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从历史中走来
http://www.hnta.cn 2014/7/10 10:00:2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打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河南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成为加速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开封市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又一重大机遇,对开封扩大开放、跨越发展意义重大。重新认识“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十分必要。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来的,什么是“新丝绸之路”?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始于汉唐的“丝绸之路” 贯东西
从长安出发,饮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阳关。翻昆仑、越葱岭、渡流沙,驼铃古道,大漠孤烟,纵横八千公里,从东方到西方。
跨过空间的纬度,一条“丝绸之路”连贯东西,开启了中外交流的大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穿越历史的轮回,在晚霞中,清晰响起了远古时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传来的一串串驼铃声。
公元前138年,奉汉武帝之命,张骞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准备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启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100多人全部被俘。整整过了11个春秋,张骞才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大宛国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虽然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300多人,顺利地到达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秦奋说,“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外交流的大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历史上的汉、唐、宋等王朝的兴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指从中国内地出发,经过中国西北地区,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路交通线路。
提起伟大的“丝绸之路”,不能不提地处中原的河南开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开封在促进中国与欧亚各国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就曾表示,河南理应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要地。除了洛阳,河南开封在古代“丝绸之路”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北宋是“丝绸之路”的新起点。
历史上,“丝绸之路”东起点不断东移。
汉唐时,“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长安、洛阳。唐朝后期,长安、洛阳屡次遭到战乱破坏,水陆便利的开封迅速崛起。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在开封建都。尤其是北宋以后,开封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南船北马云集,客商络绎不绝,宋代的开封成了继长安、洛阳之后“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就自然成为“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奇珍。”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样记载大宋都城的繁华。当时,从开封出发,曾经有3条国际贸易通道,向西,经函谷关出边塞到中亚;向东,由朝鲜渡海到日本;向南,经大运河出海抵达非洲、欧洲。
开封因“丝绸之路”而昌盛,“丝绸之路”因开封而绵长。张倩红教授认为,向西的一条国际贸易通道就是“丝绸之路”。宋代“丝绸之路”的线路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其具体走向为:自开封出发,经洛阳,至长安——一路西行,所不同的是在河西走廊一带相继改道,因为西夏政权的存在与对立。
新欧亚大陆桥铺展开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2000多年不算短,2000多年的故事很多很多。北宋为金所灭,宋室南渡,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一起南迁,由此带来“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败。然而,人们的交流需求是永远的,于是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便兴盛起来。
近代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火车这个庞然大物又开始在欧亚大陆驰骋了。这便是连接欧亚的铁路线,被称为欧亚大陆桥。
专家说,欧亚大陆有两条大陆桥:第一欧亚大陆桥是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港的西伯利亚大陆桥;第二欧亚大陆桥是由中国陇海和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的新欧亚大陆桥。
新欧亚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的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等站,兰新铁路的兰州、乌鲁木齐等站,经北疆铁路到达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止荷兰鹿特丹港,是目前欧亚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新欧亚大陆桥的贯通不仅便利了我国东西交通与国外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者们关注着欧亚大陆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告诉记者:“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地区之间的距离,打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便捷通道;同时,也给陇海铁路沿线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航空通道显威力
2014年6月27日15时30分,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一架满载欧洲商品的波音747-8F全货机平稳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2时左右,它满载中国的货物,从这里直飞卢森堡芬德尔机场。这一来一去,标志着“郑州-卢森堡”中欧双枢纽战略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横贯中欧的货运“空中丝绸之路”成功开通。
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卢森堡货航实现合作,将推动“全力发展亚欧双枢纽战略,打通‘空中丝绸之路’”,即建立以郑州机场为亚太物流枢纽,以卢森堡机场为欧美物流枢纽,分别覆盖亚太和澳洲、欧美和非洲市场的全球航线网络,并按此模式构建亚欧空中大陆桥,标志着国际一流的全货运航空公司正式落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新郑国际机场位处中原,是全国航空运输的枢纽机场。市发改委研究区域经济多年的王玮珺告诉记者:“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战略定位是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去年,郑州航空港区新开航线53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19条,位列中西部首位。目前,航空港正在建设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客运零换乘和物流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此外,郑州航空港目前入驻的国内国际物流企业40余家、货运航空公司14家,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欧美货运枢纽的航线网络。可以试想,当整个枢纽航空运输的网络完全打通,空中和地上,大宗物资和商品快递之间的相辅相成,这样实验区的优势、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的优势就会展现出来。
“可以肯定,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很重要的基点,航空物流除了覆盖亚太地区,还将构建一条沟通欧美和连接非洲的‘空中大陆桥’。”王玮珺说,“空中丝绸之路”的开拓,为“新丝绸之路”开辟了又一条方便、快捷途径,必将带来河南航空经济的新飞跃。
欧亚大陆中西部有什么
“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辐射全球接近一半的人口,其辐射区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区。
苗长虹告诉记者:“欧亚大陆桥的两端区域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拥有发达的资金、管理等优势,但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交通不便利,自然环境较差,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蕴藏了非常好的互利合作前景。因此,我们应该依托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因为河南省内城市群主要支撑点在欧亚大陆桥上,重点发展洛阳、郑州、开封等城市,尽快在陇海沿线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带动区域城市发展;向西积极与陕西形成联动,向东与徐州及苏北(包括连云港)形成积极联动;最好能在这条线上形成一个合作、联动机制;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日本、韩国的进出口贸易。这样才有可能强化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秦奋告诉记者,今天的“丝绸之路”,随着亚欧铁路建设和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日趋紧密,途经或直接影响的国家超过30个,覆盖人口约30亿,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具有重要意义。
说起“丝绸之路”途经欧亚大陆西部的这些国家,秦奋如数家珍。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阿富汗矿藏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及绿宝石、石油、青金石等。位于喀布尔南部的埃纳克铜矿已探明矿石总储量约7亿吨,铜金属总量达1133万吨。调查显示,阿富汗已探明但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储藏量惊人,总价值超过9080亿美元,包括铁、铜、钴、黄金和锂等,蕴藏最为丰富的是铁矿和铜矿。
“千百年来,将亚洲和欧洲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两端,正是亚洲大陆最东端的中国和最西端的土耳其。”秦奋说,“在中文、俄语和土耳其语中,‘茶’的发音几乎是相同的。中国茶叶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到了沿线各国,让世界最早接触到这个东方文明。”
土耳其气候温和、地形复杂,从沿海平原到山区草场,从雪松林到绵延的大草原,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这片肥沃的海岸地区降水充沛,主要特产有樱桃、榛子、奶制品、茶树和烟草,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开心果、葡萄干和水果蔬菜的产地之一。
“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历史上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联系。”秦奋说,“古代‘丝绸之路’将中亚和欧洲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交流。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研讨会。”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中部的内陆国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连结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队之路的会合点,是对外联系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的活跃之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锌、钨、铅土和金矿)以及稀有金属。铀矿储量较大,黄金储量居世界第四。
巴基斯坦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联系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阿拉伯海地区和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同时,它还是中国通向中亚地区的主要纽带。秦奋说,巴基斯坦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
“欧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这个世界上经济较发达的大洲,矿物资源煤、石油、铁、钾盐比较丰富。”秦奋说,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其他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黄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9%(包括俄罗斯全部),占世界总面积的23%。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作为中西陆路交通、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以跨高山、涉荒漠、越大河的雄浑之姿,网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形成著称于世的古代东西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秦奋告诉记者,“‘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物产、矿产、旅游资源,每一处都带着历史的温度、大自然的馈赠,绵延至今。经由‘丝绸之路’,东西方人员来往、物产交易,极大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生活。中国丝绸、茶叶、铁器等物产大量出口西方,西方也以他们丰厚的物产回馈中国;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西方玻璃制造技术、阿拉伯的历法、医术等也经过丝路传到东方,造福东方人民。”
站在21世纪开端,回望这古老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历史变迁,曾经的繁华早已谢幕,喧嚣也已归于沉寂。2000多年沉淀下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
“‘丝绸之路’,东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西到发达的欧洲,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这条路一旦繁忙起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可想而知。”秦奋说。
始于汉唐的“丝绸之路” 贯东西
从长安出发,饮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阳关。翻昆仑、越葱岭、渡流沙,驼铃古道,大漠孤烟,纵横八千公里,从东方到西方。
跨过空间的纬度,一条“丝绸之路”连贯东西,开启了中外交流的大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穿越历史的轮回,在晚霞中,清晰响起了远古时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传来的一串串驼铃声。
公元前138年,奉汉武帝之命,张骞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准备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启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100多人全部被俘。整整过了11个春秋,张骞才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大宛国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虽然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300多人,顺利地到达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秦奋说,“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外交流的大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历史上的汉、唐、宋等王朝的兴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指从中国内地出发,经过中国西北地区,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路交通线路。
提起伟大的“丝绸之路”,不能不提地处中原的河南开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开封在促进中国与欧亚各国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就曾表示,河南理应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要地。除了洛阳,河南开封在古代“丝绸之路”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北宋是“丝绸之路”的新起点。
历史上,“丝绸之路”东起点不断东移。
汉唐时,“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长安、洛阳。唐朝后期,长安、洛阳屡次遭到战乱破坏,水陆便利的开封迅速崛起。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在开封建都。尤其是北宋以后,开封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南船北马云集,客商络绎不绝,宋代的开封成了继长安、洛阳之后“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就自然成为“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奇珍。”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样记载大宋都城的繁华。当时,从开封出发,曾经有3条国际贸易通道,向西,经函谷关出边塞到中亚;向东,由朝鲜渡海到日本;向南,经大运河出海抵达非洲、欧洲。
开封因“丝绸之路”而昌盛,“丝绸之路”因开封而绵长。张倩红教授认为,向西的一条国际贸易通道就是“丝绸之路”。宋代“丝绸之路”的线路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其具体走向为:自开封出发,经洛阳,至长安——一路西行,所不同的是在河西走廊一带相继改道,因为西夏政权的存在与对立。
新欧亚大陆桥铺展开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2000多年不算短,2000多年的故事很多很多。北宋为金所灭,宋室南渡,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一起南迁,由此带来“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败。然而,人们的交流需求是永远的,于是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便兴盛起来。
近代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火车这个庞然大物又开始在欧亚大陆驰骋了。这便是连接欧亚的铁路线,被称为欧亚大陆桥。
专家说,欧亚大陆有两条大陆桥:第一欧亚大陆桥是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港的西伯利亚大陆桥;第二欧亚大陆桥是由中国陇海和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的新欧亚大陆桥。
新欧亚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的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等站,兰新铁路的兰州、乌鲁木齐等站,经北疆铁路到达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止荷兰鹿特丹港,是目前欧亚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新欧亚大陆桥的贯通不仅便利了我国东西交通与国外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者们关注着欧亚大陆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告诉记者:“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地区之间的距离,打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便捷通道;同时,也给陇海铁路沿线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航空通道显威力
2014年6月27日15时30分,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一架满载欧洲商品的波音747-8F全货机平稳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2时左右,它满载中国的货物,从这里直飞卢森堡芬德尔机场。这一来一去,标志着“郑州-卢森堡”中欧双枢纽战略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横贯中欧的货运“空中丝绸之路”成功开通。
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卢森堡货航实现合作,将推动“全力发展亚欧双枢纽战略,打通‘空中丝绸之路’”,即建立以郑州机场为亚太物流枢纽,以卢森堡机场为欧美物流枢纽,分别覆盖亚太和澳洲、欧美和非洲市场的全球航线网络,并按此模式构建亚欧空中大陆桥,标志着国际一流的全货运航空公司正式落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新郑国际机场位处中原,是全国航空运输的枢纽机场。市发改委研究区域经济多年的王玮珺告诉记者:“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战略定位是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去年,郑州航空港区新开航线53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19条,位列中西部首位。目前,航空港正在建设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客运零换乘和物流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此外,郑州航空港目前入驻的国内国际物流企业40余家、货运航空公司14家,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欧美货运枢纽的航线网络。可以试想,当整个枢纽航空运输的网络完全打通,空中和地上,大宗物资和商品快递之间的相辅相成,这样实验区的优势、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的优势就会展现出来。
“可以肯定,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很重要的基点,航空物流除了覆盖亚太地区,还将构建一条沟通欧美和连接非洲的‘空中大陆桥’。”王玮珺说,“空中丝绸之路”的开拓,为“新丝绸之路”开辟了又一条方便、快捷途径,必将带来河南航空经济的新飞跃。
欧亚大陆中西部有什么
“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辐射全球接近一半的人口,其辐射区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区。
苗长虹告诉记者:“欧亚大陆桥的两端区域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拥有发达的资金、管理等优势,但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交通不便利,自然环境较差,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蕴藏了非常好的互利合作前景。因此,我们应该依托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因为河南省内城市群主要支撑点在欧亚大陆桥上,重点发展洛阳、郑州、开封等城市,尽快在陇海沿线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带动区域城市发展;向西积极与陕西形成联动,向东与徐州及苏北(包括连云港)形成积极联动;最好能在这条线上形成一个合作、联动机制;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日本、韩国的进出口贸易。这样才有可能强化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秦奋告诉记者,今天的“丝绸之路”,随着亚欧铁路建设和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日趋紧密,途经或直接影响的国家超过30个,覆盖人口约30亿,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具有重要意义。
说起“丝绸之路”途经欧亚大陆西部的这些国家,秦奋如数家珍。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阿富汗矿藏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及绿宝石、石油、青金石等。位于喀布尔南部的埃纳克铜矿已探明矿石总储量约7亿吨,铜金属总量达1133万吨。调查显示,阿富汗已探明但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储藏量惊人,总价值超过9080亿美元,包括铁、铜、钴、黄金和锂等,蕴藏最为丰富的是铁矿和铜矿。
“千百年来,将亚洲和欧洲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两端,正是亚洲大陆最东端的中国和最西端的土耳其。”秦奋说,“在中文、俄语和土耳其语中,‘茶’的发音几乎是相同的。中国茶叶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到了沿线各国,让世界最早接触到这个东方文明。”
土耳其气候温和、地形复杂,从沿海平原到山区草场,从雪松林到绵延的大草原,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这片肥沃的海岸地区降水充沛,主要特产有樱桃、榛子、奶制品、茶树和烟草,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开心果、葡萄干和水果蔬菜的产地之一。
“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历史上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联系。”秦奋说,“古代‘丝绸之路’将中亚和欧洲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交流。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研讨会。”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中部的内陆国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连结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队之路的会合点,是对外联系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的活跃之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锌、钨、铅土和金矿)以及稀有金属。铀矿储量较大,黄金储量居世界第四。
巴基斯坦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联系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阿拉伯海地区和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同时,它还是中国通向中亚地区的主要纽带。秦奋说,巴基斯坦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
“欧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这个世界上经济较发达的大洲,矿物资源煤、石油、铁、钾盐比较丰富。”秦奋说,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其他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黄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9%(包括俄罗斯全部),占世界总面积的23%。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作为中西陆路交通、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以跨高山、涉荒漠、越大河的雄浑之姿,网住了古代的印度文明、华夏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等,形成著称于世的古代东西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秦奋告诉记者,“‘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物产、矿产、旅游资源,每一处都带着历史的温度、大自然的馈赠,绵延至今。经由‘丝绸之路’,东西方人员来往、物产交易,极大丰富了沿线人民的生活。中国丝绸、茶叶、铁器等物产大量出口西方,西方也以他们丰厚的物产回馈中国;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西方玻璃制造技术、阿拉伯的历法、医术等也经过丝路传到东方,造福东方人民。”
站在21世纪开端,回望这古老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历史变迁,曾经的繁华早已谢幕,喧嚣也已归于沉寂。2000多年沉淀下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
“‘丝绸之路’,东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西到发达的欧洲,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这条路一旦繁忙起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可想而知。”秦奋说。
作者:岳蔚敏 通讯员:单佳伟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古都开封新添“西湖”美景 2014/7/10 9:46:01
- 开封:健康主题公园让群众收获快乐 2014/7/9 10:22:22
- 开封:持续创建结硕果 八朝古都美名扬 2014/7/9 9:40:08
- 开封:祁金立出席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暨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 2014/7/9 9:30:59
- 开封现在一天转不完 网友:想玩遍 得多住几天 2014/7/8 17:57:5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