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9+10”区域旅游投资大会引发的思考
http://www.hnta.cn 2014/9/25 9:09:19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9月19日下午,“9+10”区域旅游投资促进大会暨洛阳市文化旅游投资洽谈会举行,会议围绕洛阳旅游投资趋势及规律进行探讨,对栾川、嵩县、洛宁、新安、宜阳、孟津、吉利等县(市)区的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分别做了详细介绍。
                            
    旅游投资的市场前景如何?洛阳的旅游投资项目有哪些特点?哪些项目更受投资者关注?且看旅游部门和业内专家的观点。
    1.政策机遇:让旅游投资“钱”景看好
                            
    “区域旅游合作有一个重大的机遇,就是不久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副司长王彤在“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上表示,旅游部门要借助这次政策机遇,把市场营销、项目招商、服务提升等交给旅游企业和行业组织来做,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
                            
    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今年8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有旅游界人士认为,《意见》首次提出了科学旅游观这一概念,旅游品类的改革方向为旅游配套服务、旅游地产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利好信息包含土地和金融的政策倾斜,而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结合,已经是非常明确的政策信号。
                            
    9月14日,运行了14年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以下简称“假日办”)正式完成其历史使命,其全部职能并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业内专家认为,时隔不到1月,国务院针对旅游业连续推出两项重大举措,可以视为旅游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要信号。旅游业将迎来二次创业的高潮,实现旅游产业真正的崛起。此外,全国目前已经有28个省市区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也为其可持续发展确立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2. 区域联合:搭建企业与项目对接平台
    去年12月3日,“9+10”区域旅游投资促进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并于今年在洛阳首次举办“9+10”区域旅游投资大会,旨在搭建旅游投资合作平台,汇集区域旅游项目资源,推动“9+10”区域旅游项目与资本对接,打造投融资服务体系。
                            
    联盟总召集人、北京大思潮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林远福表示,招商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韩国、新加坡都是典型的例子,而旅游行业也需要招商引资,一个是寻找产业的空心地带,一个是带来人才的集聚。
                            
    营销策划专家认为,项目要根据定位思考品牌推广方法,将原生态文化这种无形资产通过各个产业、层面分销出去,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中找出最有商业价值的地方,作为风险投资的切入点。
                            
    “旅游招商也要集聚化,形成产业链,这就需要在前期做好项目设计和规划,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找到不同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负责调解区域投资的部门。”林远福表示,“第一,当地政府要提供配套政策,项目承担方要提出系统的、有价值的政策体系,并且得到政府认可;第二,要改变投融资方式,政府要学会用好市场;第三,旅游部门更多面向市场,采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向社会发售基金”。
     3 不缺人气:洛阳文旅项目很受关注
                            
    在洛阳市文化旅游投资洽谈会上,栾川、新安、孟津、吉利等旅游部门推荐发布了旅游投资项目,有如黄河黛眉山休闲度假区项目这样吸纳总投资700亿元的“大个头”,也有如寨沟风情小镇投资项目、栾川旅游集团组建项目、鸡冠洞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栾川蒿坪汽车营地项目等中型项目。
                            
    “洛阳旅游不缺少人气,缺少的是大型项目和资源整合。”一位投资者在听了项目介绍后说,2013年,洛阳市接待游客8608.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485.02亿元,今年接待游客又维持了一个很高的增长幅度,但旅游总收入增长不够,关键在于项目不够大,游客的消费主要体现在门票收入上。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高峻认为,在高铁、高速公路方便游客出行的时代,自驾游、自助游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景区不能再单靠传统旅游资源吸引人,而需要有营销策划意识,融入更多新潮的活动。
                            
    “目前,洛阳有竞争优势的旅游精品线路和高端产品依然相对集中,没有覆盖到周边区域。”专家指出,从洛阳推出的文化旅游投资项目来看,就是要让洛阳的旅游告别门票经济,从卖门票转向卖旅游产品、卖特色体验、卖旅游服务。同时,进一步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产品。
                            
    据悉,今年洛阳市共确定50个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包括白云山旅游度假区项目、老君山旅游度假区项目、龙门园区提升项目、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项目、灵山寺旅游文化园项目等预计总投资需要2100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10亿元,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
    4.不缺口碑:洛阳旅游需要大配套
                            
    “我想问一下,旅游地产在洛阳的前景如何?”在部分县区介绍完旅游项目之后,洛阳市旅发委及部分县区旅发委的负责人接受了投资者的提问。
                            
    洛阳市旅发委主任魏立峰回答说,洛阳旅游不缺人气,上世纪80年代,洛阳是和北京、西安、桂林齐名的旅游城市,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以及周边的自然风光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就是说,洛阳已经搭起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洛阳缺少的是旅游的配套设施,旅游地产就是其一。
                            
     近些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旅游地产为代表的大型配套平台成为投资热点,万达、恒大等知名地产企业纷纷进入旅游行业,筹建旅游综合体项目,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海南、广东、深圳等城市周围,都有旅游综合体。
                            
    一位投资者表示,洛阳有山、有水、有牡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而依托洛阳南部的山水生态资源,发展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旅游地产并不等于‘旅游+地产’,洛阳旅游需要大配套。”业内专家表示,大配套要涵盖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等功能,要充分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做出洛阳的特色,真正为洛阳的旅游做好配套服务,方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郭旭光 通讯员:邱明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