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红城绿意迷人眼
http://www.hnta.cn 2014/4/21 9:50:4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4月20日 参加“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新县参观采访

     4月20日,参加“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采访活动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们,分赴新县、浉河区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采访信阳毛尖生产加工工艺。记者跟随采访一组前往新县,见证了这个革命红城带给大家的心灵震撼、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震撼在将军故里

    3个小时车程带来的疲惫,在许世友将军故里一哄而散。大家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走近这位功勋卓著的“传奇将军”。

    会武术,能打仗,大孝子,一路上,大家沉醉在将军的传奇故事里,惊叹,感慨,敬仰。

    “真传奇呀!”在将军故居厨房前墙的避匪洞前,当得知当年将军回家探母遭反动民团100多人围捕,他就是从那个洞口窜上房顶逃出险境时,广东深圳特区报社副主任王莉英由衷地感慨。

    “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这是许世友将军生前恪守的人生信条。他把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具体化到了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还表现在收藏毛泽东主席像章上。将军生前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其品种之全、珍品之多、制作之精制、存世之珍贵,全国罕见。10295枚像章,竟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怎不让人叹为观止!将军赤胆忠心的情怀亦让人动容。

    中国冶金报社副总编陈琢在许世友将军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展览室,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壮观了!”

    “这一趟来得真是太值了!”走出将军故居,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怀福一个劲地感慨:“许世友将军的忠孝精神让人感动,其红色家庭的优良家风传承尤其值得宣传。弘扬这些传统思想的精华,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所在,也是党报媒体责任之所系。”

    感动在红色首府

    红城新县,到底有多红?

    人们喜欢用“抓一把泥土就能拧出烈士的鲜血”来形容。还有诸如“山山埋忠骨,岭岭树丰碑”、“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等等。

    记者认为,这些词语都不如那组数字来得直观、来得形象:当时不到10万人的新县, 5.5万余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其中正式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2万人。换句话说,当时一半的新县人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

    而随同社长、总编们参观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旧址时,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有一种表达比数字更撼人心魄。

    面色凝重地参观,眼含热泪地倾听,那眼底晶亮的泪花,那泪花无声地流淌,就是最好的表达。

    没有人去擦拭那眼底的泪花。他们都沉浸在声情并茂的讲解里。

    广东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王更辉说,很多人更多地关注中央苏区的情况,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却缺乏了解。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人民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的巨大牺牲值得铭记,“大别山精神”值得传扬!

    结束红四方面军旧址的参观,大家争相与穿着红军军装的讲解员合影。浙江宁波日报社高级编辑朱学文说,讲解员就像一个小红军,她是在带着浓厚的感情给大家讲解,讲得特别好。尤其是讲到张国焘曾经和徐向前的人生轨迹在红四方面军交集,却由于理想信念的选择不同,最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值得每个人深思,也充分说明了坚定理想信念对新时期共产党员是多么重要啊!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和将帅馆,讲解员再次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大家意犹未尽,围着她们争相提问,想倾听更多那段峥嵘岁月的不屈故事。

    流连在绿意红城

    “抬头见山,低头见水,真是太美了!这样的灵秀之地,不出将军,不出人才才怪呢!”

    “漂亮!”

    “干净!”

    “绿,养眼的绿,几乎没有不绿的地方!”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果然名不虚传!”

    森林覆盖率达76.7%,植被覆盖率达93%,这样的数字给新县披上了无与伦比的绿色,也让来此参观采访的“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的客人们在感受红色震撼的同时,爱上了新县的绿,爱上了信阳的美。

    “过去一直觉得革命老区是穷山恶水,没想到信阳到处是青山绿水,洋楼别墅。”河北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副主任吴艳荣不无感慨地说:“信阳到处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有序、街道的整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信阳真的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依依不舍,离别新县。

    英雄山上,风景正好。红旗飘飘的塑像在万绿丛中,格外鲜艳。

作者:时秀敏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