畅叙亲情。

    团圆饭毕,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震撼上演。闻乡音,叙乡情,解乡愁。浓烈如酒的客家亲情、原乡情怀,在歌舞中激荡、升华、传递……

    10月18日上午,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开封”祭拜仪式在客家源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贤达相聚在守望阁前以虔诚的祭拜和美好的祈祷,共同纪念先祖先贤的丰功伟绩,弘扬薪火永续的客家精神,回归辉煌灿烂的中原文化,构建血脉相通的深厚友谊。

    10月18日晚,乘着夜色,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主席团的部分客属社团领袖从包公祠码头出发,乘船夜游御河,体验水城魅力,尽享宋风古韵。

    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在开封举办,引发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10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大会盛况。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也分别报道了世客会盛况。

    10月19日晚,东京艺术中心华灯璀璨,客家情浓,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常回家看看”闭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为期3天的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乡音乡情永远相连,亲情友谊地久天长。开封,把四海客家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此次开封之行,注定是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叶嘉星情真意切地说。

    “开封有美丽的菊花,有好客的亲人。”美国纽约崇正会副主席顾青锋高兴地说,“来到开封,就像回到了老家。”

    展现开封的国际范儿

    宋韵悠长,宾朋齐聚。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在开封市隆重举行,全球客家人把目光投向了开封这座“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客家文化起源地。这是一届展示开封风采、弘扬客家文化的盛会,亦是一届恳亲联谊、热烈隆重的盛会,更是一届独具特色、共谋发展的盛会。

    世客会是一扇窗,可以让举办城市为全世界所认识;世客会是一道门,可以让举办城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世客会是一个契机,可以让举办城市向世人展示形象和魅力。2011年,开封市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而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正是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展现开封国际范儿的重要举措。

    开封是客家文化的起源地,是客家人最重要的祖根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迁徙造就了独特的客家文化现象。在历次大迁徙过程中,又以“两宋”和宋元之际由于战乱引起的大规模迁徙为最,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客家民系。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客家人为了不忘故乡的风土习俗,把宋都开封的历史文化传承到了东南各省,形成了客家人以中原地理环境、地域风貌为标志的特有街道建筑、地名文化。

    世客会自1971年在香港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联系广泛、影响深远的华人盛会之一,主办的客属地区城市借大会平台赢得了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机遇。开封人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把举办世客会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全市上下以“人人都是东道主”的主人翁意识,倾力投入,全力运作,全面落实,强力推进软硬件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开封市建成了包括珠玑巷、守望阁在内的客家源文化广场,项目注重把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景观、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将客家元素物化其中,充分展示了客家祖根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彰显现代城市与客家文化有机融合的独特魅力,让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届世客会,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相聚在客家祖根地。凭借世客会,开封的开放形象正前所未有地被外界所关注、聚焦,客家祖根地品牌已经打响。“世客会对开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是利用天然的文化血脉联系招揽人才、吸引投资的好机遇。”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所长彭恒礼说,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涌入令开封发展更有后劲,这对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现在,输入“开封世客会”,百度一下,能找到相关网页达26.9万个,而这,就是世客会的巨大影响力和独特魅力所在。世客会已经成为开封市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借世客会东风,承历史传统,扬开封精神。世客会的嘉宾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世界的眼光看开封。面对世界各地的客属乡亲的目光,市民的品位、文化素质和视野都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世客会期间,开封市居民笑意荡漾,以东道主的情怀张开双臂,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属乡亲拥入故土的怀抱。大街小巷缀满了盛开的鲜花,树上挂满了喜庆的灯笼,国旗、会旗、标志旗等迎风招展。开封人以勤劳质朴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客家亲人面前。震天盘鼓敲起来,迎宾乐曲奏起来,走在大街小巷,随处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客家风情,处处都体验出开封人的文明新风。

    开封人开拓进取、热情好客的形象,自千年之前就开始为外界所熟知。这届世客会,开封与世界全面对话,交朋结友,开明开放,再展风姿,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都展现出良好形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海内外客属乡亲的广泛好评。

    面对世界客属乡亲的检阅,开封人的城市精神将会和城市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一样,赢得全国和世界的尊重。

    寻根谒祖圆梦开封

    举办世客会既是开封向全世界客属乡亲的一声深情召唤、一次盛情邀请,又是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助推开封实现新跨越的一次良机。在3天的会期中,来自世界各地146个客属社团的1700多名客家贤达在开封寻根谒祖,对开封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在世界客家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土的就是国际的,最开封就最国际。本届世客会无论是主题还是活动,都极具开封特色,具有不可复制性。10月17日的夜晚,没有奢侈的排场,有的是一呼百应、千人共聚的热闹人气;没有名贵的食材,一桌朴实醇正的家乡菜足以抚平长久的思念。

    这个夜晚,副省长赵建才、开封市长吉炳伟等省市领导同来自世界各大洲的2000余名客家嘉宾齐聚清明上河园,吃上一顿团圆饭,品尝开封地道传统菜,共叙亲情、共谋发展。

    清明上河园园内,365张长条桌一字摆开,客家土楼、红灯笼、彩旗等元素体现了恳亲大会喜庆、温馨的节日气氛。华灯初上,身着古装的“宋代皇帝”宣布开宴,并为客家亲人送上了温馨祝福。园内道路两侧,身着宋服的演员表演体现宋文化元素的节目;席间,“包公”带领“王朝”和“马汉”轮桌敬酒,“武大郎”挑着炊饼挑儿穿梭其间,让人梦回千年。团圆饭按照突出开封地方美食、突出开封特色、突出开封饮食文化的主题定制菜单,由四种养生干鲜果、四盘精致凉菜、四道正宗豫菜、四类面点等组成,寓意客家人平安吉祥。

    团圆饭不需要有过于花哨的外表,在中华美食中,豫菜有着非常朴实的菜式形象。它实惠、低调,一碗汤、一道菜,不动声色间就能享受到家乡的温暖。

    这顿团圆饭为远道而来的客家嘉宾拂去了归家的风尘。本届恳亲大会更是突出了“开封,让客家人圆梦”的主题,按照“留住客家人的心,留下世客会美好记忆”的目标,共安排15项活动。一是突出特色,重点围绕客家人祖根地做文章,围绕宋文化做文章,围绕珠玑巷、守望阁做文章,围绕菊花做文章,办出其他城市不可复制的开封特色。二是紧贴客家,办客家人喜欢的世客会。三是务实节俭,始终坚持“隆重热烈、节俭务实、精彩难忘”的原则。在清明上河园举办“圆梦”开幕式,在守望阁、珠玑巷举行“根在中原·开封”祭拜仪式,在铁塔公园举行“根蔓情深亲情园”揭牌活动,在市体育馆举行“千人书家”活动,在小宋城举办“常回家看看”闭幕式,让客家乡亲充分感受开封故土的浓郁乡情。

    10月18日上午,客家源文化广场幡旗飘扬,香烟缭绕。来自世界各地146个客属社团的1700多名客家贤达穿上金黄色唐装,披上金黄色围巾,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祖。“唯我先祖,肇自炎黄。世代传序,于斯家邦……寻根谒祖,万里还乡。桑梓情深,楼合守望……”在献颂环节中,全国侨联常委、香港客属总会主席、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献读的祭文道出了全体客家亲人的心声,表达了客家人慎终追远、怀念故乡的情怀。

    10月19日上午举行的“根蔓情深亲情园”揭牌活动,依托亲情树认养,抒发古城开封与客家人的根蔓情深。绕塔祈福祭拜的盛典,何公轩内对先人的凭吊……引领每位客家人寻踪觅迹,品味亲情的味道。

    “来到开封,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既温暖又亲切。”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黄丽群深有感触地说。

    “在黄河岸边、中原故土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感受古都新韵,体会开封发展脉搏,真正找到了万里回家的感觉,圆了千年归故的梦想。”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曾智明意味深长地说。

    正如客家领袖、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所说:“河南是我老家,回开封参加恳亲大会我非常高兴,我做梦都想回家。”10月18日上午的祭拜仪式上,黄石华是坐着轮椅来到主祭台的,并在志愿者搀扶下向中华历代先祖先贤敬香。这虔诚的一幕,深深感动了所有人。开封与客家乡亲之间千丝万缕、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一刻化为永恒。

    这一刻,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个省(区、市)的2500多名客属乡亲欢聚古都,发出共同的心声:“回家的感觉真好!”

    担负起增强民族向心力使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寻根梦归开封地,天下客属一家亲。开封是客家人历次迁徙的主要出发地,是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祖根地。历史上,开封这座城市在客家人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传承了中原文化的精髓,被称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子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自1971年开始,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全球的地位与影响不断提升,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华人盛会,对推动世界客属联谊恳亲、促进区域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封作为历代客家人迁徙的主要出发地之一,与客家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开封市承办此次世客会既能弘扬大会精神和优良传统,又能利用海内外侨务资源促进地方发展,有利于开封与全球客家华侨华人社团的密切联系、交流与合作,增强海外客家人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向心力,激发其为祖(籍)国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意愿。”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筹委会联络组联络员、开封市台办副主任李军涛说。

    “我国姓氏的起源、产生和发展,无不闪烁着炎黄文化之光。”开封市文史专家、河南省史志协会原副会长沙旭升说,中原大地是亿万客家儿女的家,客家人寻华夏之根、溯姓氏之源、树民族之碑、立炎黄之传,不断点燃客家精神新火炬,为的就是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沙旭升说,客家文化是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纽带。客家文化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促进和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归宿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化认同、祖国认同、价值认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康冀楠 岳蔚敏 通讯员:单佳伟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